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说课稿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0360254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晏子使楚》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晏子使楚》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晏子使楚》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晏子使楚》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晏子使楚》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晏子使楚》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晏子使楚》说课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晏子使楚说课稿沙后河中心小学 张慧一、说教材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仗着国势强盛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针锋相对进行反驳,维护了自己和齐国的尊严。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用三个小故事展示了晏子的一身正气和过人的智慧。读起来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要求,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为: 1、认知目标:认识本文6个生字,理解:大夫、侮辱、尊重等词语。 2、技能目标:学习课文,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

2、,感悟晏子成功反驳楚王的辩论技巧和思维方式。 3、情感目标: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难点:读懂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含义,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四、说学情 1、学生对历史性故事的文章一般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往往也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节,而忽略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 2、文学是用文字塑造形象的,学生已有较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缺乏文学中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要很好的利用这类具有思辩之美的文章,

3、让学生认真解读,把握重点,努力突破,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五、说教学方法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小记者随访”的形式,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2、综合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通过读. 思. 辩. 演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维护个人和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六、说教学准备为了能增添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变形象,便于直观演示,所以,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本教材特点,现在我谈一下我的教学理念 )七、说教学理念1、以新的学习方式,还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教学意在通过改变传统

4、的学习方式,还学生以真正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时,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随同晏子一同岀使楚国,让学生置身于文本之中。 2、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独立掌握他们。”本课教学能放开让学生自渎自悟,最大限度的还给学生较多的质疑问难,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采用“学当晏子”,“报道晏子”,“朗读表演”等形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和朗读,巧妙指导,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故事情境中去。学生的智慧需要老师的智慧去点燃,智慧的教师,智慧的雪深才能走进智慧的晏子。八、说教学流程现在我谈一下我的教学设计: 一、了

5、解背景,初识晏子。导入:上节课,我们结识了杨氏之子这位小朋友,感受了一个九岁孩子的聪慧。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历史上的大朋友。他生活在距今两千多年群雄纷争的春秋时期,此人曾做过齐国的宰相,他有个特点身材矮小(据古书记载,此人身高五尺,相当于一米四左右。举例),但是此人有一大特点非常聪明,能言善辩,口才极好,经常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板书:晏子)(说起晏子,他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都收录在一本书里了,同学们可以去看晏子春秋)晏婴被称“晏子”呢?他肯定也

6、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板书:使楚)好,请大家一起齐读课题:晏子使楚。(“使”是什么意思?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晏子出使楚国)。是啊,今天啊,晏子受齐王的派遣只身出使楚国,为了能及时了解他出访的情况,来,现在我们就出发吧!把课本翻到50页,跟随晏子出使楚国!二、初读感知,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2)想一想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按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成三个部分。2检查自学情况(1)生字新词晏子春秋 乘机敝国 大夫 大臣 囚犯 盗贼 侮辱 规矩 淮南 柑橘 枳 笑嘻

7、嘻 面不改色 安居乐业读准字音;质疑问难,强调“敝国 大夫”的意思,并指导“臣”和“敝”的写法。解疑后,请同学们再齐读一遍。(2)整理脉络 起因(1、2):楚王想侮辱晏子。(指名读“起因”,强调“乘机”的读音。浓缩成一个词表达(侮辱)经过(3、4、5): 三次斗智结果(6):楚王尊重晏子 指名读“结果”,也浓缩成一个词表达(尊重)(3)概括主要内容(同学们刚才读课文,我们不仅把字音读准了,而且还读出了这篇课文的大意,还理出了这篇课文的思路和脉络,那么,你们能不能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顺序来概括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醒:板书的脉络图是最好的提示)总结:(主要内容:春秋战国时期,晏子

8、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回击,最终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晏子最终维护了国家的尊严。)根据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当然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办法有很多:还可以从课题入手,把它拓展成一句话;还可以把段意叠加起来;还可以抓住故事的主要要素,比如说人物、时间、地点等;那么这些方法,我们在今的教学中还进一步学习)。你看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理清了课文的脉络,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请大家注意看文章的起因和结果。楚王想侮辱晏子是这个故事的因,不得不尊重晏子是这个故事的果。我们说:有什么样的因,结什么样的果,可是我们来看,有了这样的因,却

9、没有这样的果,而且侮辱和尊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为什么短短的时间内楚王的态度有这么大的变化?在事情经过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在晏子的语言中又隐藏着怎么样的智慧,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一起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我们想想,晏子出使楚国就是使节,到别的国家去访问,理应受到尊重,但是这楚王第一次就让晏子受到难堪,什么难堪啊?-钻狗洞),一起来读一读第3自然段。三、再读课文,走近晏子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第3自然段)(1)找出能体现晏子智慧的句子,并在旁边作上批注(师巡视:有的同学并没有急于动手,而是把课文读了一遍又一遍,有些同学,思考已经成熟了,便开始奋笔疾书了,每一种读书的方

10、式都是一种智慧的体现。谁愿意和同学们分享你的读书成果?)。提示:从语言和神态两方面来找。神态:看了看(说明晏子反应敏捷)语言:自由朗读晏子说的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有杀伤力。(让学生自由说理)转折点: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言下之意就是: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如果要我从狗洞进去,那么(楚国是狗国)(让学生明白:晏子这种巧妙的回答是借力打力,将计就计)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当时晏子为什么不把话说透呢?如果晏子不采用这种说话的方法,而采用最直接的回答方式,该怎么说? 想想这两种反驳的方式哪一种好?为什么?(讨论、悟理)(一

11、个人说的话要和身份相称,晏子是外交官啊,作为大使说话既显得彬彬有礼,又让楚王不得不打开城门迎接,绵里藏针)(2)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怒气冲冲地 心平气和地 不卑不亢的 冷静地)。总结:是啊,面对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只有冷静的反驳,不卑不亢地把侮辱还给楚王,才能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又不伤了两国的和气,让我们一起冷静地、不卑不亢的读读晏子的反驳。一起用不卑不亢的的语言来朗读。(3)接待的人把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听了只好?(指导引读)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哪一个词语集中体现了楚王毫无办法(只好)。(4)有

12、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让我们再次读读第自然段,领略晏子的智慧和勇气!)2.结语: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对第一次斗智的讨论,知道了晏子的语言特别巧妙,它是一种借力打力、将计就计。正是因为楚王想侮辱晏子,被晏子的智慧搞得反受其辱,而晏子不辱使命,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那么在接下来的两次斗智中,他有更加精彩的对白。让我们下节课继续期待!四课文拓展:有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正巧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碰上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那位傲慢无礼的批评家对歌德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是从来不给傻瓜让路的,”机智敏捷的歌德回答说:“而我却恰恰相反。”说完闪身让路。你理解他说话的妙处了吗?(1)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2)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搬起大舌头砸自己脚。 九、说板书设计晏子使楚楚王 晏子让钻洞 访“狗国”齐国没有人 我最不中用齐国人没出息 水土不同自取其辱 聪明机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