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乘法口诀求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乘法口诀求商.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写好教学反思的重要作用龙射中心校 董泽琼摘 要 在教学过程中,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工作中的重点理所当然是认真备课和授课的质量上,但是授课后的教学反思也十分重要,不能忽略了这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我校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严格要求每位教师在教案中必须写好教学反思。总结经验,为以后这样的课作借鉴和指导。笔者认为,教学反思不仅是教案中的一部分,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写好教学反思是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取得良好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关键词教学反思重要作用所谓“教学反思”,就是用随笔的形式记录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可以说是教师对本节课的经验总结。哪怕是一点点的成功之处和不
2、足之处,都是自己的经验,俗话说:“人是活到说学到老”,再完美的课也有不足之处,在糟糕的课也有它的优点。教师只有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改进自己教学方式,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根据自己写的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来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一、教学反思的重要作用(一)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起着指导性作用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学经验不是一朝一日就能总结出来的,并且它也不是一层不变的,教学经验的取得是通过教师从每节课中日积月累积累起来的,教学反思是把这些经验总结出来,为下次这类课堂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因此每位教师应该认认真真的写好教学反思。(二)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课标中指出:“学生是
3、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种双边活动过程。因此,教学方法是课堂成功的关键。教是学的“导游”,就是你怎样引导,往哪个方向引?学是教的目标,也就是说你要学生掌握什么?你要把他们送到哪里的问题。通过总结,就可以发现自己在引导的过程中有没有把方向指错,学生们有没有到达你想要的目的地。只有教师通过不断的分析、总结成功与失败之处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三、具体实例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过程的回顾这节课我确定的教学内容是西师版二年级上册73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练习十七的1、2、3题。学习伸展点:除法的初步认识。学习目标点: 1、通过教
4、学,使学生知道乘法与除法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2、掌握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关键点:1、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2、通过教学,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用乘法口诀是解决除法问题的简便方法。学习路径:教学第一步、揭示课题用乘法口诀求商师出示小黑板通过抢答和口答为新课作铺垫1、抢答64= 87= 88= 97= 54 = 39 = 2、口答 (1)8个5的和是多少? (2)8与5的和是多少? (3)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3、揭示课题 教师通过谈话引出课题: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第二步、自学探究
5、1、自学例1、例2 2、思考:(1)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怎样列式?(2)两道除法算式的商是怎么出来的?从上面的计算中发现了什么?(3)怎样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第三步、交流点拨(一)点拨例11、师抽生说出获得的数学信息:(多媒体出示)生:(1)24个苹果,平均放入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生:(2)24个苹果,每6个装1盘,可以装几盘?2、怎样列式?你能解决吗?可以摆小棒,也可以摆圆片。3、让生以4人为单位,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4、全班交流(1)24个苹果,平均放入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用什么方法来计算?5、师:让学生说出算式并板书244= 生::把2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就用
6、除法来计算。 生:就是把24平均分成4份,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来计算。6、师:你能说出商是怎么来的吗?生:我们用小棒来分的,每份是6根。所以商是6。生:我们是用口诀来算的,244=6想:四(六)二十四,商是(6)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要及时表扬。7、抽生说出(2)24个苹果,每6个装1盘,可以装几盘?你怎样列式的? 生:把24 个苹果,每6个装1盘,就是把24按每6个分1份,看24里面有几个6。所以要用除法来计算。8、师板书算式:246= 你是怎样想的?9、生:246=4(盘)想:(四)六二十四,所以商是(4)。8、师:你们看上面的两道算式的商发现了什么?让学 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然后指名回
