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设计方案黄正海.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0361930 上传时间:2024-03-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设计方案黄正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设计方案黄正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设计方案黄正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设计方案黄正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设计方案黄正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设计方案黄正海.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点到直线的距离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目标1.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2.两平行线间距离。(二)能力训练目标1.掌握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2.熟练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3.会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求解两平行线间距离。(三)德育渗透目标1.认识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二、教学重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及其运用。三、教学难点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思想与应用。四、教学方法:引导探索法在引入本节的研究问题,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之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动手演练,分析点到直线距离的求解思路,一起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通过比较,选择其中一种较好的方案来具体实施,同时利用多媒体现代化

2、手段增大教学容量和直观性,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两平行线的距离问题时,注意启发学生要与点到直线的距离产生联系,从而运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五、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师前面几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学习了两直线的平行或垂直的条件、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两直线的交点问题、两点间的距离,逐步熟悉了利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思想方法。那么,平面内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的点的距离如何计算?很明显有一个最小值,这个最小值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板书),这一节,我们将研究怎样由点的坐标和直线的方程直接求点P到直线的距离。(二) 新知探究1.提出问题师: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已知某点P的坐标为(

3、x0,y0),直线的方程是 L:Ax+By+C=0,怎样用点的坐标和直线的方程直接求点P到直线的距离呢?怎么求?大家思考一下有什么办法?生1:老师,能不能过P作PQ于Q,写出直线PQ的方程,与l 联立求出点的坐标,然后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Q点的坐标,再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师:这个办法很好,思路自然、易想,但是大家看,方程全部是字母,求这点的坐标必然运算繁琐,更何况还要求PQ的长!运算量太大,我们应探讨出另一种方法来,巧妙转化难点。几个学生回答后。生2:可以用面积相等来求。师:很好,坐下。他的意思是先求出PR、PS的长,在RtPRS中,作斜边上的高PQ,利用等面积法求得PQ的长即可。看图(教

4、师演示)师:下面请大家来求,要求PQ的长,那先要求什么?生3:PR、PS、RS的长,和R、S的坐标。师:大家先尝试一下。进入探究练习1五分钟后,教师演示求解过程,得到公式,并说明注意事项:在使用该公式前,须将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A=0或B=0,此公式也成立,但当A=0或B=0时一般不用此公式计算距离师:先看例1:求点P(-1,2)到直线2x+y-10=0; 3x=2的距离。先自己试一下。两分钟接着教师演示。并讲解A 、B、C,x0,y0的问题。师:为熟悉公式,请大家做P108的练习进入探究练习2三分钟后,请学生4回答师:请大家看例2、已知点A(1,3),B(3,1),C(-1,0),求三角形AB

5、C的面积。先试一下。请一位同学板演三分钟后,请学生6评议,教师点评。师:请大家看例3:求平行线2x-7y+8=0与2x-7y-6=0的距离。请大家思考,怎么求?可以转化吗?生7: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师:什么点?生7:任意点都可以,师:任意点都可以,我们不妨取特殊点,请大家动手。两分钟接着教师演示,检查结果。师:请大家思考:任意两条平行线L1;Ax+By+C1=0 L2: Ax+By+C2=0的距离是多少呢?请自己动手。3分钟后老师在黑板上演示。师:请大家做两个练习探究练习1. 求与直线l:5x12y60平行且到l的距离为2的直线的方程.探究练习2、求过点(1,2),且与点A(2,3)和B(4,-5)距离相等的直线L的方程。师:请同学回答(三)老师进行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六、 板书设计(略)七、 教学后的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