高中数学习题讲评课的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0370737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习题讲评课的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数学习题讲评课的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数学习题讲评课的案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数学习题讲评课的案例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习题讲评课的案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习题讲评课的案例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数学习题讲评课的案例分析河曲中学 韩美英 习题是帮助学生内化概念和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载体,习题讲评课是数学课重要的课型,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极积性,从教学现状来看,高中数学教学普遍存在重视作业的布置,但是轻视习题讲评的现象,习题讲评不能做到精细化。那么,该怎样上好高中数学习题讲评课呢?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就该问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一、 重视数据统计,顺学而评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本,教学的设置应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对于习题讲评课亦是如此,要讲评的习题除了应该要布置给学生先完成以外,更应关注学生完成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对每一道习题学生的完成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统计:(1)出错的人数;

2、(2)错误答案的结果。统计数据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具体学情,根据学生答题的具体实际可以将习题归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过关题,即全班出错的人数很少,即使出错也是粗心导致的,学生可以自已订正;第二类是遗憾题 ,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很多,不过学生做的结果不尽如人意;第三类是把关题,题目的设置有一定的技巧性,同时有一定的拓展空间,事先可以预计于学生会出现哪些错误。在统计的基础上对习题进行分类,不同的类型的习题采用不同的讲评策略,确保讲评具有针对性。例如笔者给学生设置了两道习题,在批改的过程中,笔者进行了如下统计:习题1:求y=2x的值域。笔者对全班进行了统计,一共54人,有5人出现了错误,其中3个写成了(

3、1,+),还有2个学生写成了(0,+)。像这种错误学生人数比较少的情况,笔者将其定位为过关题,课堂上不进行讲评,留给学生自已订正,如果还存在错误则采用面批的形式帮助其进行纠错。习题2:已知函数y=f(x)在定义域(0,+)上是单调增函数,试求不等式f(x)f8(x-2)的解集。笔者对学生的答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后发现,有28人出现了错误,超过了半数,错误答案一共有4种:(1)有17人的答案是(-,16/7);(2)有8人写成了(0,16/7);(3)有2人写成2x16/7;(4)还有1人写成了x16/7。其中(3)和(4)的错误有一个共同点在于没看清题义意,用不等式表达了结果,而题中要求用解集的形

4、式,其中(3)可以说是粗心大意导致的,(4)的错误成因上与(1)是差不多的,从学生回答的情况来看,笔者将其定位为遗憾题,习题的讲评应针对学生的这几种错误进行讲评。二、 重视反省过程,自查自纠出现错误是学生解题过程中最为真实的反映,那么如何纠错呢?仅仅是将正确答案授之显然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笔者认为纠错的过程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题后反思的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拿上面的习题2讲评为例,笔者首先将批改结果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已订正,接着在课堂上分别找了出出错的学生进行互评,(1) 生A答案为(-,16/7)师:A同学,在订正后,你觉得原先出错的原因在哪里?生A:我发现我

5、未考虑函数的定义域。(2) 生B的答案为:(0,16/7)师:B同学,你觉得你原先出错的原因在哪里?生B:我在解完不等式后得到了x16/7后,看到定义域为(0,+)便不假思索地套用了。试卷的讲评,最忌不分对象,教师凭经验进行笼统地讲授,让学生反思做错的原因,虽然只是喊了个别学生,却能牵动班上所有学生对自已的解答进行反思,当做错的学生将自已做错题时的想法说出来的时候,反映出来的是“怎么做错的”,这对于出错的学生而言是自我醒错的过程,对其他学生则是进行了一次意识上的强化,同时,也能够更进一步提高评语的针对性。三、 重视变式处理,借题发挥在讲评试卷时,应注重变式处理,进行适当地拓展,如果仅是“就题论

6、题”,势必会降低答题正确学生的参与性趣,与新课程理念相悖。进行适度“借题发挥”离不开教师精心地挖掘,通过变式处理转变教学情境,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进一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而反思的效果如何必须及时地进行检验,变式处理可以固化学生反思的结果,帮助学生的思维水平升华到更高的层次。变式的处理是多向互动的设置,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不仅仅关注该题自已做的是否正确,对于做对了的学生而言更关心其他学生错在哪理,有没有再难一点的题目了。变式可以是由老师提供的,也可以由学生来提供,这是一个互致力的平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一起讨论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在提供变式、解决变式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一种主人翁意识,通过“协作”与“会话”等互动形式,完成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解法的讨论与交流、题目的补充与修正,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总之,一份作业或试卷在学生完成后,教师就能研究学生所犯的错误,并把错误看成是认识过程和认识学生思维规律的教学手段,顺着学生的思维进行指导,将习题讲评课教学尽可能地交给学生来自主完成,让学生在互动纠错的过程 中体验探究的过程,最后由教师进行拓展或是交由学生借题发挥设计变式,进一步固化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