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平顶山地区地貌及第四系概况.doc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82.51KB
约20页
文档ID:550353438
平顶山地区地貌及第四系概况.doc_第1页
1/20

目录第一章:概况 21.自然地理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条件 31.4 土、动植物资源 31.5 矿产资源 31.6 旅游资源 32.地质概况 42.1地层 42.2构造 7第二章: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91.地貌特征 92.第四纪地层特征及其分布 92.1 下更新统鲁山组(Qpll) 102.2 下更新统下汤组(Qplx) 112.3 社旗组(Qp2s) 122.4 马塘组(Qp3m) 143.地貌旅游资源及其发展趋势 154.第四纪地层中所含矿藏 165.灾害地质特征及其工程效应 165.1 主要地质灾害点 175.2 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185.3 地质灾害引起的工程效应 185.4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8第三章:第四纪以来构造地貌演化 19第一章:平顶山地区概况1.自然地理1.1 地理位置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北纬33°08′~34°20′,东经112°14′~113°45′之间,以中心市区建在“山顶平坦如削”的平顶山下而得名全境东西长150公里,南北宽140公里,总面积8802平方公里东与漯河市的监颍、舞阳、郾城,驻马店地区的西平、泌阳县交界;西与洛阳市的汝阳、伊川县为邻;南与南阳地区的方城、南召县缘连;北与郑州市的登封县,许昌市的禹县、许昌县接壤。

中心市区位于北纬33°40′~33°49′,东经113°04′~113°26′,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17公里,面积4215平方公里距省会郑州铁路里程218公里,公路里程135公里平顶山市辖二市(汝州市、舞钢市)四县(叶县、郏县、宝丰县、鲁山县)四区(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石龙区)平顶山地区地理位置图1.2 地形地貌平顶山市处在伏牛山、外方山东部余脉与黄淮平原交接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呈梯形展布地貌类型多,山脉、丘陵、平源、河谷、盆地齐全西部、南部、北部,巍峨的伏牛山、外方山逶迤连绵,层峦叠嶂中部、东部为丘陵和平源,沃野坦荡,物阜民丰其中平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2/3西部鲁山县石人山主峰海拔2153.1米,东部襄城县于庄村海拔64.5米,相对高差2088.6米中心市区西北、西南地势较高,向东南逐渐降低,形似簸箕状北部有焦赞寨、马棚山、平顶山、落凫山、擂鼓台、龙山等山峰呈北西西向排列,其中擂鼓台为群峰之首,海拔506.5米;南部有河山、北渡山、白龟山、凤凰山、锅底山、舒山,海拔高程135~245米,构成了白龟山水库和沙河北岸的天然堤坝这种特殊的地貌特征,使两山间形成狭长的走廊式洼地,湛河自西向东穿市而过。

1.3 气候条件平顶山市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暖温带,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据1957~1986年的气象资料统计,中心市区年平均日照2061小时,太阳辐射总量为每平方厘米113.77千卡,年平均气温15.0℃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为27.6℃;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为1.2℃无霜期为228天年最大降水量1323.6毫米,最小降水量3739毫米,年平均降水量745.8毫米,一年内各季降水分布为春季占20~23%,夏季占45~50%,秋季占24~29%,冬季占4~5%风向以偏南、西北、东北风最多,春夏盛刮偏南风,秋冬盛刮偏北风,常有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入侵1.4 土、动植物资源平顶山市土壤类型多,分黄棕、棕、褐、潮、砂礓、黑等10米、24个亚类、41个土属、72个土种由于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气候适宜,动植物资源丰富境内盛产小麦、玉米,又是全国著名的烟叶产区有各种植物248科、1014属、2368种有党参、杜仲、天麻等名贵药材和猕猴桃、板栗、油桐、辛夷等经济林木陆栖脊椎动物有226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31种石人山自然保护区有豹、麝、羚羊、大鲵、金雕等珍稀动物1.5 矿产资源平顶山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有煤、盐、铁、铝、石膏、耐火粘土、石灰岩等57种矿藏,尤其煤、盐、铁储量较大。