7、答发现:上面两道题的商都是根据四六二十四这句口诀来求的(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二)点拨例21、师抽生说出获得的数学信息:(多媒体出示)胶水3元瓶 铅笔刀2元个 文具盒4元本 布娃娃6个 钢笔5元2、师让学生交流第(1)18元可以买多少瓶胶水?怎样解决?数学条件是什么?数学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生:算式是183=6(瓶)教师板书算式183=6(瓶)你是怎样想的?生:想:三(六)十八,商是(6)。3、师让学生交流第(2)6元可以买多少个铅笔刀?怎样解决?数学条件是什么?数学问题是什么?怎样解决?生:算式是62=3(个)教师板书算式62=3商是怎样得来的?生:想二(三)
8、得(六),商是(3)4、师让学生交流第(3)20元可以买多少支钢笔?怎样解决?数学条件是什么?数学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用除法来解决?生:数学条件用20元去买铅笔刀,每支钢笔5元,也就是每份是5,就是看20里面有几个5,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算式是205=4(支)(教师板书算式)205=4你用的是哪句口诀?生:想(四)五二十,商是(4)。上面3个小题教师都要多抽学生回答,教师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师小结: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就是看除数与被除数的关系,想哪一句口诀与除数相乘,商就是几。而且用乘法口诀是解决除法问题的简便方法。教学第四步、分层练习1、课堂活动(1)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指导学生读
9、题,理解题意,知道的数学信息是什么?12枝花,每盆插4枝 可以插几盘呢?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34=12(枝) 124=3(盆) 123=4(枝)教师让学生以4人为1个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这三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巡视)。(2)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对口诀,说算式。同桌相互交流,一个同学说算式,另外一个同学说口诀。比如一个同学说二五一十,另外一个同学说两个除法算式:105=2 102=5教师指导巡视。教师问:一句口诀可以说几个算式?学生交流发现,一句口诀可以写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2、完成练习(1)看乘法算式,写两道除法算式。45=20 78=56204=( ) 20
10、5=( ) 56( )=( )( )( )=( )(2)想一想,算一算。84=( ) 口诀:( )四得八126=( ) 口诀:( )213=( ) 口诀:( )(3)用乘法口诀求商。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64= 255= 488= 546= 427 = 189= 455= 328= (4)24个气球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5)把21个苹果分给小朋友,每人分7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教学第五步、回顾反思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己说说收获。教学第六步、课后积累熟记乘法口诀教学第七步、板书设计 用乘法口诀求商246=4(盘) 想:(四)六二十四,商是4。244=6(个) 想:四(六)二
11、十四,商是(6)五、如何写好教学反思(一)写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总结自己这节课有哪些成功的地方。教学中,每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教案的设计、授课艺术等是各有所长,师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总会产生智慧的火花,总有一些经验是可取的。结合实例谈谈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1、能准确定位学习的伸展点,目标明确,找准关键点。学习流程清晰。2、自学探究的过程中,精炼的提出数学问题:(1)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怎样列式?(2)两道除法算式的商是怎么出来的?从上面的计算中发现了什么?(3)怎样用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去学习,这样学生对这节课产生了好奇,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成绩好的同学能解决出来
12、,他们更加自信。对于后进生来说,教师在交流点拨时更加认真听讲,弄清楚刚才哪些地方没有明白的地方,达到教学的目的。提高了教学的水平和教学效果。3、充分利用了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内分小棒发现24里面有4个6,还可以说24里面有6个4,同学们就能发现原来除法与乘法的关系。交流讨论得出结论:上面两道商都是根据四六二十四这一句口诀得出的,也就是看除数与哪个数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学生一下就明白了用乘法口诀求商是解决除法问题的简便方法,不但达到了目的,还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4、分成练习题量大,练习的层次逐渐提高,达到训练的目的。(二)、写遗漏失误之处及以后在教案中的改进由于受学生的
13、学情、学习的时间、学习条件及教学过程本身复杂性以及教师的驾驭能力的限制。准备得再充分的课总有不足之处。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1、口算训练的形式单一,口算是计算能力的基础。训练的形式力求多样化。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乘加,乘减,简单的加减法计算。这样对口算能力差的同学得到了巩固的作用。2、在小组合作时有的小组流于形式,有的同学根本没有参与到学习中来,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在以后的教学中分工要明确,尽量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特别是后进生,多让他们操作,通过操作,交流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3、练习题形式比较单一,没有设计拓展练习,教学中本来就要注重因材施教。本节课的练习题对于优生来说过于简单,他们的智力得不到开发。以后的教学中在教学例2时,通过学习过后,可以设计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学条件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总之,写教学反思要养成一种习惯,而不是任务。只有长期坚持不懈的总结经验、反复推敲。才有可能提高我们的教学业务水平,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