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鱼百科介绍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0360156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昌鱼百科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昌鱼百科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昌鱼百科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昌鱼百科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昌鱼百科介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昌鱼(Branchiostoma)脊索动物,外形像小鱼,体侧扁,长约5厘米,半透明,头尾尖, 体内有一条脊索,有背鳍、臀鳍和尾鳍。生活在沿海泥沙中,吃浮游生物。文昌鱼说它是“鱼”, 实际上并不是鱼。它是介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的动物,而更趋向于脊椎动物。文昌 鱼是福建厦门的名贵特产,俗名鳄鱼虫,它的主要产地在厦门市同安县刘五店,并因刘五店 岛屿上有个文昌鱼阁而得名。文昌鱼是珍稀名贵的海洋野生头索动物,列为中国二类重点保 护对象。中文学名:文昌鱼别称:白饭鱼、鳄鱼虫二名法: Branchiostoma lanceolatum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纲:头索纲Leptocar

2、dii科:文 昌鱼科 Branchiostomidae属:文昌鱼属 Branchiostoma种:文昌鱼 B. lanceolatum文昌鱼1(Branchiostoma)属脊索动物门头索动物亚门。5亿年前,地球上最早的由无脊椎 到脊椎的过渡一一脊索动物在海洋里出现,这就是文昌鱼。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文昌鱼演化 为各种脊椎动物,其中包括类人猿。因此,文昌鱼在物种分类和区系方面都具有世界意义。复数作amphioxi或amphtoxuses,亦称海矛(lancelet)。属于脊索动物门(Chordata)头索动 物亚门(Cephalochordata-http:/ )。为小型海生动物,广泛分布于世界

3、温暖 地区海岸水域,温带水域略少见。文昌鱼共有12种,分布在热带、亚热带的浅水海域中, 我国厦门、青岛和烟台沿海,地中海、马来西亚、日本、北美洲海洋边岸都有出产。文昌鱼 体长4057毫米;美国产的加州文昌鱼可长达100毫米。杭州画室文昌鱼繁殖季节为每年 6至8月,喜欢生长在水流温暖缓和、水质沙质较好的海湾。文昌鱼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 高,蛋白质含量占70%;而且碘的含量较高,能治疗甲状腺病。文昌鱼得名于厦门同安县刘五店海屿上的文昌阁。这里是我国文昌鱼文昌鱼最先发现文昌鱼群的地方。在我国厦门的刘五店鳄鱼岛附近曾流传着一个传说;古代,文昌皇帝骑着鳄鱼过海时, 在鳄鱼口里掉下许多小蛆,当这批小蛆落海

4、之后,竞变成了许多象鱼样的动物,为纪念文昌 帝君的缘故取名为“文昌鱼”。嗣后这些动物在那海域繁衍昌盛,当地渔民也以捕文昌鱼为 生了。此传说固不可信,但也显示人民对祖国特产的崇爱和纯朴的想象力。脊索动物,外形像小鱼,体侧扁,长约5厘米,半透明,头尾尖,体内有一条脊索,有背 鳍、臀鳍和尾鳍。生活在沿海泥沙中,吃浮游生物。文昌鱼体长很少超过8公分(3 口寸),外形似无眼无明确头部的体细文昌鱼文昌鱼长的小鱼。分为两个属文昌鱼属(Branchiostoma-http:/,亦称 Amphioxus 属)以及偏文昌鱼属(Epigonichthyes,亦称Asymmetron属),共约24个种。幼体及成体均显

5、 示脊索动物的特征脊索、鳃裂及背神经索。文昌鱼虽能游泳,但大部分时间将身体埋在洋底的砂砾或泥中。觅食时,将身体前部伸 出砂砾表面以滤食流过鳃裂的水中的食物颗粒。夜间常在近洋底处游泳。身体两端渐细,中 间较粗,体表覆以一层鞘状的表皮。文昌鱼藉身体的迅速运动而在洋底钻洞。身体两侧肌肉分节,从一端排列到另一端,称为肌节,藉肌节的收缩而游泳。身体两侧 的肌节交错排列,游泳时产生一种从一侧至另一侧的运动。文昌鱼不具浮力器官,所以停止 游动时即沉落水底。背鳍延及背部全长,绕尾端成为尾鳍,然废延续为腹鳍,无偶鳍。脊索纵贯全身,构成身体中央的支柱。神经索前端略膨大,但无大脑。血液沿腹侧向前 流,沿背侧向彳爰流

6、,但无明显的心脏上海SEO。文昌鱼的口腔外有罩状的口笠,其边缘有一列触毛,触毛为流苏状结构,构成一个粗糙 的滤器,用以滤去体积过大难以消化的颗粒。鳃裂上纤毛的运动将水驱动,经小口进入咽部。 水流中的食物颗粒为能分泌沾液的鳃篮内壁所黏附,然废进入消化道,与酶混合而被消化。 与其他脊索动物不同,文昌鱼能进行称为吞噬作用的消化过程,食物颗粒为单个细胞所吞入。咽上方为排泄系统,由原肾构成,开口于排泄管,导入围鳃腔。内柱相当于脊椎动物的 甲状腺,因为它似乎能产生含碘的甲状腺素分子,起调节物质的功能,犹如文昌鱼的激素。文昌鱼的雌体与雄体外形相同,但生殖腺不同。生殖腺沿体壁排列,突入围鳃腔。分布 于热带地区

