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0333708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国大典》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开国大典【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学习比喻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7自然段。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2、学习比喻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7自然段。【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理解部分新词。2、掌握课文大意,按典礼进行的顺序给课文分段。3、学

2、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结构,理清课文写作顺序。教学过程:一、解题1、出示课题,读题。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开国大典:建立新的国家的重大典礼。 二、自学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2、 教师指导字的笔顺,要求学生不写错别字三、给课文分段明确:课文是按照大典进行的顺序安排材料的。第1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景第2段:典礼的盛况第3段:阅兵式第4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四、阅读(第一段)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2、课件出示问题:(1)开国大典是在什么时间举行的?在哪里举行的?会场在哪里

3、?有哪些人参加?参加大典的总人数是多少?(2)大典前,天安门广场布置得怎么样?(3)课文中描写了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哪些语句给你留下的印象较深?为什么?(设计理念:根据问题自学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设置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文,锻炼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并要求生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注重学生阅读后的第一感受。)五、交流反馈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体会参加大典群众的激动和热切的心情。)2、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这句是比喻句,把人群比作海洋,红旗比作波浪。体会开国大典时盛大的场景。)六、作业1、抄写第

4、6课的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2、背诵第7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二、学习第二段。1、理清典礼过程。(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2、自由读文(1)描写毛主席活动的语句请用“”标出。毛主席活动的语句:、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

5、红旗徐徐上升。、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设计理念:毛主席的宣布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这句话震动了全中国,震动了全世界,通过找、划、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全中国人民无比欢快、激动、自豪的心情。)(2)、在典礼中,有几处写了掌声?请用“”标出。从划出的句子你体会到什么?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

6、了。(表达了人民对毛主席的无比热爱。)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会场上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 (表达了人民对新中国的热爱。)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表现了社会各界人士对毛主席的拥护。)(设计理念:动笔划一划一方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读读自己所划的句子,在课文空白处做好旁批,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3、交流反馈,师从旁指导。4、朗读所划的句子,师从旁指导。三、学习第三段1、播放阅兵式的视频。2、观看后自由读文,加深直观印象,并用一个词概括

7、阅兵式的特点。3、小组合作,划出描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抛”是描写群众情不自禁地把帽子、报纸等东西向高处扔去。“盖过”是描写群众的欢呼声之大,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看到自己的飞机飞上蓝天时的激动喜悦的心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这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4、交流成果,师从旁指导。5、朗读划出

8、的句子。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7自然段。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二、阅读第四段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2、教师指导,朗读第14自然段,读出欢庆的气氛。3、读结尾两句话,领会句子的意思。(1)“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提着灯笼、火把游行。把游行队伍比作两股红流,作用是形象地说明了游行的声势浩大、场面壮观。(2)

9、“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光明”不仅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光明。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1、简要说说课文记叙了四个怎样的场面,哪几个场面是重点描写的。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领会中心3、交流反馈,师指导四、拓展阅读必读:开国大典为什么鸣炮二十八响 情系历史瞬间一百万雄狮过大江解放南京选读:黄河魂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五、交流阅读感受六、小练笔此时此刻,你就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几个难忘的镜头?为什么?选取后请给这些照片配上解说词。七、分享练笔内容八、布置作业1、朗诵并摘

10、抄最令你激动或是感受最深的句子。2、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九、板书设计: 会场情景盛大 典礼盛况隆重 自豪 开国大典 阅兵式威武 激动 群众游行壮观 十、教学反思:开国大典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激动的心情。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如果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三节课都无法完成。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再有机地拓展到课外内容,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时,我首先由课题导入,理解“开国大典”的意思就是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因此开国大典是“隆重、规模盛大、庄严”的。其次是学生进行阅读,理请文章的写作顺序,文章按照几部分来描写开国大典的。明确文章是按照四部分描写开国大典后,逐步进行教学,将教学重点放在“典礼盛况”和“阅兵式”两个部分。教学生通过“找、划、读”以及做好旁批的方式感受典礼的盛况和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深刻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是最佳手段之一。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齐读、小组读、男女读、个人读的形式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出人们无比高兴、自豪、激动的心情,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