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036425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猪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猪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猪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猪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猪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猪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建猪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选址 猪舍选址应尽量在干燥、向阳、避风、安静的地方,要远离养殖区、工厂和生活区,来往人少,水源清洁,有条件的猪场周围用绿化带隔离。猪场总体布局为管理方便,缩短转群距离,应以分娩舍为中心,保育舍靠近分娩舍,幼猪舍靠近保育舍,肥猪舍要挨着幼猪舍,妊娠舍靠近分娩舍。除考虑全进全出,分点饲养外,还应设有解剖室、病死猪处理室、隔离舍、粪便处理区等。生产区与生活区应建在上风处,要相隔15米以上,其间应设消毒设施,生产人员应先消毒,洗澡,更衣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二、猪舍的规格一是猪舍不应太低。低了不利于空气流通,有害气体会导致猪患病,夏季猪舍温度高不利于降温。二是猪舍窗户不能太小

2、,要有防蚊蝇设施。三是饲槽大小应根据猪的种类和猪的数量多少而定。 三、污水排放设施要求舍内污水沟应有足够的坡度,以利于污水顺利流出猪舍,要建好污水处理池,以便合理地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四、猪舍密度 高密度养猪易造成环境污染、病原微生物滋生及相互感染,因此猪舍之间的距离至少8米以上,中间可种植草木。 (责任编辑:冰心)在新建猪舍时一定要注意以下这些常见问题1、选址不当猪舍选址应尽量在高燥、向阳、避风、安静的地方,要远离养殖区、工厂和生活区、来往人少、水源清洁,有条件的猪场周围用绿化带隔离。2、猪场总体布局为管理方便,缩短转群距离,应以分娩舍为中心,保育舍靠近分娩舍,幼猪舍靠近保育舍,肥猪舍再挨着

3、幼猪舍,妊娠(配种)舍也应靠近分娩舍。除考虑全进全出、分点饲养外还应设有解剖室、病死猪处理室、隔离舍、粪便处理区、维修及仓库等。生产区与生活区应建在上风处,要相隔15米以上,其间应设消毒设施,生产人员应先消毒、洗澡、更衣后方可进入生产区。3、猪舍密度大有些猪场建设为了节省土地、减少投入,猪舍简陋、密集、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和布局,致使猪的饲养密度非常大,高密度养猪为环境污染、病原生物污染及猪群间相互感染创造了极有为有力的条件。猪舍之间的距离至少8米以上,中间可种植草木。3、猪舍太矮小猪舍不应太低,低了不利于空气流通,有害气体易导致猪患病。夏季猪舍温度高不利于降温。4、猪舍窗户小无防蚊蝇设施有

4、的猪场猪舍窗户太小,留得又太少。主要问题是夏天不利于舍内通风降温。蚊蝇可传播很多疾病所以在建猪舍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一点。有条件的猪场还可以安装防护网防止鸟类进场传播疾病。5、饲槽规格不当饲槽大小应根据猪的种类和猪的数量多少而定。仔猪舍如果料槽过大,有的仔猪喜欢钻进料槽,易造成夹伤、夹死现象。育肥猪的饲槽过小会使猪头过大的猪采食后头被卡在槽内导致脖、耳受伤。6、污水排放不合理舍内污水沟应有足够的坡度,以利于污水顺利流出舍内。污水的流出顺序应遵循就近原则,不要让污水在场内绕圈。最好建有污水处理场,以便合理的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冬季养猪场栏舍管理学问多冬季气温很低,大部分养殖户为了保证栏舍里面的温度,

5、都做好了一定的防寒保暖措施,但做好这些措施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栏舍里面的其他几个管理指标。首先至关重要的是栏舍内的温度,温度过低过高都影响猪的饲料的消耗和增重。猪的饲养适宜温度范围,取决于猪的品种、年龄、生理阶段、饲养条件等多种因素。如初生仔猪一周内温度应控制在32-35,以后每周降低2,保育猪舍温度控制在22-27,肥育猪舍温度保持在17-20、产房的温度不能超过25。第二是栏舍的湿度,湿度大,猪的抗病力减弱,有利于病源微生物的繁殖生长,猪只易患疥癣、湿疹和呼吸道疾病。当相对湿度由45%增高到95%时,猪的日增重下降6%8%。在气温1123,相对湿度50%80%时,对猪的育肥效果最好。第三是栏舍

