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现状的分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0367479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3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现状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现状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现状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现状的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现状的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现状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现状的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计信息失真现现状分析 随着资本市场的的蓬勃发展及及大众资产性性投资的兴起起,上市公司司的会计信息息越来越发挥挥着举足轻重重的作用。然然而,当前一一些上市公司司会计信息质质量低劣,不不仅相关性不不高,而且可可靠性缺失,严严重影响投资资者的利益,其其中最重要的的表现就是会会计信息失真真。一、会会计信息失真真所谓谓会计信息失失真,从广义义上理解,是是指会计信息息没有达到质质量特征的要要求;从狭义义上理解,是是指会计信息息反映得不真真实、不完整整、主观性大大,经不起严严格的验证,也也就是会计信信息没有达到到可靠性的质质量特征的要要求。综合国国内外学者的的观点,会计计信息失真大大体可以分为为三类:规范

2、范性失真、技技术性失真和和违法性失真真。(一一)规范性失失真。规范性性失真是指由由于会计规范范不完善而导导致的会计信信息失真,可可分为两个部部分:一是会会计规范下生生成的会计信信息能否绝对对真实地反映映企业经济活活动;二是会会计规范对会会计信息真实实性的要求是是否达到了目目前供给能力力的顶点。由由于会计理论论固有的局限限性以及外界界环境的复杂杂多变,绝对对真实反映企企业经济活动动往往只是一一种理论上的的追求。另外外,由于会计计信息供给者者的自我保护护倾向、规范范实际制定者者有限理性的的限制,制定定出来的规范范也总会存在在着种种不足足。这种原因因造成会计规规范的不完全全性,即便会会计人员完全全遵

3、循了规范范要求,所提提供的信息质质量也不可能能100%地达到目前前供给能力的的要求,存在在着失真情形形。(二二)技术性失失真。技术性性失真是指会会计人员素质质不能满足会会计工作需要要而导致的会会计信息失真真,技术性失失真是否会发发生依各国实实际情况的不不同而有所差差别。在英、美美等会计人员员素质相对较较高的国家,因因技术性原因因导致会计信信息失真的概概率一般较小小,而在我国国由于会计从从业人员整体体素质相对较较低,很多人人难以达到准准则要求和实实际会计工作作的需要,技技术性原因也也会导致相当当一部分会计计信息失真。(三)违法性失真。违法形式真实指有关企业或个人故意违反法律规章制度而导致的会计信

4、息失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会计信息造假。此种行为虽然并不都是以个人利益为目的,但具有欺诈的倾向,以蒙蔽股东、债权人或政府部门等。最终会破坏会计的真实性,使利益关系人的判断和决策错误,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安全。从以上三类会计信息失真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规范性和技术性失真主要是由客观因素造成的,是不可避免的,且这类信息失真由于没有明确的利益导向,所造成的危害也相对较小,也容易被发现和纠正。违法性失真即会计信息造假则主要是由会计信息披露者主观因素造成的,有着通过操纵会计信息以便从中牟利的明确利益导向,其舞弊手段很难被发现,结果往往误导相关利益者的经济决策,所造成的危害极大,也是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最主要原因

5、。本文关于我国情况的分析就主要是针对违法性失真而言的。二、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历史及现状总体上看,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低下问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据调查,92.9%的中小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质量不满意。根据国家审计署2001年下半年组织的调查显示,被调查的32份上市公司2000年的年报中,有23份严重失真,造成的财务会计信息虚假金额高达71.43亿元。中国证监会是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监督和管理的主管机构,负责对证券市场举报或抽查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加以调查,从1996年起针对多家会计信息严重虚假的上市公司做出了处罚决定,其披露的舞弊金额之大、手段之多样、利益关系之复

6、杂无不令人震惊。从表1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存在着虚构利润的现象,大部分公司将巨额的亏损报告称良好的盈利或缩小亏损的程度,在资本市场上树立“美好”的形象。此外,财政部自1999年起,依据会计法对国有企业的年度财务报表进行了若干次质量抽查,先后公布了第1、3、5、7号质量抽查结果公告。结果显示,会计信息造假已发展成为我国企业的一个较普遍现象,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表1)根据以上调查不难看出,当时,我国上市公司中会计信息质量低下具有普遍性,能够达到可靠性和公允性两个基本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披露较少,而与此同时,会计造假在金额上不断扩大,参与主体不断增加,出现了管理层、董事会甚至社会中介部门联合造假现象

7、,社会危害程度极其严重。舞弊、失真、造假、信用危机等已成为人们对资本市场和会计界最为普遍的看法,人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纷纷质疑,整个市场的信用关系陷入了低谷。针对会计信息失真这一世界性难题,我国上市公司相关监管部门也采取了相应对策。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于2002年颁发实施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框架性文件,同时财政部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对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进行了多次完善,证监会也从多个方面对上市公司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约束,从公司内、外部治理两个角度对上市公司进行了约束与治理,从而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了制度性保证。近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得到了较有效的治理,但由于公司治理还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

8、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还是存在的,并且继续影响着投资者的利益。三、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如前所述,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的效率有着天然的联系,一个运行良好的公司治理系统,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外部监督等机制能够有效地遏制管理者的会计造假行为,而如果公司治理存在问题,那么出于各种因素考虑,会计信息造假就不可避免,例如“内部人控制”、企业产权界定模糊等情形都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我国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现代企业制度已逐渐在企业中建立起来,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从公司治理角度对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就显得非常必要。1、对以国有产权为主体的上市公司来说,产权主体的缺位将导致公司内部利益主

