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管理风险防范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0364337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合同管理风险防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劳动合同管理风险防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劳动合同管理风险防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劳动合同管理风险防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劳动合同管理风险防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合同管理风险防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合同管理风险防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动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新劳动合同法出台以来 ,企业压力很大,同时有很多地方没有去参透。到底应该 怎么做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呢 .2008 年最新劳动法的风险管理。劳动合同管理风险防范一、劳动合同基础(一)劳动合同的签订1、劳动合同签订的主体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者:有民事行为能力,符合就业年龄 用人单位除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规定的范围,还包括条例第三条的规定的 范围,另外,条例第四条规定的内容在签订合同时应注意。2、劳动合同签订的时间要求劳动合同法规定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如果在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了书面劳动合同,其行为即不违法。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第二款:已建立劳动

2、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 订立书面劳动合同。)3、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a、用人单位未在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在自用工之日起一年内订立了书面劳动合同的 ,应当在此期间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 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 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上述规定的用人单位 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实施条例第六条第二款)b、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仍然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除在不足

3、一年的违法期间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外, 还应当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 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三款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 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 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 动合同。)(条例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 ,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 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4、劳动者不愿签劳动合同的处理(条例第五、六条)第五条 自用工之日起一个

4、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 ,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 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 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第六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 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 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 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5、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签订第十四条、条例第 9、10、11、12 条,法律责任:第 82 条第二项6、劳动合同

5、签订注意事项*签订前:(第 8条),员工招聘表设计上可最后立承诺声明真实内容;第9条 以招用为前提,扣证、要求担保、收取货币、物品、每月扣押一定比例,均不 被允许。 担保主要指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形式。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 物是指与建立劳动关系有关的财物,如高挡服装费、风险金、保证金等 .其他证件指 学历证书、技能证书、资格证等与就业相关的各类证件。 按目前规定 , 订劳动合同后, 根据本单位或特殊岗位实际管理需要, 本人自愿建 立责任金或入股可以允许,并不能以建立和解除劳动关系为前提,解除劳动合同应予 返还。 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护照、军官证、学生证等身份证件的, 由劳

6、动部门责令限期退还本人(非他人);扣押身份证的 ,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 ,并处 200 元 以下罚款。 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学历证书、 职业资格证等证件的 , 由劳动部门责令限期退还 本人(非他人) . 用人单位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 , 处理办法是 :1。 未造成损 害的 ,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 并以每人 500 元以上 2000 元以下的 标准处以罚款; 2。造成损害的或扣押物品损坏和遗失,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签订时:一式二份,条款具体明确签字盖章。签订后,各执一份(第 16 条) (未载明法定条款、未交给劳动者,法律责任 81 条)(二).劳动合同的内容1.法

7、定条款(第 17 条) 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 )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六)劳动报酬;(七)社会保险;(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劳动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具备以下条款:(一)劳动合同期限;(二)工作内容;(三)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四)劳动报酬;(五)劳动纪律;(六 )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七)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2

8、、约定条款a、试用期(1)试用期存在的问题:如试用期过长、单独签订试用期合同、过分压低劳动者 在试用期内的工资、在试用期内随意解除劳动合同等。(2)试用期限(第 19 条)及法律责任(第 83 条) 例:某公司与张某签订 2年合同,约定试用期 6个月,工资 1600 元,转正工资 200 0 元。对超法定期 4 个月 ,已经履行后 ,公司除每月支付 1600 元外 ,劳动者有权要求公 司赔偿金 4*2000 元.(3)试用期的起始(第 19 条第四款)(4)试用期内工资 (第20条)(条例第十五条 )(5)试用期间的合同解除(条件: 39 条、 40 条第一、二项、 27条第二款,程 序:21

9、 条)(6)见习期、学徒期、实习期、见习期的关系见习期指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后为期一年考核制度,期间不能调动工作,期满考核合格转正定级,不合格可延期或低定一级使用。学徒期是建立劳动关系之后的上岗制 度.实习期是学校与用人单位签的实习协议。见习期、学徒期两者与试用期可同时并 用,各执行自己规定。b、违约金违约金收取的情形:培训( 22条第二款)(条例 26 条) 竞业限制( 23 条第二款)C、培训(22条第一款)(条例16条)D、保守秘密(22条)、竞业限制E、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二。劳动合同的变更(一) 劳动合同的法定变更 法定变更,是指在特殊情形下,劳动合同的变更并非因当事人自愿或同意,而具 有