7、的种类一年生殖数次,但温带地区的种类一年仅生殖一次。含卵或精子的囊破 文昌鱼文昌鱼裂,将卵或精子通过体下侧的腹孔排入水中。在水中进行受精。约2天废幼体从受精卵孵出, 幼体随洋流飘流,直到它们达到一定的大小并变态为成体。成体随即沉入水底。生活于砂砾 中,多生活在50噂以下的深度。文昌鱼的滤食活动有助于净化水体,文昌鱼数量多的水域通常是清洁的。沿著部分中国 海岸线,文昌鱼数量极多,构成渔业的基础。至今未发现确定的文昌鱼化石,文昌鱼的分类 完全根据对现存种类的研究。文昌鱼属于脊索动物门的头索动物亚门,也叫全索亚门。这类动物有纵贯全身的脊索, 而且脊索延伸到神经管的前面,故称头索动物;又因文昌鱼没有真

8、正的头和脑,另有无头类 (Acrania)之称。它是既象鱼又象蠕虫的动物,但血统上跟鱼及蠕虫相差很远。文昌鱼肉红色,晶莹、半透明状,两头尖尖,4057毫米-http:/;美国 产的加州文昌鱼可长达100毫米,以我国厦门及青岛所产的白氏文昌鱼最为著名。文昌鱼身 体细长而侧扁像一把外科医生用的手术刀,到底那边是头,那边是尾,骤然一看很难分辨, 所以西欧人叫它为两尖鱼,或称之谓“海矛”。文昌鱼前端有眼点,为视觉器,下为前庭及 口口叫“口笠”。前庭周围有40条口须,在咽的两侧有垂直的鳃裂,文昌鱼在它胚胎时鳃裂 只有8对,到了成体却增加到180对了。文昌鱼的鳃裂不直接通向体表面开孔,而被皮肤和 肌肉包裹

9、着,形成一对特殊的“围鳃腔”。文昌鱼的后端有尾鳍及肛前鳍,背部有一条背褶(即 背鳍)它那些鳍只是一层皮膜物,根本没有真正的骨质鳍条;腹面还有一对皮褶,叫做“腹 褶”。身体两侧交替长着65个透明的肌节,这肌节是V字形。V字的尖端部分朝着前方, 这对在水中的向前运动有利。文昌鱼分布在地球热带、亚热带的816米的浅水海域中,特别在北纬48至南纬40之 间的环形地区内较多,我国河北昌黎、厦门、青岛、威海和烟台沿海处也很多。其他象地中 海、马来西亚、日本、北美洲海洋边岸都有出产,但产量并不多,故视为珍品。我国在尚未 发现有文昌鱼前,为了教学上的需要,以极高昂的价格向国外高价购买文昌鱼,因此而丧失外汇不少

10、。河北昌黎文昌鱼(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1张)文昌鱼是适合在温暖海中的动物。它半截下身埋在沙中,仅以前端露出沙外,白天半截 身体躲在沙砾之中,在阳光之下,摇摇摆摆,依赖水流带来浮游生物及硅、藻植物供它吃食, 这种被动式的摄食方式,说明它的低级性,也是说明进化中低于脊椎动物;到了晚间才是它 活跃的时刻,这时它离开沙窝,如同离了弦的羽箭弹射到水面活动,一旦遇到惊扰,又游回 沙滩窝内。文昌鱼游泳时以螺旋形方式前进。摄人的食物进入直形的肠管内消化吸收;文昌 并无专门的呼吸器官,海水流经鳃裂时气体进行交换,氧气吸人,血液中的CO2最后由围 鳃腔经腹孔排出体外,有相当一部分氧气是通皮肤表面的淋巴窦直接由

11、水中吸人血液的;文 昌鱼的血液中因无血细胞,故无颜色,文昌鱼的中枢神经是一条纵行的神经管,位于脊索的 背面,但稍短于脊索;文昌鱼一年产卵34次,产卵时间在67月,体外授精,受精卵细 胞分裂,很快地成为被有纤毛的幼体,沉人海底,发生变态,发育为成体,有时,在某些特 殊情况,幼体被卷入深海,变为深海的居住者,由于一些至今还不清楚的原因,使幼体一直 延续到三年都在那里。它身体不断地增长、很快地成为大型的幼体,甚至在变态为成体之前, 它的生殖腺早巳开始发育了。它长满到11个月即开始成熟,但在外形上雌、雄性并无明显 区别,只是在生殖腺的颜色不同上略可分辨;精巢呈乳白色,卵巢呈柠檬色。成熟了的精巢 中排出

12、精子,卵巢中排出卵子,它们从围鳃腔中流出体外,在海水中受精。文昌鱼虽然是不起眼的小动物,但它是从低级无脊椎动物进化到高等脊椎动物的中间过渡的 动物,也是脊椎动物祖先的模型。文昌鱼的摄食、排泄等机能都象无脊椎动物的形式,但血 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胚胎发生过程都有了脊椎动物的模样;而且在生物化学上均 可见到它具有脊椎动物所有的磷酸肌酸物质,但却不具备脊椎动物所有的血红蛋白和铁的化 合物,文昌鱼含有一种特殊的钒的元素。所以,无论从形态、生理、生化和发生方面看都说 明它是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动物和见证。因为文昌鱼没有脊椎骨,因此不 容易留下化石的遗迹,但以上所述足以说明文昌鱼是活的见证物了。因此无论从教学上、科 研上都是十分需要的材料;此外它也是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图拍摄于在威海金海湾国际海水浴场潮间带,版权归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海洋学院海洋 动物研究所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