煤田面积1044平方公里,煤炭地质储量907亿吨;铁矿储量66亿吨,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的76.3%,矿石品位20.78~44.13%;盐田面积400平方公里,远景储量2000多亿吨,含氯化钠90%以上,居全国井盐第二位1.6 旅游资源平顶山市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是发展旅游业的雄厚资源石人山在鲁山县城西约60公里,景区总面积55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2153.1米,整个景区重峦叠嶂,山峰挺拔险峻,云雾缭绕,山中林木参天,清泉飞瀑,引人人胜风穴寺位于汝州市东北9公里处的嵩山少室南麓,始建于魏,距今已1400多年,寺内梵塔巍峨,殿阁参差掩映,具有江南园林风格三苏坟位于郏县城西27公里处的小峨嵋山东侧,北宋苏轼、苏辙与其父苏洵衣冠葬此,现在的三苏坟由三苏陵园、三苏纪念馆和东坡塑像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29394平方米,建筑面积1537平方米陵园中“青山玉瘗”石牌坊上镌刻的苏轼“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最为引人动情此外,临汝温泉、舞钢市石漫滩国家森林公园、白龟山水库风景区、昭平湖风景区、香山寺、叶县明清县衙以及湛河公园等,都堪称一方胜景2.地质概况2.1地层 本区位于河南省中部,伏牛山以北和嵩山以南。

属汝阳确山小区地层介绍如下 太古界 太华群:分布于鲁山背孜街及舞阳铁山庙一带上部由角闪花岗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花岗片麻岩组成,局部混合岩化厚2500米下部为黑云斜长片麻岩、白云斜长片麻岩,其中夹花岗片麻岩、角闪片岩或云母片岩厚度大于1200米 震旦系 下统 熊耳群:见于临汝温泉街、舞阳南部及遂平凤凰台、灯白岭、泌阳大虎山、确山大乐山、瓦岗等地 黄褐、紫红、灰绿色杏仁状安山玢岩、辉石安山玢岩、角闪石安山玢岩等本群岩性厚度变化大,岩性不易对比本群均已变质 震旦系 中统 云梦山组:上及中部为紫色、灰褐、灰白色中层至厚层粗粒石英砂岩,具条带状构造,有波痕、龟裂及交错层理;底部为灰白、暗紫、灰褐色硅铁质胶结的石英砾岩本组厚190—390米 百草坪组:紫红、鲜红色页岩和砂质页岩为主,夹石英砂岩,含砾石粗粒石英砂岩和钙质砂岩,岩石以鲜红色为特征本组岩性沿走向变化较大,厚度为141—170米 北大尖组:上部为灰白、浅黄褐色中厚层中粒石英砂岩,局部含有透镜状白云质灰岩砾岩下部为浅黄褐色、灰、灰黄色中厚层中粒石英砂岩。

本组岩性沿走向变化较大,表现在砂质成分从东南向西北增加厚度变化大,最小70米,大的大于855米 震旦系 上统 崔庄组:上及中部为灰绿、紫红、灰黄等杂色砂质页岩夹薄层粉砂岩或细砂岩,局部夹有透镜状赤铁矿及泥质灰岩;下部为灰褐、灰白色石英砂岩本组厚度160—295米 三教堂组:淡红、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下部常具铁质锈斑,并见波痕及交错层理本组一般厚50—100米 洛峪口组:上部为淡红色厚层白云质灰岩,常含泥质条带或燧石团块,其中常夹紫红色砂质页岩或乳白色白云岩,局部地区见有层间砾岩,灰岩以淡红色风化面具有网纹状结构为特征;下部为灰绿色砂质页岩,可作为标志层本组厚度150—250米 罗圈组:上部灰绿、紫红色页岩及粉砂质页岩、夹薄层细砂岩;下部灰黄、黄绿、紫褐等杂色泥砂质砾岩本组厚度变化极大,最薄14米,厚可达362米 寒武系 下统 辛集组:上部紫红色深灰色含磷砂岩、含磷白云岩及铁质泥灰岩;下部浅红、蓝灰色含磷粉砂岩、含磷砂砾及结核状磷块岩本组厚度20—75米 朱砂洞组:上部为深灰色厚层豹皮状灰岩及白云质灰岩;下部为泥质灰岩及灰岩。

