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第一章试题(附答案).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0329592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第一章试题(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第一章试题(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第一章试题(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第一章试题(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第一章试题(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第一章试题(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第一章试题(附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第一章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字母代号填在题后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A

2、.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5.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6.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8.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9.哲学基本问题是:( )A.

3、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 1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存在性 B.结构性 C.运动 D.客观实在性 11.实践高于理性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性 B.绝对性 C.直接现实性 D.客观实在性 1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 13.承认物质存在,却否认物质的运动,这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

4、的观点 C.不可知论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14.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说明:( )A.运动时世界的本原 B.世界上只有运动,没有静止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运动与静止时绝对对立的 15.“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歌谣揭示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偶然性的堆积 C.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 D.事物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16.“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是:( )A.辩证法观点 B.诡辩论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17.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

5、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18.区分和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是:(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 C.矛盾的斗争性 D.矛盾的同一性 19.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的前进性 B.质变 C.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20.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 )A.向着自己的对立面的转化 B.向任何一个方向

6、的转化 C.由坏向好的方向转化 D.由低级向高级转化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字母代号填在题后括号内。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包括:(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B.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的列宁主义思想 C.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3

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 )A.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B.事物发展到客观规律 C.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科学抽象 D.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4.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 )A.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B.人的现实感性活动 C.“绝对精神”的逻辑发展 D.人的存在方式 5.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为:(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C.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D.意识表达离不开语言 三、简答题。(要求回答简明扼要,条理清晰。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5分)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2.简述矛盾的普遍

8、性、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3.怎样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含义。四、论述题(要求观点正确,论证充分,条理清晰。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试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哪些表现?如何认识其原因?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选项ACDBCACCA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选项CCACABACDA二、 多项选择题题号12345选项ABCDABCCDABDABCD三、 简答题1答: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

9、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2. 答:普遍性: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事事有矛盾;其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特殊性: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

10、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是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3. 答:(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首先,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其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 最后,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2)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

11、展的动力。四、 论述题1.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可以表述为:世界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其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该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 它包括了物质观、运动发展观、规律观和意识论。对于指导我们的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既然世界是不依赖我们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物质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 其次,既然客观世界是在时空中运动、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从变化着的实际情况出发,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实事求是制定方针和政策。第三,既然客观世界有自己固有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2答: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即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采取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措施,比如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和职工持股等;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发生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有:(1)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2)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3)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4)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