9、体的合谋造假。作为全民所有的国有企业,其真正的所有者是全体人民,而股东大会只是受托者,这就导致国有上市公司产权主体的虚化,由于产权模糊,使其产生不了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在特定环境下,代表所有者、管理者、职工的各类利益集团,为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目标,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就有可能合谋造假。所以说,明晰产权将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首要任务。2、“内部人控制”问题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在我国,许多企业不仅董事会与经理层高度重合,甚至连董事长和总经理也合二为一,使得公司内可能既无制衡的动因,也无制衡的机制安排,当所有者利益与管理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发生冲突时,会计信息的编制和披露将难以体现所有者的

10、利益要求,会计信息质量必然低下。3、对管理者激励和约束的不对称。激励约束机制是代理关系中最有效的保障措施,而我国对上市公司管理者(主要指总经理)的激励主要是政治上,而物质激励普遍较低且与企业效益挂不上钩。这就使得管理者通过玩数字游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来达到升官发财的目的,而且往往官做得越大,所受的约束就越小,造假就越严重,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会计信息质量长期低下。4、外部市场缺乏竞争机制。资本市场缺乏有效竞争导致上市公司缺乏被接管或兼并的压力,从而降低了经理层的努力程度,也降低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成本,提高了经理进行会计信息舞弊的动机;而经理市场竞争的匮乏则弱化了

11、市场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外在需求及约束。5、独立审计未发挥应有作用。在我国,股东大会并未真正行使聘任会计师事务所的权利,实际权力掌握在管理当局手中。有些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因为某些原因或者为了达到某一目的,有意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而本应是会计信息质量重要保障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为了在竞争中争取到客户,迁就上市公司,甚至与管理当局勾结,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另外,政府监管管制度不健全全以及地方政政府为了本地地区利益而对对本地上市公公司的“帮助”,也是造成成会计信息失失真的原因之之一。四、公公司治理结构构与会计信息息真实性博弈弈分析根据据经济学基本本原理以及上上文所述,我我们可以得出出会计信息失失真是由于公公司

12、所有权和和经营权的分分离,在委托托代理制的的条件下,公公司利益相关关者之间在一一定的公司治治理结构下进进行追求自身身利益最大化化的理性决策策的结果。换换句话说,也也就是公司利利益各方在会会计信息真实实性与公司治治理结构之间间博弈的结果果。通过研究究上市公司治治理结构与会会计信息真实实性的博弈过过程,可以找找到上市公司司治理结构中中存在的不合合理的地方,加加以改进。博弈所研研究的是一些些个人、团队队或其他组织织,面对一定定的环境条件件,在一定的的规则下,同同时或先后,一一次或多次,从从各自允许选选择的行为或或策略中进行行选择并加以以实施,并从从中各自取得得相应结果的的过程。博弈弈理论的基本本假设

13、有两个个:一是强调调个体行为理理性,假设当当事人在进行行决策时,能能够充分考虑虑到他所面临临的局面,并并能够做出合合乎理性的选选择;二是假假设博弈各方方最大化自己己的目标函数数,能够选择择使自身效益益最大化的策策略。从社会会生活实际看看,这两个假假设是符合人人们的心理规规律的,因为为在各种情况况下,个性为为主体都有自自己的利益或或目标函数,都都面临着选择择问题,在客客观上也要求求他选择最佳佳策略。因此此,在现实中中几乎所有的的决策问题都都可以认为是是一种博弈问问题。(一一)会计信息息真实性与公公司内部治理理博弈分析。由由于企业的会会计信息是在在经营者的控控制下编报出出来,而后受受到所有者的的约

14、束查验,即即企业的经营营者先行动,而而所有者后行行动,所以企企业经营者与与所有者之间间进行的是一一种动态博弈弈。动态态博弈中又一一个中心问题题是“可信性”问题。这是是指动态博弈弈中先行为的的一方是否该该相信后行为为的一方会采采取对自己有有利的或不利利的行为,后后行为方将采采取对先行为为方有利的行行为相当于一一种“许诺”,而将来会会采取对先行行为方不利的的行为相当于于一种“威胁”。因此,我我们将可信性性分为“许诺的可信信性”和“威胁的可信信性”,在公司治治理结构与会会计信息真实实性这一动态态博弈中,威威胁是指经营营者对会计信信息造假被所所有者发现,而而许诺则是指指造假未被所所有者发现。在完善的现

15、代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经营者被发现造假给自己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包括承担责任、失去现有工作、对未来就业造成恶劣影响等等。我们现在将经营者不造假时的得益表示为A,将其被发现造假的得益表示为C,且满足CA;与之相对应,我们将所有者在这三种情况下的得益分别用B、D、F表示, BDF。则这一博弈过程可用图1表示。(图1)显然,因为EAC,且BDF,当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会计造假行为能够发现是具有威胁的可信性时,公司的经营者是不会选择造假的,而此时所有者的得益也是最大的。一个充分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着严密的内部制衡关系,这一整套制度安排能够保证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被及时发现并受到惩罚。因此,建立其完

16、善的现代企业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将有效地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在公司内部确保会计信息真实。(二)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公司外部治理博弈分析。合理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设计能起到有效防止失真会计信息生成及披露的作用,但就我国实际情况来说,这种保障机制缺乏对造假者的实际惩罚,效力往往有限。而且当造假能够带来预期收益时,代表所有者、管理者、职工的各类利益集团为了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还存在着共同舞弊,向外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可能。因此,要杜绝会计信息失真,外部治理惩罚机制的威慑力是不可或缺的。只有会计信息生产者造假成本超过其造假收益,会计操纵的剩余收益小于0,才能从源头上遏制会计信息失真。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来对此进行分析。博弈的双方分别为会计信息生产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