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浅谈毛笔书法之执笔.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0367986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浅谈毛笔书法之执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浅谈毛笔书法之执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浅谈毛笔书法之执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浅谈毛笔书法之执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浅谈毛笔书法之执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浅谈毛笔书法之执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浅谈毛笔书法之执笔.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毛笔书法之执笔岳世清摘 要:由于书写姿势有别,历代执笔姿势呈现多样化。“五字执笔法是一种传统的执笔姿势,并受到书法大家的推崇,知其姿势要领,而后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无论何种执笔,手笔一体,随心所为,采用顺应生理机能,舒适、合理、灵活的执笔姿势。关键词:执笔 姿势 五字执笔法 三指执笔法 执笔无定法一、中小学生执笔现状当前,中小学对“书法进课堂备受关注,但苦于专业师资的缺乏,导致很多学校学生在书写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就连执笔方法也层出不穷,十分不标准。不好的执笔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这样不仅影响身体的健康成长,而且直接制约着书法学习更高层次的追求。掌握正确的执笔姿势,是我们进入书法学习

2、的第一扇大门。二、历代执笔法姿势多变古人书写多“席地而坐(跪坐),将简、牍或绢、帛卷成卷,左手握卷右手执笔书写,或以一书童持绢、纸上边,书写者左手持其下边,右手执笔书写。书写时肘、腕完全悬空,没有几案支撑和依托,当时的几案只是用来置放器物和文具。此种书写的姿势延续了几千年,但因为左手持绢纸的高度与角度存在多样性与不稳定性,致使执笔法在历代得到不同的演变与开展。根据历代执笔图像(手指执笔姿势)显示:1、东汉时期,以握管式执笔为主。(图1)2、晋唐至五代,以二指单钩辅以三指单钩与三指双钩执笔为主。(图2)3、宋元时期,以二指单钩与三指双钩并行。(图3)5、清代以单钩双钩四指五指执笔并存,是执笔多元

3、化的时期。(图5)6、民国执笔有三指双钩与四指双钩(图6)7、新中国成立以后五指执笔法得到更多书法大家的赞同。(图7)三、五字执笔法五指执笔法又称五字执笔法。对五字执笔法极为推崇的当属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沈先生在书法论-余论中提到:“拨镫法是晚唐卢肇依托韩吏部所传授而秘守,后来才传给林蕴的。而唐代林蕴在其拨镫序中说到:“吾昔受教于韩吏部,其法曰拨镫,今将授子,子勿妄传。推、拖、捻、拽是也。诀尽于此,子其旨而味乎!。南唐后主李煜之书述有云:“书有七字法,所谓法者,捩、压、钩、揭、抵、导、送是也,谓之拨镫,自卫夫人并锺、王,传授于欧、颜、褚、陆等,流传于此日。因恐将来学者无所闻焉,故略记之。后主

4、李煜所谈七字法,其实“导、送两字是他所加,或者得詧光(僧名,古辩字)的口授,亦未可知。后由唐朝陆希声对二王“拨蹬法梳理说明:擫、押、钩、格、抵五字执笔法,至宋代钱假设水才公开于世。这“五字执笔法自唐至今,由于书写姿势的舒适、合理,逐渐成为主流执笔法。五字执笔法,“擫、押、钩、格、抵具体姿势分析如下:(图8)擫,是拇指的作用,擫是按、抵之意,以拇指的第一节紧按笔管的内侧,力量由内向外。押,是食指的作用,押通压,有约束、管束之意。是指食指第一节压住笔管的外侧,力量由外向内,位置和拇指内外相当,与拇指相互配合捏住笔管。钩,是中指的作用,在拇指和食指将笔管捏住的情况下,再以第一节指肚前端弯曲如钩钩住笔

5、管外侧,力量从外向内,中指与食指合力,相对拇指更稳固控制笔管。格,是无名指的作用,是指无名指用甲肉之际紧顶笔管内侧,将中指钩向内的笔管挡住,力量从右内侧向左外侧推出。此动作亦称“揭,有抵挡和往上顶之意。抵,是小指的作用,有顶、托之意,是将小指紧靠支顶无名指而不接触笔管,以增强无名指依托力。四、执笔在“坐姿(小字)、“站姿(大字)上有别当今社会由于书案的广泛使用,学习书法都有专用的书桌,书写姿势一改古代“席地而坐而为“坐姿或 “站姿。无论何种执笔姿势,就是要解决五个手指如何合理安排各自的作用,就其姿势,书写时,一定要感觉舒适、自然、合理,不牵强、不别扭 、不费力、能持久。1、“坐姿执笔当代书写者

