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尺规作图的历史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0359056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尺规作图的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有关尺规作图的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有关尺规作图的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关尺规作图的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尺规作图的历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拓展资源资源(一)尺规作图和图形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标准强调图形的运动,包括平移、旋转、对称等变换,尺规作图是实现图形运动的极佳手段。例如,要把直线L上的线段AB移到直线L上的线段AB,实际的操作过程就是用圆规度量AB之后在L上截出AB,这就体现了线段的“运动”,说明线段的长度经过运动后不变。再如,将一个角搬到另一个位置,使用圆规直尺可以非常精确地作出来,且大小不变。这种基本的作图方法,是学生掌握图形运动的直观根据。众所周知,进行三角形全等的教学时,都要把一个三角形ABC移动,使之和三角形ABC重合。试问如何移动呢?我们当然可以笼统地说将三角形“搬过去”,模糊地进行表述,如果用圆规直尺将三角形“

2、搬过去”就既直观又准确。实际上,教学中处理“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边角角”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法则,用圆规直尺讲解比起用量角器和刻度尺来做要容易得多,也更加清晰、严密。由于尺规作图是一种学生实际执行的操作,具有不可替代的直观性。现在,我们强调让学生自己动手,用折纸、度量、拼凑等方法进行几何操作,那么,尺规作图不正是这样的活动么?实际教学中,尺规作图是一种情境的创设,即要求在某种条件下,由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学生能作出一张符合要求的图形,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创造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因此,在几何教学中强调“观察、操作、推理”的今天,尺规作图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尺规作图是问

3、题解决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例如,一般地,为什么“边边角”不能作为全等判定准则?用尺规作图进行处理很容易构造反例,而且论证直观,思路清晰,具有很强的说明力。如图1,在直线L上,作角A,固定AB长度,以B为圆心作圆弧,在上可以有两个交点C,C,所得的两个三角形ABC和ABC有两边相等(AB=AB,BC=BC)和一个公共角A,但是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这样的思考是学生自己可以操作检验的,具有很高的理性思维价值。BLACC图 1有的学生知道“边边角”不能作为全等判定准则,但是会问:“如果图中的角是钝角呢?”有的学生回答说:“不行,只有直角三角形才行。”其实如图,在角A是钝角的时候,对边BC是最大边,不可

4、能有另外的解。在复习“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时,有学生提出逆问题:“如果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ABC,ABC90,D是AC上一点,BD=,那么可不可以推知BD是AC边上的中线呢?”B这在平面几何教学中是一个很自然的问题。起初,大家往往认为这一逆命题是成立的,首先会自然想到用同一法加以证明,即如图2,BD是AC上中线,BD,由于已知BD,所以BDBD,即D与D重合(图2)。可此时有人会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如图,有可能三角形BDD是等腰三角形呢!B CDDACDDA图 2 图 3事实上,我们可以用尺规作图方法进行探究。我们以点D为圆心,DB为半径可画一个圆,由已知条件,AC刚好是直径。如

5、图4,再以B为圆心,BD长为半径画弧,我们惊喜地发现AC上出现了一位“新秀”交点D,此时BDBD=。这样终于发现逆命题是错误的,尺规作图这里发挥了作用。BCADD图 4资源(二)许多教师和学生认为:尺规作图很麻烦,需要一定的时间,对解题无甚帮助,影响到解题的速度。殊不知,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俄国数学家沙雷金就说过:未来的几何学习应当重视以下四个步骤,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但我们往往把前两个步骤忽略了,变成纯粹的思辨论证,以及论证基础上的计算。缺乏直观,实际上就扼杀了几何。这句话一语中的的点出了当前在几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当尺规作图,这样才可

6、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而直观感知能力,是问题解决的第一步,也可为以后的作图和解题积累经验,提高尺规作图的速度和效率。此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尺规作图能力不是一日之功。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达到良好的培养尺规作图能力的效果。在尺规作图的教学和使用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障碍,学生遇到的问题主要有心理障碍、操作障碍和语言障碍等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多样,但个总的方针必须把握,那就是:首先应让学生明确作图题与证明题在本质、形式、思维依据、思维方式上的区别与统一,以减少论证思维对作图题的消极影响。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是根据学生逻辑推理思维往往要依赖直观、具体的形象的客观实际,要求学生在分析作图步骤之前,先按求作画出草图,并在草图中尽量标出已知的条件,使求作的图形形象而又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化抽象为直观。然后再根据已知条件,并以“两点定线”、“两线定点”的原则考虑作图的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