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原文及赏析.docx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0361100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原文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原文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原文及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原文及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原文及赏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满庭芳蜗角虚名宋苏轼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古诗词八作品赏析【注释】:这首词以议论为主,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同时也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从词中所表现的内容来看,它的写作年代当为苏轼谪贬黄州之后。 此作情理交融,奔放舒卷,尽情地展示了词人在人生道路上受到重大 挫折之后既愤世嫉俗又飘逸旷达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他宠辱皆忘、 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词人以议论发端,用形象的艺术概括对世俗 热衷的名利作

2、了无情的嘲讽。他一开始就引用庄子中的一个寓 言故事,以蔑视的眼光,称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进而以“算 来着甚干忙”揭示了功名利禄的虚幻,并由世俗对名利的追求,联想 到党争中由此而带来的倾轧以及被伤害后的自身处境,叹道:“事皆 前定,谁弱又谁强事”,指名利得失之事,谓此事自有因缘, 不可与争;但得者岂必强,而失者岂必弱,因此也无须过分介意。以 上几句,既是对营营苟苟世俗观念的奚落,也是对政治派系内部倾轧 的厌倦和批判,大有洞悉人生之慨。东坡感到人世间名利场的角逐如 同梦幻,所以,“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 是醉,三万六千场”,试图在醉中不问世事,以全身远祸。一 “浑” 字

3、抒发了以沉醉替换痛苦的悲愤,一个愤世嫉俗而又渴求摆脱尘世羁 绊的文人形象呼之欲出。过片“思量、能几许”,承上“百年里”说来,谓人生能几;而“忧 愁风雨,一半相妨”,宦海浮沉,辗转流迁,命运多舛,饱经忧患。 这几句是作者的人生自叙,隐含着身受惨祸、壮志难酬的沉痛哀叹。“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是因“忧愁风雨”而彻悟之语。此句愤 激地表达了词人对于忧患人生的失望和怅惘,读来令人感慨万千。下 面笔锋一转,以“幸、无际的绿茵、高张的云幕,与浩大无穷的宇宙 合而为一,求得了内心的宁静。结尾“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 庭芳”一句,情绪豁达开朗,充满了飘逸旷达、超凡脱俗的闲适至 乐之情,说明作者终于摆脱了世俗功名的苦海,获得了精神的超脱与 解放。正如有人所说,诗词固然以“主性情”为主,但是“主议论” 的诗词如能做到“带情韵以行”,同样可以收到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东坡这首满庭芳词的成功便说明了这一点。称这首词是一篇抒情的人生哲理议论,应当是恰如其分的。全篇援情 入理,情理交融,现身说法,真抒胸臆,既充满饱经沧桑、愤世嫉俗 的沉重哀伤,又洋溢着对于精神解脱和圣洁理想的追求与向往,表达 了词人在人生矛盾的困惑中寻求超脱的出世意念,可谓一曲感人至深 的生命的觉醒和呼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