10、强制性。这些特殊情况都是由法律明文规定的,当事人必须变更劳动合同。一是由 于不可抗力或社会紧急事件等,造成企业或劳动者无法履行原劳动合同,如地震、战争、台风、暴雪等不可抗力或恶劣天气等自然灾害 .这些情况出现时,双方当事人应 当变更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二是由于法律法规制定或修改,导致劳动合同中的部分 条款内容与之相悖而必须修改,如政府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地方政府颁布的关 于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时间的变化规定等。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依法变更劳动合同 中相应的内容,并按照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执行。另外,法定变更还包括: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 ,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用人单位

11、应当与劳动者协商后,另行安排适当的工作,并因此相应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培训或者调整其工作岗位,使劳动者适应工作要求并相应变更劳动合同内容。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 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协商,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4、因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重大经营方式调整等企业内部经济情况发生变 化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协商变更劳动合同。(二) 协商变更协商变更程序及应注意问题:a.提出变更理由申请;b。对方应及时回复;c。协商一致后签订书面变更合同;d。变更后书面合同各执一份保存。变更合同双方协商不一致,不准

12、变更。三、劳动合同的解除(一 )协商一致解除( 36 条)(二)劳动者提出解除的情形( 37、38 条)(三)用人单位提出解除的情形 (39、40、41 条)医疗期规定: 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 ,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 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 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 1)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 ,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 ;五年以 上的为六个月。 ( 2) 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 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 ;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 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

13、医疗期三个月的按六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六个月的按十二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九个月的按十五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二个月的按十八个月内累 计病休时间计算;十八个月的按二十四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二十四个月的按三十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医疗期工资: 6 个月以内 , 发病假工资:连续工龄满 10 年,本人工资(不包括 加班工资、奖金、津贴、物价补贴 )的 50, 1020 年为 60%,2030 年为 70, 30 年以上为 80. 6 个月以上 ,改发疾病救济费 :40、50、 60、70 物价补贴照发 ,病假工资与物价补贴之和不得低于最低工资的 80 。疾病救济 费与物价补贴之

14、和不得低于最低生活费标准。(四)劳动合同不得解除的情形( 42 条)(五)劳动合同解除的程序和经济补偿金的支付1。程序(提前一个月或随时通知、 43 条、 50 条) (1)出具解除或(终止)证明书,证明书应载明(条例 24 条);( 2)出具 后 15 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挡案和社保转移手续; ( 3)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须在办结 工作移交手续时支付 ;(4)保存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 2 年;(5)保密义 务,档案和证明书不出现不利劳动者再求职的材料和文字,保守劳动者相关秘密 ;(6 ) 确保送达证明文书, 出现无法直接送达情形, 应采取亲属代收、 邮寄送达或公告送达。2。经济补偿金

15、支付的情形( 46 条、条例 12、22 条)3. 经济补偿金支付标准 (47 条、 97 条第三款、条例 27 条,法律责任: 85 条 第四项 )4.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的法律责任( 48 条、条例 25 条)四、终止与续订劳动合同1。终止的条件 (44 条、条例 13 条、 21 条)、延缓终止条件( 45 条)2.程序3.终止经济补偿金的支付及标准 (47 条、条例) 现国有企业劳动者劳动合同终止 ,2001 年 10 月 13 日前的工作年限,仍应按标 准工资 (现工资 70%)支付生活补助费。 现中外合资企业劳动者劳动合同终止 ,2001 年 9 月 3 日前的工作年限,仍应按 现工资支付生活补助费 . 案例、小王于 2000 年 6 月 1 日入职某公司(外资企业 ) ,劳动合同每年一签, 2007 年 6 月 1 日,公司与小王又签订了一年期限的劳动合同 ,2008 年 5 月 31 日,劳 动合同期满 ,公司决定不再续订劳动合同。 问题一: 2008 年 5 月 31 日合同终止,公司如何支付经济补偿? 答: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终止,对于外资企业 2001 年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