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通用】.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0357810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通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通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通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通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通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通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通用】.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通用】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面语段中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要塞(si) 凛列 振聋发聩 锐不可当(dng)B颁发(fn) 仲栽 殚精竭虑 屏息敛声(lin)C悄然(qio) 镌刻 眼花撩乱 摧枯拉朽(xi)D翘首(qio) 凌空 惨绝人寰 一丝不苟(gu)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春天像小姑娘,花容月貌的,笑着,走着。B队伍分散开去,摩肩接踵,前后长达一英里左右。C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D他在选择高考第一志愿学校时,既想报清华大学,又想报

2、北京大学,总是见异思迁。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上,几个单位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让与会人员为之动容。B岁月如歌,班主任李老师的音容笑貌在我与其分别二十多年后仍然常常在我耳边回响。C通过改善交通条件,挖掘侗族特色文化,增设旅游景点,使三江县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D柳州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人情如蜜,的确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5、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B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从土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

3、未存在。C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D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铜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6、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另外,通常的看法是,右者为尊,因此遭受贬谪称为“左迁”。而在位次的排序上,地位次尊的人则居于最尊者的右边。在举行朝会的时候,则是背北面南为尊,故称帝叫作“南面”,而为臣则叫作“北面”。古时座次有着严格的尊卑之分。在筵席上,最尊的座次是坐西朝东,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是坐东朝西。ABCD7、古诗文默写填空。(1)_,恨别鸟惊心。(2)_,铜雀春深锁二乔。(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_。(4)腾蛇乘雾,终为土灰。_,志在千

4、里。(5)_,星河欲转千帆舞。(6)_,路远莫致之。(7)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借用典故,表现诗人誓死报效国家的句子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献山雉为凤凰楚人有担山雉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雉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今始见之。汝贩之乎?”曰:“然。”买以十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将欲献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遑惜金,惟恨不得以献楚王。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凰。贵欲以献之,遂闻楚王。楚王感其欲献于己,召而厚赐之,过于买鸟之金十倍。(注释)雉:俗称野鸡。贩:卖。经宿:经过一夜。不遑:来不及。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人/有担山雉者B我闻/有凤凰C楚

5、王/感其欲献于己D过于/买鸟之金十倍。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始(_)(2)与(_)(3)咸(_)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路人不遑惜金,惟恨不得以献楚王。(2)贵欲以献之,遂闻楚王。4简要分析文中的三个人的人物形象。(1)担雉者: (2)路人: (3)楚王:三、现代文阅读。(30分)1、丝路“糖史”中国人食用及制作蔗糖的历史十分悠久,其发展历程同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甘蔗原产热带,公元前传播、种植于印度及南洋地区。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就已开始种植及食用甘蔗,常见的食用方法为生啖或榨取“柘(zh)浆”直接饮用。后来,人们也尝试对蔗浆粗加工,即以曝晒煎煮去掉蔗浆中的部

6、分水分,制成浓度较高的“蔗饧(tng)”。“蔗饧”乃是一种稠厚的糖浆,若是进一步冷凝,可以固结为赤褐色的糖块,因其形色似石,味甜如蜜,得名“石蜜”。不过,这种粗制糖块水分含量大,极易溶解,不易运输。而在不产甘蔗的北方,人们要想品尝石蜜的滋味,就得依靠沿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外国使团和西域胡商。他们带来的“西极石蜜”产于西域,因经过高超的脱水处理而呈干燥的饼块状,不但易携带,易储存,而且滋味品质都优于南方粗制的蔗饧。公元661年,唐高宗命人从印度请来10位制糖专家,利用印度的“竹甑(zng)法”制出了颜色较浅亮的精沙粒糖“煞割令”。自此,天竺制糖法在中华神州落地生根,而印度的制糖技术也在新的环境、新

7、的理念下获得富有想象力的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蔗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北宋时期,四川一带的匠人凭借“窨制法”,造出了一种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结晶糖霜。苏轼有诗云“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黄庭坚也以“我舌犹能及鼻尖”的俏皮诗句,极言糖霜的美味。到了南宋绍兴年间,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制作技术的推广,糖霜在满足南方本地用糖需求的同时尚有富余。于是,产于南方的糖霜不但乘船北上,而且也漂洋过海,向南销往占城、真腊、三佛齐、单马令等南洋国家,甚至到达波斯、罗马等地。“中国糖”由此开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元朝崛起后,中外文化交流达到新的高峰。一些阿拉伯制糖人来到中国,将他们较为先进的“树

8、灰炼糖法”传授给了福州糖工,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白糖的质量。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福州人能大量炼制“非常白的糖”。这种大规模、高效率的白糖生产,对于提升中国糖的国际竞争力、激发进一步技术革新,是很有帮助的。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人在以往制糖技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发明出“黄泥水淋脱色法”,生产出洁白如雪、颗粒晶莹的精制蔗糖,其中最为雪白细腻的被称为“西洋糖”。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西洋糖”出口的目的地也较以往更多,航线距离更长,不仅包含占城、暹罗等“老主顾”,还覆盖了日本、波斯湾及欧洲多个国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的白糖与

