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大小反思.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0368785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数大小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分数大小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分数大小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分数大小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分数大小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数大小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大小反思.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这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以后进行教学的。这一课时看起来非常的简单,无非让学生背诵两句话:1、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时,分子大的这个分数要大。2、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时,分母大的这个分数反而要小。有了这两句话,那么在简单分数的比较时你就能应付自如了,但是如何让学生自己来观察、研究、探索出这两句话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这一课时我把传统的一开头就拿出两个分数问它们谁大谁小的方式改成了:我拿出了一蓝水果,里面放了三只苹果、四只梨、两只香蕉。然后问学生你从这蓝水果里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效果让我大吃一惊。学生通过仔细地观察发现了许多:生1“我发现了这

2、里有三只苹果,占了总数的3/8”生2“我发现这里有三种水果,一共有8只。”生3“我发现这里有四只梨,比苹果多一只,它占了总数的4/8。”听了学生的回答我发现自己的学生原来有这么强的观察力,很善于观察,这使我感觉到以后的教学一定要让他们多进行观察。其实在他们说自己的发现时已经进行了分数的比较!他们知道梨比苹果多一只,也知道苹果占了总数的3/8,梨占了总数的4/8。所以接下来只要稍微点拨一下他们便会明白3/8比4/8小了。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开头其实已经解决了本课的一个难点。第一次的观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于是我让他们再进行观察,说一说哪个分数最大?为什么?这时学生看着这些水果有纷纷举起了小手。他们说

3、苹果比梨少一个,所以4/8比3/8大等等。比较有据可依了,对于他们来讲就简单了。然后我又随即出了几个分数让他们进行比较,他们也举了几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说明分数的大小。接着我让他们进行了第三次的观察。(观察这些大小已经明确的分数)通过观察,有同学说:“它们这些分数的分母都是一样的。”也有同学说:“他们都是分子大的要大,分子小的要小。”“多么会观察的一个孩子呀”我不禁表示的赞叹。心里暗叹观察的威力真大!通过这几个环节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观察教学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生活在观察中,从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这样我们的孩子都将会有一双锐利的善于观察和捕捉的眼睛。观察能力的培养,不是靠别人哺育式

4、地灌输的,而是要靠自己在观察实践中“悟”出来的。刚开始观察时,学生免不了要胡想、胡说、胡干,但在观察活动中会慢慢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步骤,然后教师再引导他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所以我们的教师有必要重视起观察能力的培养。教完这节内容,我感到许久未曾有过的轻松,从孩子们兴奋的表情中,也可以看出他们这节内容掌握得不错。课后,我把教学流程在脑子里又重新过了一遍,有所顿悟。一、学习不是为了“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为了“生长”自己的知识。让我更加认识到:凡是学生能自己发现的知识老师少暗示或不暗示,凡是学生自己或交流后能解决的问题老师不代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亲自实践、思考、发现的机会,

5、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究,去找寻。这样,宽松、丰富的教学情境,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也掌握了数学基本知识,思维也得到了发展。二、让学生将120数进行分类排列,观察发现它们的特征,能让学生感到知识内容的现实性,;通过观察自主进行归纳概括,并渗透集合思想,激发兴趣,加深对概念的把握。三、由于学生第一次学习短除法,教师作了必要的示范引导,学生通过独立尝试,促进他们对分解质因数方法的掌握,并归纳出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一般过程,学生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反思体会:教完这节内容,我感到许久未曾有过的轻松,从孩子们兴奋的表情中,也可以看出他们这节内容掌握得不错。课后,我把教学流程在脑子里又重新过了一遍,有所顿悟。一

6、、学习不是为了“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为了“生长”自己的知识。让我更加认识到:凡是学生能自己发现的知识老师少暗示或不暗示,凡是学生自己或交流后能解决的问题老师不代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亲自实践、思考、发现的机会,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究,去找寻。这样,宽松、丰富的教学情境,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也掌握了数学基本知识,思维也得到了发展。二、让学生将120数进行分类排列,观察发现它们的特征,能让学生感到知识内容的现实性,;通过观察自主进行归纳概括,并渗透集合思想,激发兴趣,加深对概念的把握。三、由于学生第一次学习短除法,教师作了必要的示范引导,学生通过独立尝试,促进他们对分解质因数方法的掌握,

