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中的情感表达.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0359237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歌曲中的情感表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歌曲中的情感表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歌曲中的情感表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歌曲中的情感表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歌曲中的情感表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歌曲中的情感表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歌曲中的情感表达.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歌曲中的情感表达歌唱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是以人声作为“乐器”的表演艺术,它能够最深刻、最准确、最生动的反映人的感情。中国古代就有“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说法”。声乐艺术不仅能使人精神上得到宣泄,同时它可以完善心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歌唱不仅包括对声音的训练,也包括对情感的训练,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我们忽视了情感,单单注重用发声技巧来表现作品,那么演唱出来的歌曲就会缺少感染力,难以打动观众。所以,要想真正唱好一部作品时,应先从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入手。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结合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再加上熟练的演唱技巧来完成对作品的表现。这样,我们所唱出的歌声才不至于苍

2、白无力,才可能充满感情、充满生气,才可能打动听众。 歌曲情感的真实与美感是歌唱者的艺术生命,是歌唱者对生活情感的高度概括,加工和升华的产物。只有歌唱者牢牢把握住歌曲的内在情感,才能赋予歌曲以生命,才能点燃观众的激情,震撼观众的心。情感体验越深刻、丰富,把握歌曲越准确,演唱越真挚,感染力越强。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无论作曲家把乐谱写得多么的详尽,用了多少表情术语,都没有办法完全记录出音乐内在的微妙变化,更没办法记下蕴含在音乐作品中的种种情感和思绪。要使乐谱中潜藏的生动乐思得到发掘、丰富和补充,这一切都有赖于歌唱者的再创造。瓦乐特曾经说过:“演奏(唱)家的艺术处理和见解越高,他就能更大程度的传达该作

3、品”。因此,怎样分析理解歌曲的音乐内涵、把握歌曲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和音乐形象,然后确定演唱情绪、歌声音色、形体表演等是值得思考的问题.1 准确把握歌曲的内涵 任何一首歌曲都是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必然具有特定的音乐风格,表现特定背景下特定的内容和情感。因此,我们应该认真研读词与谱,借助音乐和文字,对歌曲仔细品味、细致琢磨,了解歌曲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了解歌曲所要表现的主题及歌曲的音调风格等。尽一切可能去熟悉和体验作曲家生活的时代环境,审美特征、思想追求等。并把自己置身于那个特定环境和场景中。只有对歌曲情感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后,才有可能更深刻,更准确

4、地领会和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才能准确地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风格体系和精神特征。同样,歌者只有把自己置身于那个年代,深切感受那个时代爱国知识分子内心世界,才能表现出苦闷凄婉、茫茫而无处求的心态,才能感受到那种压抑、无处报国的苦闷心境。 声乐不只是演唱技术,而更多的是歌唱文化。对歌曲的理解也不要仅局限于歌词表面上,应该深入到它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和文化里去。2、 体察品味音乐的律动,钱仁康教授在谈到音乐怎样表现人的情感问题时说“音乐可以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和声和音响的色调变化发展,这是任何语言艺术所不能企及的。” 人的情感变化在运动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强与弱、紧张与松弛、激动与平静的两极分化。其

5、中强与弱的变化体现为力度的要素,激动与平静的变化体现为速度要素,紧张与松弛的变化体现为节奏要素,在空间上体现为音程和音高要素,音色则是一种表现情绪变化的综合因素。3、 正确处理声音与情感的关系 情是源,声是流,声是情的展现和表达。“声者,乐之象也”,声乐,有声才有乐。我国从古至今以歌声的“圆”、“润”、“纯”、“响”、“亮”为美,对优美的声音也有着“珠圆玉润”、“发声必纯”、“余音绕梁”的说法。声是歌唱艺术表现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美好的情感和想象都必须建立在美好的声音基础上。对声音和情感的关系,歌唱艺术中声与情的关系,是音乐表演中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两个组成部分。 语言和音乐旋律共同构成了声

