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辅导材料.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0333406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心理辅导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学生心理辅导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学生心理辅导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学生心理辅导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学生心理辅导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心理辅导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心理辅导材料.doc(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学校心理辅导的概述第一节 学校心理辅导的实质一、含义1、 辅导:泛指有关专业人员对当事人的协助与服务。2、 学校心理辅导:指在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人员运用其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环境,根据自身的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使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社会适应,作出明智的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理解其含义时应注意:1、新型的人际关系:真诚、亲密2、合作民主协作3、专业技能运用4、独特目标:了解学生、制订计划、担起责任、实现潜能。5、学生对象:正常学生。二、心理辅导与

2、其他助人活动的关系1、 在助人功能与方式上服务对象上看:教育 正常人辅导 咨询 轻中度个人问题的正常人治疗 有心理疾患、个人无法处理的心理问题之人。 功能上讲:教育发展与预防辅导 治疗 矫治与重建内容上讲:教育 重视认知活动辅导 既重视资料的提供与获得,又注重学生需要、情感活动。咨询 侧重情感活动以及人格重建与发展治疗活动方式上讲:教育 团体辅导 兼团体和个体咨询 个体治疗方法上讲:教育 结构化咨询与治疗 富于弹性时间上讲: 教育 终身辅导 伴随教育过程治疗与咨询:有时限教育、辅导、咨询、治疗在上述连续体的分布上存在着部分重叠与交叉。2、 服务的范围广度上,教育、辅导、咨询、治疗依次存在着包含

3、关系,即: 教育辅导咨询治疗深度上,辅导与咨询是处理一般情境中问题,治疗则是深入到结构里层。自我表露程度,辅导、咨询、治疗有自我表露机会,教育则不强调。教育与辅导对学生心理、行为方式的影响看:教育在于控制,使其符合规范辅导在与自控自治,发展个体的合法行为如下表:服务对象功能内容活动方式方法时间1、包含2、处理问题深度、当时人自我表露的程度教育学生发展预防认知活动团体结构化预先设定终身辅导资料的提供获得、认知与环境因素改善、学生的需要情感两者伴随教育过程咨询轻中度个人问题正常人情感活动人格重建与发展个体专门化弹性综合或长或短治疗心理疾患个人无法处理的心理问题矫治重建三、总结:辅导不是说教,而是聆

4、听;不是做作,而是真诚;辅导不是训斥,而是接纳;不是改造,而是支持;辅导不是教导,而是引导;不是解答,而是领悟;辅导不是控制,而是参与;不是包办,而是协助成长;辅导不是制止,而是疏导;不是屈从,而是心悦诚服。四、作业1、认真复习今天所讲内容。2、学校心理辅导的含义。3、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教育、治疗的关系。第二节 学校心理辅导与儿童青少年的发展、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一、 学校心理辅导与儿童、青少年的发展1、 学校开展心理辅导有利于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基于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社会化的需要)每个学生在成长的全过程中都需要辅导,教师实施的心理辅导,在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可以发挥其引导、示范、催化、矫正与

5、疏导等多方面的作用。2、 青春期心理辅导的重要性(1)客观:生理变化 心理上的变化 主观:成人要求增加 容易产生心理问题(2)独立性增长 一方面想独立,但缺乏经验另一方面家长既要求孩子减少依赖,又限制其行为 (3)交友范围扩大,价值观的冲突,正式群体规范与小群体的冲突。面对这些问题,有人能解决,但有些人不能解决,就易产生心理问题。3、 心理辅导的目的不仅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个人潜能,展现人格上的优越之处。辅导教师信念:相信每个人都有潜能;每个学生都有善性。二、 学校心理辅导与素质教育:1、 素质教育定义狭义:个体身上哪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特别是神

6、经系统,运动器官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天赋”;广义:指人的发展质量水平,是个体在先天体质条件基础上,在教育与社会影响下及个人实践过程中形成起来的哪些稳定的、基础性的、对人的活动效能产生广泛影响因而具有一定社会评价意义的身心特点的总和。素质教育根本目的:提高学生个人素质,提高全民族素质。2、 素质教育实施要解决的两个问题(1) 培养什么样的素质(素质内涵): 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自知自控、心理调适能力、耐挫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责任感、学习能力与应变能力)身体素质其中,心理素质在这些素质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1) 心理素质是整个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克尔斯

7、12种素质大多与心理素质有关);2) 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和载体。举例。(社会责任感与文化素质、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关系)(2)如何培养这些素质(培养途径):心理辅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途径,这是因为:1) 心理辅导重视人的发展,2) 心理辅导个别差异,3) 心理辅导有影响心和行的独特方法,这些方法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三、 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政治、思想和德育规范教育) 1、 德育定义:教师按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 加影响,以培养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包括: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教育2、 学校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的相同点对象:学生

