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政经部分.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0337877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基政经部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马基政经部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马基政经部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马基政经部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基政经部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基政经部分.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在产业资本循环三个阶段中的售卖阶段,货币执行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 B.生产剩余价值 C.实现剩余价值 D.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12.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价值和价格的矛盾13.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A.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 B.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14.当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在单位时间内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不变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不变,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C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

2、下降D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上升15.某钢铁厂因铁矿石价格上涨,增加了该厂的预付资本数量,这使得该厂的资本构成发生了变化,所变化的资本构成是( )A资本技术构成B资本价值构成 C资本物质构成 D资本有机构成16.假定工人劳动力价值为8元,每小时劳动创造的价值为1元,工作日为16小时,当劳动力价值下降为6元时,剩余价值率的变化是:A从50%下降至50% B从100%上升至200%C从50%上升至300% D从100%上升至400%17.某工厂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4小时,月工资总额为2000元,则该厂资本家每月获得剩余价值:A3000元 B6000元 C

3、8000元 D2000元18.垄断资本对内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达到对整个国家的政治统治:A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资本输出 D.技术输出19.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A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B人口增长超过生产资料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C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需求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D人口增长超过资本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20.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多选6.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直接后果是:A单个资本的增大 B科学

4、技术的进步C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 D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以及平均利润率的下降7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所经历的的三个阶段是:A.购买阶段 B.售卖阶段 C.生产阶段 D.周转阶段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是( )A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B抽象劳动寓于具体劳动之中C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9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A不变资本B固定资本C.可变资本 D流动资本10. 商品是: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满足劳动者自身需要的产品 C人类劳动的产品 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并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2、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

5、中产生,但要以流通为条件。此命题是正确的。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流通领域中,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等价交换下,社会的价值量是既定的,没有变化,不等价交换,只是改变了社会财富的分布状态,某个资本家的所得,即是他人的所失,整个资本家阶级不能靠欺骗自己发财。因此说,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另一方面,剩余价值必须以流通为条件。因为如果离开流通领域,商品生产者只能通过一定的生产在商品中形成价值,但不能在这个价值之外增加价值量。剩余价值的生产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条件。3、凡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都具有价值。一切商品都包

6、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表现在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缺一不可。第一,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价值。一个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人需要,就不能成为商品,即使在它身上耗费再多的劳动,这些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第二,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一个物品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如阳光、空气等,就不具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第三,商品必须是用来交换的。商品作为劳动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其使用价值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进行交换,使用价值就不能满足别人的需要,生产时耗费的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因此,即使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如果不是为

7、了交换的目的而生产也不能形成价值。而凡是有价值的商品则肯定具有使用价值。2、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谈谈什么是社会主义。并以身边事谈谈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情况。马克思、列宁、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及基本特征的描述。社会主义是在向共产主义的过渡的一个过程,是完成彻底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因为是从封建社会或资本主义社会过来,还存在私有制,而私有制又不能用一刀切除的办法,这就存在一个过渡时期,这就是社会主义阶段。社会主义就是向彻底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只是允许保留私有制存在,但绝不是要消灭公有制。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 )A、社会生产关系 B、社会生

8、产力 C、社会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生产12、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 、使用价值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价格13 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 创造新价值 B 创造剩余价值C 创造必要价值 D 创造使用价值14 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A .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 D .货币流通规律15. 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1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

9、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 A、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17 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 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18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 生产过剩的危机 B 生产不足的危机C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 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19.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A、商品输出 B、资本输出 C、原料输出 D、劳动力输出20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

10、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多选6 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 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C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7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 )A 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B 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C 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D 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8.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 )。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C、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9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的两个最基本职能是 ( ) A价值尺度 B贮藏手段 C流通手段 D支付手段10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发展2、剩余价值的产生在生产领域,并非流通领域。3、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