本组厚度20—150米 馒头组:以灰黄、紫红色泥灰岩和泥质灰岩为主,夹砂质页岩、钙质砂岩和薄层灰岩本组厚52—84米 寒武系 中统 毛庄组:以紫红色含云母砂质页岩为主,夹粉砂质、泥质条带灰岩或鲕状灰岩本组厚77—200米 徐庄组:上部为深灰色含泥质条带灰岩,夹紫红、黄绿色砂质页岩;下部以紫红色砂质页岩为主,夹粉砂质、海绿石砂岩及薄层灰岩和鲕状灰岩本组厚110—200米 张夏组:以灰、深灰色厚层鲕状灰岩为主,含泥质条带,间夹致密灰岩,局部有豆状灰岩本组产溶剂灰岩、水泥灰岩矿床,厚49—130米 寒武系 上统 崮山组:深灰、灰白色厚层白云质灰岩夹泥质白云质灰岩,局部夹竹叶状灰岩及燧石团块本组产熔剂白云岩矿床本组厚100—280米 石炭系 下及中统 本溪群及太原群:上部为页岩、砂岩、灰岩互层含煤,一般3—6层下部为黄绿、灰黄、灰白色铝土页岩,夹透镜状山西式铁矿及中层至厚层铝土矿两群厚度在宜阳庙沟28米,临汝黑龙庙60米等 二叠系 下统 山西组:以黑色炭质页岩,灰白色铝土页岩,灰白色粉砂岩、砂质粘土岩为主,其上部夹薄层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具有交错层理,含菱铁矿结核。

产煤1—4层,煤层厚度一般较大可采本组厚度10—50米 下石盒子组:为灰黄、灰白砂质页岩及斑块页岩,含劣质煤层本组厚度在宜阳庙沟所见最小为40米,临汝平和店最大达100米 二叠系 上统 上石盒子组 上段:灰白色巨厚层中粒及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灰黄绿和紫红色砂质页岩、页岩及砂岩,具交错层理底部具灰白、紫红色透镜状砾岩,砾石成分为长石石英砂岩、砾径大小不等本段厚度宜阳南门为200米,临汝严和店为170米,宜阳庙沟为140米 下段:黄绿、黄棕色砂质页岩、斑块页岩与黄绿、褐黄色砂岩、粉砂岩、页岩互层,构成六个主要旋回含煤数十层,共七个煤组本段富含植物,厚度110—550米 石千峰组:分布于临汝李疙瘩以南、朝川、宜阳南部、平顶山北部等地分上下两段 上段:紫红色钙质粉砂岩与中细粒砂岩互层,夹紫红色钙质页岩、页岩和钙质砂岩及透镜状灰岩和透镜状钙质砾岩砂岩具有斜交层理、波痕、泥裂宜阳庙沟所见厚度360米 下段:上部为紫红色厚层至中层石英砂岩;中部为紫红色及黄绿色砂岩、粉砂岩、页岩互层;下部为紫红和黄绿色钙质粉砂岩、钙质页岩、夹砂岩及透镜状灰岩和砾岩,砂岩具单向斜交层理及波痕和泥裂。

宜阳南天门所见厚度200米,庙沟190米 三叠系 中至下统 二马营群:紫红及黄绿色砂岩、钙质粉砂岩、砂质页岩、页岩、钙质页岩成互层出现砂岩中斜交层理发育厚600米 三叠系 上统 油房庄组 上段:黄绿及灰绿色砂岩、页岩与砂质页岩互层,夹炭质页岩和透镜状泥灰岩,含植物,厚215—430米 下段:黄绿及紫红色砂岩、页岩、砂质页岩与粉砂岩互层,夹炭质页岩及透镜状泥灰岩厚260米 侏罗系 灰白、灰黄色钙质粉砂岩、灰黑色页岩夹薄层煤层,煤层多呈透镜体状,顶部为砂岩,底部为砾岩,局部夹绢云母钙质砂岩透镜体不整合与寒武系之上厚67米 白垩系 上部灰白及紫红色相间的凝灰岩夹透镜状砾岩,向下变紫红色砾岩,厚872米下部灰白及紫红色相间的凝灰岩,靠底部有不稳定砾岩,厚855米本系不整合于石炭系及古生界之上 下第三系 陈宅沟组:紫红色铁泥质钙质砂砾岩夹砂质泥岩、页岩。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