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 .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0362947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 .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一、命题指导思想以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和江苏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为依据,体现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和考生的社会生活实际,重点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适度考查考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及其意义的了解,并在其中渗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与引导。二、测试内容和要求(一)测试范围:考察必修模块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

2、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和半年内重大时事政治的内容。(二)测试要求的表述: 1了解并能够再认或再现所学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及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2理解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3运用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释有关社会现象,判断和评析有关观点;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提出并分析问题,合理地有创意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三)测试内容和要求1(经济生活)一、生活与消费考试内容能级要求了解理解运用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货币的概念、本质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纸币产生的原因。纸币的含

3、义、优点及发行规律。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外汇和汇率。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分析相关问题。价格变动的影响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对消费的影响。不同的消费类型。消费结构的含义。消费结构的变化与恩格尔系数。不同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二、生产、劳动与经营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含义、地位

4、和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企业的含义。公司的含义。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劳动的意义和就业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储蓄存款的含义。我国主要的储蓄机构。我国的商业银行及主要业务。股票的特点。债券的含义及国债、金融债券及企业债券的特点。商业保险的含义和种类。三、收入与分配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财政收入的来源。财政支出的种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我国财政的作用。税收的含义。税收是财政

5、收入最重要的来源。税收的基本特征。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四、面向市场经济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和措施。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和手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基本原则。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政治生活)一、公民的政治生活国家的含义及根本属性。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

6、原则。公民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直接选举、间接选举、差额选举、等额选举等选举方式。公民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和方式。正确行使公民的监督权。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我国政府担负的主要职能。对人民负责是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我国政府部门为公民的求助或投诉提供服务。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的基本要求。依靠民主和法制,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及其相互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的

7、性质和宗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涵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本质和核心。我国的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优越性。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自治机关及其自治权。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意义。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四、当代国际社会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及基本权利和义务。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我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在国际关系中,我国必须维护自己的

8、国家利益。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表现。当代国际竞争的特点。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的外交政策。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4(生活与哲学)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哲学上的运动概念及物质和运动

9、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作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的基本含义。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含义,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10、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量变、质变的含义。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的含义。矛盾的普遍性及其指导意义。矛盾的特殊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四、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考试内容能级要求了解理解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价值观及其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