6、的有害气体,栏舍内有害气体超标的危害与肠道的消化密切相关,我们经常会为猪舍里的异味和有害气体而困扰,尤其在冬季密闭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就更加严重。猪舍的有害气体,包括氨气、硫化氢等不但气味难闻,更有很强的刺激性。对猪眼睛、呼吸道粘膜都有很强的腐蚀性。在这种环境中生存的猪群,出现呼吸道疾病的几率大大的提高,但由于冬季气温低,通风措施就被广大养殖户给忽略了,但我们必须做好适当的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新鲜不刺鼻眼以免刺激呼吸道诱发呼吸道炎症,降低猪只抵抗力。通风换气应安排在猪吃食活动最旺盛的时候,平时定时开关抽风机换气。第四是圈养密度,提高饲养密度,可以充分利用有效空间,降低养猪成本。而降低密度,保证猪生长

7、发育所需要的空间,可以减少饲料的摄取量,并可减少因空间狭小而引发的恶癖,如随处排粪尿、咬尾等问题。因此要合理控制饲养密度。同批断奶的仔猪年龄差异不要超过一周,最好是一窝一栏,以免减少不同免疫状态的仔猪之间的相互传染,饲养到20-25千克左右转群时地板式密度按0.5平方米/头,条状式地面按0.3平方米/头。肥育舍每群不宜过大,宜15-20头/栏,根据气候,圈舍条件,密度宜为中猪0.8平方米/头,大猪0.8-1.2平方米/头。工厂化猪场设施及内部安装技术随着集约化生产的不断发展,现代工厂化猪场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生产装备越来越精良,生产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兽医防疫系统日趋完善,养猪效益不断提高。但由

8、于部分基建设施和生产设备的一些细节在安装时考虑欠周,一旦安装固定成形,便难以改动,直接影响生产率。现提出一些个人建议,供朋友们在新建或改建猪场时参考。部分总体设施1每栋猪舍修建封闭型饲料间,并用铁门,防止鼠害,猪场大量的全价饲料为老鼠的生长繁衍提供了优越条件,而修建封闭型饲料间,并辅以相应的饲料管理措施,如饲料间外不放隔夜料和料袋,自己加工生产的饲料及时送到所需猪舍的饲料间,不留在饲料厂过夜,尽量切断鼠粮,减少饲料浪费。封闭型饲料间应有活动窗,注意地面防潮,经常搬空饲料。2每栋猪舍两端入口处消毒池建于走道入口内,宽以栏墙壁为界,长2米,以保证消毒液不被雨水稀释失效和入舍人员必经消毒池。3出猪台

9、建于防疫区外,磅猪室附设有固定玻璃观窗的隔离观磅室和更衣消毒室。此处为传染外来病源的最主要危险区,购猪者常常要求看磅,隔离观磅室可以保证其不进入自己的工作场地。为保证外来病源不被带入猪舍,这就要求饲养人员参与售猪装车后,应及时更衣消毒后才能返回猪舍。4各类猪栏门采用碰撞扣(碰锁)作为开启机关,方便栏门的开关操作。若猪栏栏门的开启机关用柱栓插销,开关时会变得费时费力。5双列式猪栏中间走道采用低度弧拱形,每隔一定距离设有暗管(沟)排水(高架全漏缝猪栏不需暗管或沟),保持走道干燥。6配种公猪栏栏间间隔若采用金属栏栅,栅的空隙以猪嘴不能穿过为宜,以免在靠近栏间间隔配种时,爬跨在母猪背上的公猪被邻栏猪通

10、过栅栏孔撬下来影响配种。待配及怀孕母猪舍1猪床地面从料槽端至粪沟端要求近似水平而不积水。现代集约化猪场母猪多半采用金属囚架单栏限位饲养,如果地面斜度大,刚配完种的母猪精液可能发生倒流,母猪到了怀孕后期,容易造成产道突出,特别是在母猪睡卧时更易出现。2饲槽若采用混凝土筑建,而且每个栏料槽位装有自动饮水器时,最好每个栏位料槽能间隔开,中间的间隔低于两外缘,槽内横切面为弧形。这样便于猪吃料和饲料不会被猪拱出槽外,中间的间隔又可避免不吃料的猪对邻栏猪产生影响,每个料槽位有开向于走道的排水孔,便于清洁清理料槽和保持栏床地面干燥。分娩哺乳猪舍(产房)1高架网状(全漏缝)产床下面若为部分挖沟粪渠,产床离地高

