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0359988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学分析:、教材内容: 本节课内容选自初中化学(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的课题1。 、教材的地位和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继续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化学与物理、生物的一个结合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从微观角度认识蒸发、挥发、扩散等宏观现象。学生分析:分子和原子对学生来说,并不完全陌生,在物理课中已有所涉及。但是,并没建立准确的概念。由于分子、原子是看不见

2、也摸不着的粒子,比较抽象,很难理解,因此本课题是学生学习化学以来的第一次分化点。所以如何让学生能比较轻松愉快地接受微观知识,对后续学习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即宏观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 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讨论,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两种变化,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的特性,形成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从宏观现象来想象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的概念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教法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对物质的微观构成没有认识,但是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所体会,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要了解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从学习中体会到要想掌握一门科学知识,必须有一丝不苟的严谨的学习态度,更要有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应多联系一些生活实际、多运用一些形象、直观的手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力求在学生脑海里建立分子观,运用分子的特征,辨析自然界和实际生活中的事实,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知识。主要采取情

4、境激学,联想推理,实验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式教学。教学流程图: 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创设情境通过生活经历感知分子存在的可能理 解归纳概括感 知探究分析提出问题分子有何特点 数据、资料、图片分子基本性质1氨分子的扩散,品红在冷水、热水中的对比实验分子基本性质2酒精与水的混合实验分子基本性质3水的蒸发、水的分解分析分子的基本性质4分子的概念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小 结运 用巩固练习形 成 性 练 习知识归纳: 1. 用分子观点理解日常生活现象2. 用分子观点理解物质的变化3、用分子的观点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1.体积小、质量轻2.分子不断运动3.分子之间有空隙定 义应用特征分

5、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投影】1、教师洒香水2、图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经历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启迪思维。【讲解】我们的这些经历其实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探究兴趣,他们提出了一个设想:物质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到的不连续的微粒构成。而科学技术的进步早已证明,他们的设想是正确的: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投影展示】微粒构成物质的图片【讲解】现在我们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动原子。 【多媒体】多媒体显示:苯分子的图象 (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几十万倍)多媒体显示:移走硅晶体中的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

6、” 证明了物质确实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所构成。充分利用书本上现成的图案说明,既增加说服力又给学生提供了感性材料充分利用书本上现成的图案说明,既增加说服力又给学生提供了感性材料不仅可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还可说明分子、原子等粒子很小。体验分子的真实存在【板书】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等。课题2 分子和原子一、分子【投影图片】很多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提问】问题思考:1、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投影】投影水分子的体积和质量经测定: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千克;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提问】可得出何种结论?【板书】(一)分子的特征:1

7、、分子的体积小,质量轻【问题】2、湿衣服上的水“跑”哪儿去了? 猜想:1、水分子看不见,因其很小2、湿衣服上的水以分子形式不断运动分子的体积小,质量轻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讲述】当我们看到湿衣服上的水不见了我们猜想水分子是运动的,是不是所有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运动,其它物质的分子是否也在运动?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先看一组对比实验【演示】取两只试管:一只试管加入2mL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另一只试管加入2mL浓氨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观察到酚酞试液变为红色。【投影】分析:此为对比实验,在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的水和氨水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酚酞试液,出现了不同的现象。到底是谁

8、使酚酞试液变的色?分析: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是组成氨水的氨气使酚酞变色 从微粒的角度可以说是氨分子使酚酞试液变红【强调】氨气使酚酞变红,则构成氨气的氨分子个个都能使其变红。通过对比实验很容易看清事物变化的本质 通过实验与研究,认识了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通过对比实验,很容易理解使酚酞变色的真正原因引导学生在做对比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和探究,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思考】如氨水不直接接触酚酞试液也能使其变红,是不是就可以证明氨分子的运动了?怎样设计实验装置呢?【引导】如何保证试验现象更明显。(得出实验要在相对比较封闭的环境中进行)【投影展示】教材中分子运动的实