9、脱色技术在明代传入印度孟加拉,此后在印地语、孟加拉语等几种印度语言中,白糖均被称为“继尼(c n)”,意为“中国的”。“继尼”与唐代的“西极石蜜”“煞割令”遥相呼应,分别在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上,见证了千百年来中外各国因蔗糖结下的缘分,以及彼此间互通有无、愿结友好的恒久心意;也见证了中国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中国古人于蔗糖制作历程中展现出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在古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天,仍可成为烛照文化传承的一盏明灯。1选文主体部分以_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_。2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蔗饧”与“西极石蜜”相比,在干燥程度、运输方便性、滋味品质方面都有较大

10、差距。B唐代引进的印度制糖技术在中国获得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C“竹甑法”“树灰炼糖法”是从国外引进的制糖技术,“窨制法”“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人发明的制糖技术。D石蜜、糖霜、“煞割令”是中国生产的蔗糖品种,“西极石蜜”“西洋糖”是外国生产的蔗糖品种。3第段引用苏轼和黄庭坚的诗句,有何作用?4第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主要”能不能去掉?为什么?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5请简要分析第段画波浪线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2、秋之天目湖郭树清天目湖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之地,湖水由250平方

11、公里的河湖水汇集而成,俊秀的山、柔情的水,富有神奇色彩。秋天的天目湖,宛如成熟的少妇,优雅而恬静。这里湖水清澈,波光潋滟,层林尽染,菊黃桂香,让人陶醉。“ ”,天目湖不仅风光秀美,物产也很丰富。据称,天目湖里鱼类和水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品种繁多。水中鲜品、山林野莱等美味佳肴一应俱全。其中鱼贝类有几十种之多。这里以茶香、水甜、鱼头鲜闻名于世。中国有句古话:“ ”。环湖而居的天目湖人守望着万顷碧波,充满了希望和自豪。在湖岸上行走,全身上下润润的,暖暖的,漾着一股浓浓的草香。目之所及,竹林苍翠,峰峦如黛,云天似锦,真令人恍然有出世之感,全身上下通畅,心似轻舞飞扬。当我们一行坐上观光船游览天目湖时,

12、两岸景物,影影绰绰,到处可见一幅幅美妙的画面。时值秋日,正是千树金黄,枫叶正红,素雅娴静,山水相宜,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七彩的光泽,仿佛浩淼湖中的蜃楼渔火,恍然如入仙境。湖面上游艇穿梭不息,泛起层层涟漪。远处群山连绵,岗峦叠翠,山环水绕一直向天边延伸成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天目湖无不呈现了自然、生态的怡静、舒适,顿觉快意与舒畅在心田流淌。此次天目湖之行,我们还来到距天目湖18公里的南山竹海。这里,山地、丘陵蜿蜒起伏,迎着晨曦,远远望去,云雾朦胧、重重叠叠,看不到尽头。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道幽径,步入竹林,晨雾散了,太阳出来了,眼前那漫山遍野青碧色的竹子挺拔清秀,碧翠葱郁,晶莹剔透。山间流水潺潺,河谷、

13、翠竹相映生辉,临风起舞,婀娜多姿,真是入画成仙境,出音似天簌,给人以清新舒醉之感。这10万竹海即为10万亩的天然氧吧,在秋色正浓的季节里,更体现出它独特的魅力,自然美景幽静而壮阔,陶醉其中,它会让你的心情变得如此轻松,精神变得更加旺盛,旅途劳顿之感顿时尽消。秋天温暖的阳光洒落在天目湖碧波荡漾的湖水上;洒落在天目湖流水淙淙的山涧旁;洒落在天目湖清香嫩绿的茶叶上;洒落在天目湖那修长摇曳的竹海间;洒落在天目湖那果实累累的田园里;洒落在天目湖那绿荫丛中的农舍小楼,秋风拂动游人醉。岁月流逝,水韵悠悠。天目湖的风光是美丽的,看不完的春波雪浪,望不尽的孤帆远影,听不够的涛声拍岸,闻不厌的草木芬芳。天目湖是自

14、然资源的富饶地,勤劳的天目湖人抓住改革开放的契机,谋求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使这块古老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到处呈现新农村、新资源、新人居的繁荣景象。天目湖必将迎来更滋润、更美好的明天。(选自散文2013年第5期)1请将下面两句俗语填入文中第二段话的横线处,使之语句通畅、表意清楚。_ _A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B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2仔细阅读第段,说说作者描写了天目湖的哪些景物?写出了天目湖怎样的特点?3有人认为,文章第段花大量笔墨写了距天目湖18公里的南山竹海,与写天目湖无关,可删去。你认为呢?4联系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语句。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七彩的光泽,仿佛浩森湖中的蜃楼渔火,恍然如入仙境。5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天目湖怎样的感情。四、写作题(40分)按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在暗夜里,你会感谢那个为你提灯照亮的人。在人生路上,也有那样的“提灯人”,为你拨开迷雾,让你找寻到人生的方向请以“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