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要点.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0370333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6年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6年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6年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6年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要点.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要点 一 马说韩愈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辱(r)于奴隶人之手,骈(pin)死于槽(co)枥(l)之间,不以千里称(chng)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或尽粟(s)一石(dn)。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不饱,力不足,才(ci)美不外见(xin),且欲(y)与(y)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c)之不以其道,食(s)之不能尽其材(ci),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w)(h)!其真无马邪(y)?其真不知马也。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能发

2、现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所以即使有了名马,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不因为日行千里而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来喂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特长也就显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它却不能按照正确的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愿。唉!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一、文学常识。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

3、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策之不以其道:驱使;按照;方法 2、执策而临之。握;鞭子;到(它)跟前 3、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语气 4、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语气,恐怕。5、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6、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同饲,喂养;通“才”指才能。 7、是马也:这样。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尚且;等同,一样 。 9、才美不外见:通“现”显现,表露。10、故虽有名马:即使 。 鸣之:音节助词,无意义1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日行千里。 或尽粟一石:有时三、理解性背诵。1、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把人才比作千里马,把愚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伯乐”比

4、喻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反映了古代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也表达作者渴望被赏识,被重用的心理。2、开头点明千里马与伯乐的依赖关系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3、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直接原因)描绘了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根本原因)指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4、食马者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并扬言天下无马,生动地揭露了统治者的 愚妄无知。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四、阅读理解。1当今社会怎样做才能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

5、法。2、文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伯乐和千里马二者中,你认为哪个更重要?结合现实说说你的理由?3、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答: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4、本文借千里马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三国演义中能称得上是千里马的是哪两匹马,其最终主人分别是谁?( 赤兔马主人是关羽,的卢马主人是刘备)5、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我要毛遂自荐,展示自己的才能。或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或我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6、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举历史和现实生活的例子谈谈你的看法。

6、答: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奥秘。7、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答: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8、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

7、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9、对对联。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 下联:有志可成万里驹10、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答: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并重用人才。如:齐桓公发现并重用管仲,使齐国强盛起来。11、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流传为千古名句。请你写出你熟悉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咏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1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

8、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示例: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二陋室铭刘禹锡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tio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要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屋子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与我谈笑的都是学识渊博

9、的大儒,往来的没有浅薄的庸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珍藏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我的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一、文学常识:刘禹锡,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陋室铭选自全唐文。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多用韵。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二、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出名。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 2、斯是陋室:斯:这。 3、惟吾德馨:德馨:品德高尚。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

10、使动用法,使乱。5、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劳,使动用法,使劳累。6、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何:什么。“何陋”作宾语,前置。7、调素琴:弹奏 ,不加装饰的琴 鸿儒:大儒,博学的人。三、重点译句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译: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4、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

11、映入帘里。四、理解背诵: 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或点明全文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人物不俗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用典故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五、问题

12、讨论。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何陋之有。它的前一句:君子居之,出自论语 子罕。言外之意是:自己就是君子,品德高尚,安贫乐道,所居陋室也就不陋了。用它结尾作用: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开头“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4、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含文体标志的题目如:马说,五柳先生传,西游记5、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试对作者的这

13、种交友之道作辩证的分析。答:作者讲究择友交往,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是作者的这种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他孤芳自赏,清高独傲的思想倾向,这是不足取的。6、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答: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7、古代的高雅之士常在诗文中表现他们对居室环境之美的追求,请举一个这样的例子。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三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明朝余幼时即嗜(sh)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f)之怠(di)。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 ji )

14、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gun),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q)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咄(du),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曳(y)屣(x),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n)裂而不知。至舍(sh),四支僵劲(jng,多音字)不能动,媵(yng)人持汤沃灌,以衾(qn)拥覆,久而乃和(hu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si),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sh)生皆被(p)绮(q)绣,戴朱缨(

15、y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烨(y)然若神人;余则缊(yn)袍敝(b)衣处(ch)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gng),父母岁有裘葛之遗(wi),无冻馁(ni)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y)余,撰(zhun)长书以为贽(zh),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hu)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译文: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学习。家里贫穷,没办法买到书来看,常常向有藏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