7、并归纳出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一般过程,学生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后反思: 1、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为学习的主动学习创造条件。 在宣布了这样的上课方式后,学生们的兴致很高,在上课之前我了解到学生已经对分数的大小比较都自主学习了,其实我也根本没有让学生预习,数学课也不需要学生预习,这都是他们为了自己的小组取得好成绩而主动预习的,他们小组聚在一起讨论、分析,当教师给他们组加“星”时,高兴劲和成功感就油然而生。这种教学行为已经是学生主动实施了,不需要老师在后面督促,它成了学生的自觉行为,所以它是有效的,这种有效性会延伸到课前,为什么呢?因为每个学生都想为自己的小组取得好成绩,所以课

8、堂的学习已经自觉被延伸至课前、课外,课堂上的被动接受成为课外的主动预习,也为下一堂课的复习做好了充分的准,所以这种教学就是有效的。 2、增强合作意识,为学困生的参与和成功创造机会。 上课以后我感觉到了,那些平时不敢回答问题的后进学生,在组长领导下,后进学生也举手发言了,因为哪一小组举手发言多,哪一组还能得到“星”。所以组长不知辛苦地帮忙后进生,后进生也拼命的学习,这是学生可爱之处,这样老师再也不要为学生的厌学而犯愁了。后进生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当然用这种形式上课时,只要他们敢于说出自己所理解到的,哪怕是一点点,老师也会给鼓励的,这点很重要的。在上课时,竟然有学生曹旭建告诉我:“曹老师,我从小就

9、没回答问题,今天才知道回答问题是那样的爽。”我惊喜,这不正是我所希望的学习方式吗?合作才能成功,互助才能胜出,孩子们已经开始明白了这一点了!学生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也喜欢这样的学习内容,这是我设计这堂课的出发点,也是我新课程理念下尝试的一种有效课堂调控教学模式,效果不错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宗旨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学生举例,选择,猜想,验证,实践,使学生初步尝试科研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我认为本节课具有以下几个特色: 1. 展示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本节课打破常规

10、,重新组合教材,灵活地处理例题。在讲解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之前,教师出示了几组分数,通过分类整理-讨论探究-抽象概括,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并且对于分数这部分的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 2.坚持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无论从探究方法的运用上,还是对问题和练习的设计上,都力求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在同分母分数的比较和同分子分数的比较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利用手中的学具(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两个同样大小的圆,两条同样长的毛线),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摆一摆,验证自己猜测的结论。学生可以从分数的

11、意义,生活中举例子(切西瓜、分蛋糕),图形表示,线段表示等多种方法进行比较,从而总结出最后的规律。 3.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由于本节课运用了讨论式、辩论式方法进行教学,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 4.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导入新课、探索新知、巩固练习等,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优化了教学手段,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其中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是本节课不可替代的。 5、情境设计贯穿整节课。 本节课的导入以学生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引入。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个徒弟在取经路上因为吃西瓜多少,挑经书的轻

12、重提出疑问 “到底谁吃的多,干的少?”要知道这些必须要比较这两组分数的大小,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分数大小的比较。在课堂的结尾又再次出现此情景,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已经能帮助三个徒弟解决他们的疑惑。这样设计首尾呼应,此情境贯穿于整节课的始终。 6、注重知识的连贯性 本节课虽然以同分母分数的比较和同分子分数的比较为主要的学习内容,但是我也把分子和分母都不同分数大小的比较在本节课进行渗透教学,这是我的一个大胆尝试。这样一是维护了知识系统的完整性,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找到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本节课虽然经过精心的备课,但是在课堂教学时还是有一些的不足之处。首先,学生在总结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规律时,学生的理解应更多的从分数的意义去理解。其次,在学生演示自己验证的方法时,展示的方法欠缺,使学生的展示不够直观,没有达到预期理想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