6、拥有高矮适宜的桌椅,坐姿书写是种较科学和合理的一种书写姿势,特别是从小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的“坐姿,对健康成长意义重大。要求“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左手自然平放按纸,右手执笔书写,执笔方法采用“五字执笔法。“五字执笔法是一些书法教育大家竭力推崇的,是目前最科学最合理的一种执笔方法。2、“站姿执笔书写者书写小字多采用“坐姿,而书写大字,一般都会采用“站姿。书写大字时,不仅对指、腕、肘、臂、腰乃至全身力量都有一定要求,执笔时多采用“三指执笔法。“三指执笔法见图9:(1)大拇指按住笔管稍上内侧;(2)食指稍稍弯曲,以第一关节指肚压住笔管外侧;(3)中指第一关节指甲左侧边缘处抵住笔管,和食指、拇指

7、成三角方向,共同配合稳固笔管;(4)无名指和小指自然靠拢,适度给力,以支撑前三指的稳定。五、书写小楷、小行草执笔有别小楷小行草虽都是小字,都用“坐姿,都用“五指执笔法书写,但其具体要求还是有一点差异。书写小楷,执笔宜浅,要求笔笔中锋,而且笔画精到,似乎要求执笔的稳定性更高。小楷执笔要求:指实、掌虚、掌竖、腕平、管直。(图10)指实,就是手指执笔力量适宜,要捏住笔管,过于紧张那么运化不便;过于松弛那么缺乏力度,密实而不松散。内侧拇指第一节紧按笔管的内侧,力量由内向外,由此兼五指之力,齐腕而下笔,乃能至“毫无虚发,墨无旁溢,力集管心,笔笔皆灵气而稳重。掌虚,即为执笔之时掌心务必保持虚空,五指断不可

8、弯曲塞掌,要有感觉掌中握有一个鸡蛋即为最妙。如此,运笔便能稳重之中不落下一丝灵气。掌虚之目的即充分地放松手掌之筋骨,手指手腕断不可僵直紧张,否之那么会严重影响运笔的效果。掌竖,执笔之手尽量垂直而立,掌竖方能笔直,笔直固能峰正,假设反其道行之,那么会导致笔管歪斜、笔锋侧偏的严重后果,进而导致笔画扁窄的出现。腕平,即为腕部尽量与桌面平行,不可倾斜过大角度。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执笔第十二有言:“学者欲执笔,先求腕平,次求掌竖。腕平是为了在写字时充分地将腕部的力量传送至笔锋,腕部保持与桌面平行有助于灵活运腕。而腕平与掌竖二者之间是紧密联系不可分的,笔管挺直才能到达笔锋的稳与正,这要归功于运腕和掌竖,做到

9、笔锋、笔管、手掌、手腕四点合一,正、直、竖、平,才能到达灵活有力之妙境。管直,执笔的同时要注意笔管与桌面的角度尽量保持垂直,但也应该视具体运笔而定,笔管有时俯仰倾斜。但不管何种情况,都是应该到达斜而能正,重心平稳。书写小行草,为了笔法丰富,正侧并用,调锋就得方便快捷。可用“五字执笔法或“三指执笔法。“五字执笔法在“指实、“掌虚、“掌竖、“腕平、“管直的根底上,“掌竖“管直可略改倾斜,这样书写更便于捻管调锋,在使转翻笔时调节空间更大,更有灵活性、自由度,更能使小行草笔法丰富、跌宕多姿。(图11、12)六、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初学书法,在了解各种执笔法的内涵和渊源之后,选择一种自己认为最科学的执笔方法。久而久之,通过手和笔之间的磨合,有对书法更深层次的感悟和认识,自然习惯了一种最适合自己的舒适执笔方法。当然姿势是次要,通过执笔把字写好才是重要的。东坡居士有云: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虽无定法,但关键在于“虛而宽之法。无论何种执笔,手笔一体,随心所为。执笔顺应生理机能,要做到自然、合理、舒适、灵活、宽松、不拘谨、不生硬、不板滞、不别扭、不僵化,如此方得执笔真谛。参考文献:1庄天明.执笔的流变:中国历代执笔图像汇考.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22版2(清)戈守智.沈培方校证.汉溪书法通解.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合肥市第七十二中学 安徽合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