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版苏轼审定.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0359618 上传时间:2024-03-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24.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终极版苏轼审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终极版苏轼审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终极版苏轼审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终极版苏轼审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终极版苏轼审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终极版苏轼审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终极版苏轼审定.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蓑烟雨任平生 诗酒千年过飞鸿苏轼导语:将“一蓑烟雨”换了“清风万顷”,携“飘渺孤鸿”淡然“吟啸徐行”,唱“明月大江”,从容地走出政治的窄门,走向豪放、旷达,走向洒脱、睿智,走向诗和远方。一 【知人论世】1. 人物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仙。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佑(10561063)年间进士,去世后追赠太师,谥为“文忠公”,并由宋人王宗稽撰苏文忠公全集。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的文学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

2、散文与欧阳修并称苏欧;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书法名列“宋四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2人物生平(1)进京应试,名动京师嘉佑元年(1056年),苏轼21岁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考中进士,得到当时的主考官文坛领袖欧阳修的欣赏,一时声名大噪。十多年间主要在京城任职于史馆。(2)自请出京,乌台诗案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触怒王安石,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先后任杭州通判、密州太守、徐州太守、湖州太守。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四十三岁,因

3、被诬“文字毁谤君相”而下狱,即“乌台诗案”,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3)狱后被贬,东山再起1080年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1084年曾在常州居住, 1085年任登州太守。1085年,宋哲宗即位,苏轼被召还朝。先后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4)再请外调,流落儋州元佑四年(1089年),苏轼再度自求外调杭州,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率众疏浚西湖筑成长堤,先后任颍州、扬州、定州知州。 1094年被贬惠州,1097年再贬到儋州(今海南)。 (5)遇赦北返,卒于常州徽宗即位后,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

4、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享年六十五岁。 3. 人物轶事(1)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七岁知书,十岁能文,常常出口成章,发言为诗。许多年长的人都来向小苏轼请教学问,渐渐苏轼的名声就传出去了。苏轼不觉骄傲起来,觉得自己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代大赋、唐代诗歌都很精通,可以说 “学富五车”。在这种自满情绪的支配下,他得意洋洋地在书房挂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一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一本书上门求教。接过老人手里的书,他翻开看了一会儿就呆了,这本书不但没看过,就连名字都没听过,而且书中有很多字他根本就不认识。通过这件事,苏轼觉醒了,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于是苏轼在上下联的前面各加两字,

5、对联变成:“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正是从小养成的这种认真对待学问的好习惯,成就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也让他受用终生。(2)三抄汉书四十七岁被贬黄州时,苏轼的生活是十分艰难的,他要亲自去东坡开荒种地。劳动之余仍旧坚持写作和学术研究。此间,他又开始了第三次手抄汉书的工作。手抄汉书,起先他是以三个字为题(即书中叙述某事件,他只抄其中三个字,然后凭此将此事背记于心),后来以两个字为题,这次只以一个字为题,把汉书有关的内容背记下来。他的朋友朱载上去拜访他,任意挑选一册汉书,任意抽举其中一个字,苏东坡马上应声背出几百字的一大段内容来,无一漏错。可见苏东坡勤奋刻苦之程度。(3)勇于认错苏东坡拜见当朝

6、宰相王安石,恰逢王安石外出办事,见桌上摊着一首咏菊诗,只写了两句:“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看了,心里不由暗暗好笑起来:“西风”明明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而菊花从来就敢于顶风傲霜,最能耐寒耐冻,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是大错特错了?于是提笔蘸墨,信手续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回家后,到书房见了苏东坡的那两句话,只是摇了摇头,并不与苏东坡计较。后来苏东坡降到黄州去当团练副使,到了九九重阳天气,连连刮了几日大风。风停后,只见菊园中落英缤纷,满地铺金,一派西风萧瑟的景象。这时,苏东坡猛然想起了给王安石续诗的事情来,恍然悔悟到自己过去闹了笑话,连忙

7、提笔给王安石写信认错。(4)高风亮节 作为文人,难免就喜欢在政治上豪不避讳的抒发己见。苏轼也不例外,北宋神宗元丰二年, 变法推行的第十个年头,面对苏轼犀利的批判,王安石终于坐不住了。苏轼因此被贬湖州,接着又逮捕,送到汴梁受审。史称“乌台诗案”的文字狱开始,大量跟苏轼有交往的文人墨客都受到株连,就连已经逝去的苏轼老师欧阳修及家人也未幸免。苏轼本人更是遭受一百天的牢狱之苦。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辞世后,宋哲宗昭命苏轼代拟敕书,苏轼丝毫不以政见不同而在敕书里公报私仇,反倒是高度评价了他的这位政敌,文中有一段曰:“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这个给予王安石的评价,苏轼自己也是当之无愧

8、的。东坡居士的这种高风亮节、大公无私的精神实在令后人感动。4主要思想苏轼汲取了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精华,并加以融会贯通。儒家思想使他达时积极有为,尊主泽民,匡时济世,穷时也心系民瘼;道家思想使他处逆时能淡泊名利,安时处顺,超然物外;佛家思想又使他随缘自适,心境空明,圆融通达。所以苏轼是以出世的态度去做入世的事业,既积极进取又不迂执愤激,既旷达超脱又不消极厌世。可以说,苏轼是以儒家的生命价值观作为个体追求的目标,以道家的自然生命观作为调节心境的调节器,以佛禅的一切本空观作为缓冲心理的减压器,从而成就了一个完美而伟大的人生,真正体现了中国人最高的生存智慧和生命智慧。5. 创作及艺术特色苏轼的诗有广泛的

9、题材和多样的风格,体现了过人的创造才情和艺术表现能力。在内容、形式、手法、语言等诸方面都突破了前人窠臼,往往将诗歌写得超迈豪纵而又有隽永的韵味和浓郁的诗意。苏诗不仅显示磅礴的气势,表现深婉的情致、绰约的风韵,还常常包含着深刻的哲理。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苏词风格多样,尤以清雄旷达、奔放豪迈为其独创,为词史带来全新的审美境界。苏轼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苏轼在文学艺术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中国文学史上极为罕见。其散文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6. 后人评价(1)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

10、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 黄庭坚(2) 东坡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其阔大处,不在能作豪放语,而在其襟怀有涵盖一切气象。若徒袭其外貌,何异东施效颦。东坡小令,清丽纡徐,雅人深致,另辟一境。设非胸襟高旷,焉能有此吐属。(柯亭词论) 蔡嵩云(3)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王国维(4)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

11、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林语堂7. 名言名句(1)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八声甘州 (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浣溪沙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4)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陌上花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惠崇春江晓(亦作“晚”)景 (6)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7)

12、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和子由渑池怀旧 (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晁错论 8. 推荐阅读刘乃昌:苏轼选集,齐鲁书社,1981 年版。邓立勋编校:苏东坡全集,黄山书社,1997年版。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周先慎:论苏轼的人格魅力,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版。林语堂:苏东坡传,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二 【经典作品】【教读篇目】篇目(一)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

13、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注释】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淘冲洗,冲刷。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小乔初嫁了(li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乔,本作“桥”。其时距赤壁之

14、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雄姿英发(f)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羽扇纶(gu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樯橹(qingl)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多情”二句“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文。华发(f):花白的头发。 一尊还(hun)酹(li)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通“樽”,酒杯。篇目(二)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

15、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注释】定风波词牌名。 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狼狈进退两难的样子。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吟啸放声吟咏。芒鞋草鞋。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一蓑(su):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料峭微寒的样子。 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篇目(三)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注释】卜算子词牌名。漏断深夜。幽人幽囚的人。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