9、验装置。【展示】根据书上的装置老师也设计了一个装置,大家看一看是否与书上的装置原理相同。(学生肯定)都是在封闭体系中使氨水与酚酞不直接接触证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只是所用的实验仪器不同。【演示】纸鹤变红的实验。说明什麽?这也是一个对比实验:烧杯壁内、外的纸鹤哪些条件相同,什么条件不同?为什么这样设计?(在封闭体系中使氨水与酚酞不直接接触证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观察现象。表面皿的氨水中肉眼看不见的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空气中,接触到烧杯中纸鹤上的酚酞,使酚酞变成红色。该实验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外面的纸鹤被大烧杯阻隔在外,氨分子不能运动到外接触到其上面的酚酞,故没有变红。也证明分子

10、的确很小。同时也是一个对比实验,说明不是空气中的物质使酚酞试液变色。【要求】同学们的思维更开阔。试一试用相同的药品,能否也可采用相同原理,用其它装置也能证明分子的运动呢?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所给出的仪器设计实验装置(分小组讨论后,在纸上画出)教师在各组间巡回指导,对学生的设计方案给予鼓励和肯定,(提示:浓氨水与酚酞不直接接触,但应同处在一个密闭环境中才能完成。)观察、理解设计实验装置【投影】展示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评价。【学生实验】自选一种实验装置,实验证明氨分子的运动通过与同学共同完成实验及组际间的讨论、交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也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过渡】刚才我们用我

11、们自己设计的装置证明了氨分子运动。许许多多实验证明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运动【补充】为什麽总是滴酚酞的一侧变红呢?(氨分子向酚酞的方向运动呢?)各种物质的分子运动情况不同,有的快有的慢。有的容易从液体或溶液中扩散出来,如氨分子易挥发;有的不容易或几乎不可能,只能在液体或固体中运动,如酚酞分子。【讲述】分子运动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呢?请观察下面的对比实验。强调对比实验:条件相同实验探究B(演示):在两个一样大的烧杯里,一个加热水,一个加冷水(水量一样多),然后分别滴加两滴品红,观察哪个扩散快。(强调是对比实验)讨论:以上对比实验说明了分子的什么性质?推论: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而且温

12、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通过对比实验证明温度影响分子的运动速度【板书】2、分子总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问题讨论】1、 路过花丛,为什么能闻到花的香味?2、 衣服晒在太阳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知识的迁移,应用【过渡】提出新问题:冲糖水时,把糖放到开水中,糖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变甜了。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吗?猜想:糖分子运动扩散开了。运动到哪儿去了,可能有间隔【活动与探究】1体积水与1体积酒精混合观察混合后液体的体积与原酒精和水的体积有何关系。(每组给定一体积水和一体积酒精可节约时间)提供信息: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纯净的酒精是由酒精分子组成已经知道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不是同样大小的。回忆家庭小

13、实验(多媒体演示:解释将分子放大几十万倍后的模拟)先预测混合后液体体积的变化情况从“一杯黄豆 + 一杯芝麻”实验中,芝麻钻到黄豆的真实情景里获得启发,理解微粒间也有间隙。物质溶解、扩散都与物质的这一微粒特征有关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与讨论,得出结论:分子间有间隔【板书】2、分子之间有间隔:V总V1 V2不同的液体其分子间间隔不同,如果把它们混合起来,相互挤占对方的空隙,最终体积不是 1+1=2。数学中1+1=2,而化学中1+1不一定等于2。这说明不同液体的体积不能相加。然而质量却能相加,这又是为什么呢? 组成物质的微粒个数没有改变【学生活动】三个针筒:分别装有等体积的空气、水、蔗糖,堵住针孔出推

14、压活塞思考原因:因为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大,而液体、固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板书】气态液态固态【投影】再把分子放大几十万倍看看。分子间间隔固、液、气间隔示意图。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就是因为他们分子间的间隔不同的缘故。【问题讨论】1、铁路上的铁轨之间应稍留些空隙;乒乓球踩扁了,放在热水中就会恢复原样。夏天给车胎打气不能打得太足2、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思考:分子之间的间隔受哪方面的影响?分子间的间隔受温度的影响分子间的间隔受压强的影响通过生活现象,理解影响分子间隔的因素;联系实际,体会生活现象与微粒运动的联系【过渡】分子还有哪些特征呢?通过问题分析:【问题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