11、度以3035厘米为宜。离地太高,母猪上下困难,过低,达不到高架网床清洁干燥、通风透气的目的,而且清洁消毒困难。中间走道至排粪沟渠的地面斜度不低于30,且斜面一定要光滑,便于清洁利水。2水管、电缆从产床上2米左右的高度经过,便于工作人员进出产栏抓捉猪仔的操作。3仔猪保温厢内若采用保温灯保温,可用吊灯灯头,利用灯头线人工调节保温灯的高低。仔猪出生后一周内,特别是前3天,需要32的环境温度,且这段时间仔猪活动少,活动幅度也不大,这时可将保温灯高度降低,既起到更好的保温效果,又不至于损坏保温灯。仔猪保育舍高架网床(全漏缝)地板下面同产房。自动饮水器距栏床底高度30厘米,安装在与料槽箱同侧且离料槽较近的

12、排粪沟渠上方,以保持栏舍的清洁干燥。生长育肥猪舍1猪栏地面稍高于走道,防止走道内的污水流入猪栏。2整个猪栏地面向着出粪口(排粪沟渠)方向倾斜,靠粪沟一边距栏墙1米左右宽的猪栏地面(排粪区比靠中间走道一边的地面(休闲区)低5厘米,有利于整个猪栏卫生。3猪栏长宽比例为1.52.1时较易被猪自动划分为排粪区和休闲区。4自然饮水器一高一低,离地高度分别为40厘米和60厘米,而且尽量靠近出粪口,减少因饮水时造成的湿地面积,利于猪栏卫生。5若生长育肥猪分两段转栏饲养,生长猪(小、中猪)栏面积应小于育肥猪(大猪)栏,使两类猪栏单个栏养猪头数相等,转栏时整栏转移,不至于因转栏分群并栏造成猪打架。6修筑箱式自动

13、料槽,以便猪自由采食,提高日增重,减少饲料浪费。自动料槽关键在于搞好料槽的限位采食孔大小、防猪扒料出槽装置的安装和限制饮料下落量的限料口宽度。 生猪养殖扶持政策遭业内质疑 猪价恐蹈07覆辙http:/ 2011-8-27 经济观察报我国政府为调控猪价而推行的生猪养殖扶持政策正在遭受质疑。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本轮猪价暴涨以来政府出台的调控政策与2007年的政策差别不大,此前的政策在控制了猪肉价格快速上涨势头的同时,也为近两年猪价的暴跌暴涨埋下了“伏笔”,很多人担忧新的猪价调控政策会重蹈覆辙。此外,由于对政府投入的扶持资金缺乏更为有效的监管,造成的结果可能是,国家在快速提高养猪业规模化水平的同时,养

14、猪补贴仍然存在大量的违规操作现象,而猪价暴跌暴涨的难题并没有解决。调控新政7月份,在猪肉价格不断高涨的热浪中,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养殖的政策措施。这些扶持政策主要有:“十二五”期间,每年继续安排中央投资25亿元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并视情况适当增加投资;各地要继续按照每头每年100元的标准,对能繁母猪发放饲养补贴;继续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农场)奖励政策,将奖励范围由目前的421个县增加到500个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央这一轮调控与2007年国内猪价暴涨时推出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有类似性,但此次新的政策针对性更强,更倾向于扶持规模养殖。2007年5月,国内猪肉价格连续

15、出现大幅上涨,有些地区价格几乎是2006年的两倍。为了给生猛的“猪市场”快速降温,2007年6月4日,农业部公布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通知,同年7月3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开始实施能繁母猪补贴以及保险制度,地方政府也随后推出一系列扶持生猪养殖的优惠政策。为了加大扶持力度,2008年,国家对能繁母猪的补贴提高至100元/头。政府的调控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各地养猪户的补栏积极性,能繁母猪补栏数量更是大幅度上升,根据官方公开的数据,母猪存栏量由2007年的4420.6万头上升到2009年4990.7万头,两年内增加了570.1万头。母猪存栏大幅上升直接带动的是生猪市场的供过于求,接着就是国内猪价开始上演“过山车”,猪肉价格在2008年3月达到高点后开始一路下滑,到2009年4月猪肉降到10元/公斤以下,其间,由于养殖户亏损惨重,有较多数量的小规模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