8、基本职能:育人3、 学校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的区别(详见下表)学生观不同;内容不同(交叉);目的不同;原则本质不同:方法:相对4、 心理辅导对德育积极影响适当扩充和完善德育的目标和内容;为有效实施德育准备基础;为提高德育成效提供新途径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的关系(区别、联系)异: 德育辅导学生观塑造对象,美好心灵的塑造者;评价性学生观;当事人,服务者协助者;移情性学生观(尊重、理解、支持、信任同感)内容(交叉)主要内容:直接处理解决政治观点立场问题还有:学习择业辅导和有关心理卫生问题目的(总体一致:培养四有新人)按社会规范个人行为社会关系层面:社会角色解决社会倾向问题(政治思想和高层的社会定向)关注

9、求善向上心理平衡主观感受,自我意识的完善,个人潜能的发挥,人际关系层面心理成熟度,健康发展判断力,正确生活定向和理想追求心理基础。原则本质:互补重建价值原则;思想斗争澄清而明确自己的价值,最终还是面对事实方法:相对伦理谈话,说服宣传,批评表扬,提供榜样,实践锻炼 会谈、测量、生活技巧训练,角色扮演,行为矫正,沟通分析。对德育影响适当扩充和完善德育的目标和内容;为有效实施德育准备基础;为提高德育成效提供新途径作业: 1、认真复习本讲内容。2、心理辅导的目的。3、学校心理辅导与儿童青少年的发展、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关系。4、青春期心理辅导的重要性。5、素质教育概念及内涵,心理辅导与素质教育实施的关系

10、。6、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的区别与联系。第三节 心理辅导的历史与现状一、美国心理辅导的产生与发展(一)美国心理辅导的发展阶段1、 20c初产生于美国(1)早期萌芽社会背景:经济高速发展,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注意过渡1894美国 米里鲁 旧金山 职业辅导,包括个人分析、个别咨询、就业辅导、追踪研究的四项职业辅导。(2)早期倡导和实践者: 戴维斯,帕森斯,比尔斯(3)诞生标志: 1908 帕森斯创立波士顿职业局 著作选择职业中首次使用“职业辅导”“帕森斯模式” (4)其他人的努力:a. 1907 戴维斯,密西根大瑞城中学的每周一次辅导课,职业与品德辅导课正式列入教育体系b. 1911布隆费德在哈佛

11、开设第一个辅导学课程c. 心理卫生运动先驱比尔斯我寻回了自己一书 (1908)对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导致咨询和辅导工作在学校深入开展2、心理辅导运动行业联合阶段(19101920)1913列维特的全美职业辅导协会(NVGA)最早的职业辅导的学术性团体(在第三次职业辅导大会上成立)1952美国人事与辅导协会(APGA) 1985美国咨询与发展协会(AACD)(GGuidance, AAssociation, VVocation, CCousult or Counseling) 1913年美国成立全国职业指导协会:定义职业指导定义:“是帮助个人准备职业、选择职业、获得职业和转换职业的一种过程。”(

12、开始包涵了职业生涯设计的雏形)3、20c2030s 辅导运动 低潮 原因: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1929年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4、20c中期,50年代末 快速发展阶段原因:政府的巨额经费支持。两个因素:a. 因人民低落的情绪不满、猜忌、不安。 b. 美国公众对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为国家防卫 教育为社会重建工具导致美国辅导机构和人员剧增:1946 年 乔治巴登法案 政府制订心理咨询人员的培养计划1958年 国防教育法 1500万美元 / 年 给地方学校加强辅导工作 700万美元/年 给大学培训辅导人员1965年 第一个电脑设计辅导课程 (心理学教育、生涯教育)5、1970年后建立辅导与咨询的专职

13、机构,拥有独立预算。变化:咨询员执照制度立法、关注特殊团体、重视生涯教育(1975 生涯辅导与咨询法案;1977 生涯教育激励法案)(二) 近年变化1、 辅导人员数量的扩充 1917年 1979年 50个 50000个2、 经费增长3、 训练机构增多4、 辅导人员鉴定制度建立专业化的重要标志5、 辅导领域扩展 中等学校 幼儿园、大学、学校以外。(三)特点1、 早期以职业辅导为重心;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模式使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发生转移,以职业为主的学校心理辅导转变成以情绪人格为主的心理辅导,范围扩大。50年代后,埃里克森生命全程发展观的影响使学校心理学者又开展了发展性心理辅导的研究,关心学生在不同阶段面临的任务及应对策略的研究。2、 心理辅导产生时与学校教育密切相关;3、 社会状况和社会生活的为其成长与孕育的最重条件;4、 心理学自身发展使其成熟成为可能。比如心理测量的发展与应用,不仅为心理辅导提供了工具,而且提供了依据。二、我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历史与现状(一)我国大陆地区心理辅导的发展 1、发展阶段:1)古代: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些与辅导观念类似的思想。如:孔子“因材施教”,韩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建国前:1916年 清华学校校长周诒春 首先实施职业辅导工作;1917年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职业辅导机构,(类似帕森斯的职业局),宗旨:“无业者有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