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2古诗两首 鲁教版.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0359669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三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2古诗两首 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三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2古诗两首 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三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2古诗两首 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三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2古诗两首 鲁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三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2古诗两首 鲁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三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2古诗两首 鲁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两首作业设计周村区实验学校 王红梅精挑细选1.“渭城朝雨浥轻尘”中“浥”的意思是( )A.城市 B.湿润 C.吹洒2.“劝君更尽一杯酒”中“尽”的意思是( )A.饮完 B.全,都 C.尽头3.“西出阳关无故人”中“故人”指( )A.死去的人 B.老朋友 C.故事中的人4. 烟花三月的意思是( ) A月放烟花 B. 在春光明媚的三月行万里路1.诗中的下列地点现在分别指的哪儿?了解一下当地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 安西:_ 渭城:_阳关:_ _ 表情达意1.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筵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诗的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季节是: ,地点

2、是: ,景物是: 和 ,这样为送别创造了一个 的环境气氛。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 代诗人 。在这首诗中叙事的诗句是 ,写景的诗句是 。描写了作者在春天里 的情景,从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 的心情。探究乐园1.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名一别”:在名楼( ),送名人( ),到名地( )。2.古人都喜欢用“柳”委婉地表达依依离情,你知道为什么吗?3.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关情。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抄录一首写在下面。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

3、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

4、和本身明确的职责。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

5、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自选超市1.将送孟浩然之广陵用现代文改写成一个故事。2请你做一次小小编剧和导演,将送元二使安西改编为课本剧,并尝试演出一次。时间: 地点: 人物: 【幕启,元二站在驿站外柳树下,正准备上马,王维自幕后上台。】王维 (递上一支 )朋友,安西城远在天际,这一别 元二 王维 (端起酒杯) 元二 ( )就此别离,珍重! 【二人相互深揖,元二离去,王维 】作业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关于中学段古诗教学的目标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古诗的教学重在想象画面,将无声的文

6、字想象成有声的画面,进而理解古诗的意思。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和诗作的时代背景很重要,比如了解古地名和它的地理环境特点,再加上探究“柳”的古诗中意象,有了距离感,就知道了“青青柳色的”渭城与“黄沙漫天”的安西有多么的遥远。有助于更深地理解为什么人们送别时是那么依依不舍,为什么送别诗在古代那么盛行,并且能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通过改编改写这样的自主选择或自行设计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超越文本,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情等,去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耳目一新,又能使学生真正享受当学习小主人的自主与快乐,树立大语文观,学生各取所需,每个人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