6、乐基础。歌唱的吐字、咬字贯穿于歌唱艺术的始终,正确处理字和声的关系,也是歌声传情的重要保证。 我国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曾就字声问题有专门的论述。其主要目的就是要保持声乐旋律曲调在情感抒发上流畅连贯的完整性。19世纪杰出的意大利声乐教育家弗兰契斯科朗培尔蒂在歌唱的艺术中也谈到“一个歌唱者身上即使集中了为取得高度艺术成就所需的天赋资质,但若没有掌握正确的咬字方法,他仍感到自己无活动能力而且永远不可能达到完美境地”。如果在演唱中只要求声音而忽视了咬字、吐字,就会使观众听不清词意,妨碍歌曲情感的表达。可见,咬字、吐字在歌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注重了声音和咬字、吐字后,最关键的就是感情的投入了

7、。清代的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讲到过:“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尤为重唱者不得其情,但斜正不分,悲喜无别,即声音绝妙,而曲相背,不但不能动人,仅令听者索然无味矣。”马腊费奥迪在其所着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中也对声与情的关系有极为精辟的感受,他说:“实质上,并不是歌声给予歌唱艺术表达的感情以 深刻的印记、而是在于通过音的媒介、说些什么和如何说法,在于艺术家要表达的感情是悲剧的、戏剧的还是抒情的。在他的心灵中首先须有悲剧和喜剧的情绪,而为了得到真正的艺术效果,则要通过他的词句表达出来。”以声传情,以情带声,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声情并茂,从而达到歌唱艺术的最高境界。 声音是音乐情感内涵的载体和手段,

8、音乐的情感表达才是歌唱活动的最终目标,所以追求声情并茂才是声乐艺术的本位回归。但在我们平常的学习中“声情并茂”的原则并没有的到足够的重视和运用。加强声情结合,可以从发声练习做起。一般说来,发声练习的有三种主要作用:1)活动嗓音;2)训练各类发声技巧;3)调节情感情绪,培养音乐能力。 我们可以在一定技术目的下,借用歌曲中的某些乐句作为发声练习,依据歌曲特定的情感内容,进行训练。发声练习在声音的调节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歌曲演唱中不可少的前提和准备。声乐练声曲必须声情结合才能加强歌唱中字、声、情的结合。哪怕是最简单的发声练习,都应带着愉快的情绪,饱满的激情,美好的情感来做,在张口发声前和

9、乐句结束后,做到“感情的先现和延留”,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 关注歌唱表演 在正确领会与体验歌曲的情感内涵,准确地把握歌曲情感基调、音乐风格、音乐形象的同时,歌者需要通过表演再现歌曲的情感内涵,为观众提供视觉、听觉的审美享受。 所有的表演艺术形式,包括声乐在内,都是以生活为依据的,艺术作品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歌曲的演唱重点不在展示优美动听的歌喉和高难的技巧,而是如何运用已掌握的技巧完美的诠释出歌曲中丰富的内 容才是歌唱者追求的目标。歌唱者的情感也不能仅仅来源于作品表面的理解,还要善于去想象。想象是进入角色和情境的桥梁,也是贯穿于音乐表现过程中的心理要素之一。渗透在

10、声乐作品中情感的体验、意境的领会都离不开想象的作用。歌唱艺术同其他表演艺术一样,从阅读作品、熟悉角色开始,就需要借助想象的翅膀,将生活转化为艺术。离开想象,演唱激情将无法产生,艺术情感的表达也就失去了内在的基础和依据。这种想象不仅仅是依靠声音的技巧,而更是情感上的流动,通过想象把自己置身于歌曲意境和人物心理之中,塑造不同的角色,感受歌曲所需要表现的情感,再通过声音去把作品诠释出来。这样的表演才可能真实、才能打动人心。 演员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还要与观众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带动观众的情感、情绪一同进入审美的规定情景,共同完成审美的创作活动。一个成功的演唱者应当自信、

11、自然、亲切、大方和观众交流。要善于用眼神、面部表情、形体语言把歌曲的意境与内心感受传递给观众,演唱时投入、动情,根据歌曲内容的需要,动作少而精,起到画龙点睛之妙,切忌动作多而杂,使眼花缭乱。做到听觉与视觉的完美结合、才能达到对歌曲情感的真切再现。 结语:“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生活是作曲家创作的源泉。只有深刻的体会歌曲所产生的历史时代的文化意识、审美特征、思想追求,作曲家的人生体验和艺术表现;认真分析歌曲曲式、旋律、音高、节奏、力度、速度等表现手法,仔细体会歌曲内在的律动和乐思。同时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加强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及表演技能,从更高层次上去理解和把握歌曲,才能更真切地去表现歌曲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