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0360487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整校推进规划省/市/县: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学校名称:舞阳县九街镇中心小学学 段:小学负 责 人:联系电话:一、基本信息学校名称舞阳县九街镇中心小学所涉学段小学学校负责人姓名职务职称联系电话手机邮箱信息技术环境现状平台建设(有/无,有就在前面打“”) 办公管理平台 教学平台 教研平台 教学资源平台 校园有线网络 校园无线网络学校教室的信息化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 )个教室多媒体教学环境: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与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等构成,以呈现数字教育资源为主。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交

2、互式电子白板、触控电视等构成,在支持数字教育资源呈现的同时还能实现人机交互。重点支持教师实施集体教学。混合学习环境:( 0 )个教室混合学习环境:包括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网络教学环境、移动学习环境等类型,重点支持开展集体学习。(主要特征:师生要人手一台终端教学设备,如:平板、答题器等)智慧学习环境: ( 0 )个教室智慧学习环境:有智能教育设备支持的学习环境,能够支持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与差异化学习。1.多媒体教学环境 2.普遍存在问题:设备陈旧,损坏率高,不清晰,只有个别能正常使用。 3.教师年龄差距大,年轻教师多,但流动性大,年龄大老师接受能力差,不使用多媒体教学。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姓名学

3、历职称/职务任教学科主要职责学校方案研制:制定学校整校推进实施方案、校本研修方案(确定研修主题)、校本应用考核方案。确定微能力点:依据学校方案、所处信息化环境和学校教师信息化掌握现状确定学校微能力点范围。制定研修计划:指导教研组选取微能力点及制定研修计划。确定学习任务:指导教师根据自身教学问题选择能力点及能力点对应的50学时网络课程,确定学习任务。监管课程学习:组织监督本校教师完成线上学习任务。组织校本活动:组织监督本校教师开展校本应用实践活动。提交学习成果:梳理学习证据、提交微能力认证成果。开展校本考核:指导教研组、学校相关人员对本校教师微能力学习成果进行互评和总评。研修成果分享:开展成果分

4、享会,分享学校成果;通过多种媒体报道形式,推广研修成果。二、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学校教学信息化基本情况分析(请结合本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和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描述当前本校教师在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教育教学方面,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1.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理念层面;2.教师信息技术工具的掌握情况;3.课堂教学的应用情况;4.教师对技术应用的障碍和困难。5.对标河南省3种环境4个维度29个微能力点自查对应的应用问题。(一)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分析 1.从网络条件来看,学校接通互联网,WIFI覆盖教室及办公区。2.从硬件环境来看,学校 个教室配备了电子白板.整体条件差

5、。没有配备平板等学生终端教室;教师配备办公电脑比例较低,每2个教师办公室共用1台办公电脑。3. 从教师队伍来看,学校45岁以下教师比例 %及以下;教师达到本科学历 %左右。 4.从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意愿来看,大多数青年教师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方法。 (二)学校信息化教学维度分析 1.从学情分析来看,教师主要依靠检查学生作业等客观资料,或课堂观察、提问等方式进行学情分析,不能利用调查软件进行学习前测。 2.从教学设计来看,75%的教师能正常使用PPT,40%的教师能够根据模板制作演示文稿,但内容较生硬、不美观。 3.从学法指导来看,60%的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动画等导入手段进行课堂情境创设或利用电

6、子白板、实物展台等进行平台教学,但缺少与学生及家长的网络互动平台。 4.从学业评价来看,无测试平台,无法对学生成绩进行可视化分析,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对学生的发展性过程评价。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愿景(请根据学校基本情况和核心诉求,明确本校在未来三年中的发展愿景。)总目标1.从提升网络条件、硬件设备方面;2.从建设教学平台、教研平台、资源平台、办公管理平台方面;3.从课堂教学应用,转变教师教学行为方面;4.从关注学生学习行为转变以及科研方面。1.学校实现多媒体教室全更新,师用电脑达到一人一台。 2. 教师能实现学科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利用信息化技术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设计并组织实用有效的校本

7、研修活动,探索创造智慧学习环境。年度目标1.升级现有的硬件平台,例如:提升学校网络带宽及装备,为智慧校园奠定网络基础;升级多媒体采集平台,为教师教学和自我提升提供优质化、高清化、艺术化、实用化的视音频数据; 2.建设家校、多平台的智能管理平台(教师管理、课程管理、学生管理等系统)及校园宣传平台(学校网站、企业公众号、其他多种媒体平台); 3.增强各学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能力。教师不仅能够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 教学资源,能够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统一。同时也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提高个人能力。4. 教师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师基于信息技术

8、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及科研能力,为全面建设科研型强校努力。 第一年1.学校力争实现多媒体教室投影仪全部更新为触屏电视或交互式白板。 2.全体教师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能力达到初级水平,70%的青年教师能灵活组织、应用多媒体素材,提升教学内容的解释力。第二年1.全体教师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能力达到初级水平,80%的青年教师能灵活组织、应用多媒体素材,提升教学内容解释力。2.70%的教师能够结合学情分析,根据教学需求,从网络中获取各类教学资源,有效筛选并修改,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20%教师能制作微课。第三年1.全体教师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能力达到中级水平,青年教师达到高级水平。95%的青年教师能灵活

9、组织、应用多媒体素材,提升教学内容解释力。2.90%的教师能够结合学情分析,根据教学需求,从网络中获取各类教学资源,有效筛选并修改,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3. 40%教师能制作微课三、整校推进混合式校本研修计划信息化环境选择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项目绩效目标(根据上述发展愿景,结合能力提升工程2.0的要求,确定本校工程2.0项目实施的绩效目标,绩效目标要围绕应用信息技术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制定,要具体、可操作、可达成、可检测。)指标类型指标名称数量负责人产出目标教师信息化与学科融合教案汇编1.贯穿于教学的始末,重点关注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环节信息技

10、术的融入,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助力教学的教案1教师能力点应用案例汇编2.每个能力点对应的应用案例,可以是教学软件、技术工具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实例1教师信息化教学研课磨课记录汇编3.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记录1教师提升工程2.0培训总结汇编4.教师的心得体会、教研组的工作总结、学校的整校推进工作总结1教师信息化应用课堂实录5.重点关注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环节信息技术的融入课程实录1效益目标学校信息化制度汇编1学校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1学校信息化教学校本应用考核方案1各学科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汇编具体可参考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指南(征

11、求意见稿)1满意度目标教师对提升工程2.0培训效果的认可度90%以上学生对教师开展教育信息化教学效果的满意度90%以上家长对教师开展教育信息化教学效果的满意度85%以上 混合校本研修时间大课表这个表指导研修活动表的内容时间节点校本研修活动成果形式学时任务要求. 整校推进教研组校本研修活动电子档案教研组时间节点维度教学问题选学微能力点编号及名称学时校本研修活动. 整校推进教师校本研修活动电子档案这个表用于记录教师个人的伴随性学习数据痕迹姓名时间节点校本研修活动成果形式选学微能力点编号及全称学时校本应用考核结果1.自评互评总评研修主题一:演示文稿的使用和制作。研修主题二:从网络中获取各类教学资源,

12、有效筛选并修改,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研修主题(依据学校信息化环境,结合本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础水平,聚焦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围绕优化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项目学习模式、数据驱动教学和在线教学模式等,分层分类设定研修主题,供教研组和教师参考选用。)是否充分理解这几种学习模式?针对自身环境对应的能力点确定主题。研修主题一:演示文稿的使用和制作。研修主题二:从网络中获取各类教学资源,有效筛选并修改,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研修内容(依据研修主题,结合本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同水平,匹配不同的研修内容,明确不同的研修任务要求。)一、网络优质资源平台的查找和获取方法。1.

13、网络各类优质资源平台的介绍(类); 2.平台内优质资源的查找与获取方法(类);3.利用手机或云盘进行保存资源(类)4.对网络资源进行分级管理(类); 二、电子白板的使用。1.利用音视频、游戏、图表等方式设计课堂导入方案(类) 2.利用技术支持实施课堂导入(类)三、演示文稿的使用和制作。1.利用PPT模板修改课件(类)2.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类); 3.根据教学设计制作课件(类) 4.课件设计的美化(类) 四、利用网络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研修任务要求:类研修内容要求全体教师完成; 类研修内容要求全体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完成; 类研修内容全体教师选学。混合式校本应用活动设计(请说明混合式校本应用研修的教师能力点选择、研修实施流程及研修活动设计。)注意研修活动的连贯性,网络研修活动应贯穿于校本应用的全过程。一、微能力点根据四个维度分类填写即可,能力点-内容参照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评价指标(试行)文件中的29个能力点。范围1-3.整合各类有效资源,建立校级资源库,实现资源分类存放。 1-4.有效使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和方式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6.利用在线评价工具设计试题,及时掌握教学效果。 1-7.利用微课、学习类 APP 等各类教学资源实施教学。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