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孙吴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无答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0329289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孙吴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孙吴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孙吴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孙吴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孙吴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孙吴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孙吴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无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孙吴县第一中学2019-2019学年其次学期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教版无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临时约法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担当责任,导致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政体格局。另一重要制度性规定是通过立法来限制行政首脑的职权发挥,但对与之对应的行政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没有任何详细规定。”这强调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 规划的政体存有重大缺陷 B. 仿行了美国三权分立体制C. 确立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 D. 有效防范袁世凯复辟帝制2. 发表于1909年的时事漫画一手掩尽天下目。该漫画的寓意是( ) A. 清政府肆意压制革命舆论 B.

2、新闻媒风光临恶劣的环境C. 报刊有效发挥着政治监督作用 D. 革命派起先利用报刊启发民智8. “他们不再热衷于探讨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转而探究民主社会在中国为什么屡屡失败。他们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没有一种能给予民主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心理基础,是不行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的。”由此推断,材料中“他们”( )A. 主见维新变法 B. 坚持“中体西用”C. 提倡民主科学 D. 宣扬马克思主义4. 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指出:“辛亥之役,吾人虽能推倒满洲政府,曾不须臾,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以与国民革命为敌。十三年来,军阀本身有新陈代谢,而其性质作用,则自袁世凯以至于曹锟、吴

3、佩孚,如出一辙。故北伐之目的,尤在曹吴覆灭之后,永无同样继起之人。”该宣言的发表( )A. 说明北伐斗争取得重大进展 B. 表明孙中山认清民主革命的任务C. 标记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D.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5.“宰”和“相”原是封建贵族的家臣,到秦汉变成了政府的执政官,再后来宰相失职,又有另一批皇帝内廷私臣变成了正式执政官。这表明()A.宰相制度起源于西周 B.中国古代家国一体C.权力中心由政府转向皇室 D.官僚政治不断发展6.“(剌史)以六条问亊,非条所问,即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五条,二

4、千石子弟恃估荣势;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可见刺史的设置()A.不干涉郡国正常的行政权 B.减弱了丞相的权力C.彻底解决了封国威逼问题 D.严峻威逼到了皇权7.西汉丞相公孙弘在自己的府邸里建立“客馆”,以招揽才学之士。公孙弘去世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继踵为丞相,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丘虚而已。至贺、屈氂时,坏以为马厩、车库、奴脾(婢)室矣!”这段材料客观上反映出了 ()A中心与地方斗争激烈 B西汉时丞相更替频繁 C丞相有任免官员权力 D丞相权力渐渐被减弱8.陈寅恪先生在陏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提到:“盖自汉代学校制度废弛,博上传授之风气止息以后,学术中心移于家族”。颜之推在颜

5、氏家训一书中概括性地说到:“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典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以上两段史料可以推知()A.魏晋时期官学的发达 B.家学体系弊端日显C.九品中正制出现的缘由 D.儒学渐入一般百姓家9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限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状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A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 B庄园经济肯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D民间手工业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10西汉惠帝六年规定女子在15岁至30岁之间必需出嫁,否则多征税,此政

6、策被历代王朝所借鉴。而民间则有“女大三,抱金砖”的婚俗。这体现了A政府激励早婚和人口繁衍 B民间抵制政府的早婚规定C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D多子多福的传统伦理观念11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结构更新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主导文化从儒学式微转变为儒、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这主要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中国古代文化向多元化的格局发展 B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并获得快速发展C道家思想实现宗教化以后才被认可 D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汉文化相互汲取12.李世民的儿子李恪亲王,打猎时损害农夫,被院(御史)柳范弹劾。李世民责怪亲王府秘书长(长史)权万纪,指责

7、他未能规劝阻挡,罪应处死。柳范说“房玄龄还不能阻挡陛打猎,怎么能单单责怪权万纪。”李世民大怒回宫,后发砚自己理屈,立刻再出来召见嘉勉,这反映出( )A.唐代监察机制完备 B.君主个人素养影响集权体制的效果C.唐代谏议制度形成 D. 三省六部制下君主权力被有限制约13. 唐朝前期,73.02的水灾都发生在北方,南方多雨区仅占26.98%。仅关内道、河南道水灾频次占唐前期总数的50%以上。安史之乱后,淮南道、江南道水灾频次记载明显增加,史书中还多次出现江南西道基雨山洪的记录。据此可知( )A经济严峻衷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经济重心南移 D政府管理失控14董仲舒用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

8、经、义说明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唐律疏议被唐高宗给予同等的法律效力。这一变更表明()A独尊儒术已成定势 B仁政思想等同于法律C文官阶层主导立法 D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15.唐代书法中“楷书”规则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 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B.唐书完全满意了时人的审美需求 C.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16.宋代从乾德元年(963年)起先,朝廷接连“命大理正奚屿知馆陶县、监察御史王祐知魏县、杨应梦知永济县、屯田员外郎于继徽知临清县

9、(知,即兼理、兼管之意)”。北宋知县的设立表明()A县取代州成为基层单位 B君主权力的行使比较随意C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 D中心集权得到了加强17.柳诒徵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中说:“盖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政治之纯出于士大夫之手,惟宋为然”。与此相关的重要因素是() A.政府重武轻文的观念 B.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 C.活字印刷术的普及 D.官僚体制起先成熟18宋太宗淳化四年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税);当算之物,令有司件拆揭榜,颁行天下。”至道二年又诏,“民间所织缣帛,非出于鬻于市者,勿得收算。”宋太宗意在()A激励商品贸易发展 B规范市场经营秩序C扶持家庭手工生

10、产 D推行便民惠民政策19论语先进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术而日:“子不语怪、力、乱、神。”上述思想蕴含的主见是 ( ) A.以民为本 B.关注民生 C人性向善 D关注现实20北宋有学者指出:“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法不立,则人不知统系来处。宗子法废,后世尚谱牒,犹有遗风。谱牒又废,人家不知来处,无百年之家,骨肉无统,虽至亲,恩亦薄。”该观点认为( )宗法制度经久未衰、历代沿用 家谱能够凝合人心、维系宗族家族观念产生动摇、危害深远 宗法解决继承冲突、稳定秩A B C D 21. 李贽在藏书中说:“试观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

11、后者乎?亦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爱民为念如武氏者乎?”。他的这一观点( )A. 摆脱了“天理人欲”束缚 B.抨击封建专制制度B. 体现了客观务实的历史观 D.提倡男女同等22. 明代中后期,大部分图书采纳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如唐书志传一书中“尔兄日前饮酒至酣”,编者对“饮酒至酣”做了注释:“半醉也”;详刑公案一书中“事系无辜不究”,编者对“辜”的读音做了注释:“辜音孤”。这类现象反映出当时()A 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 B科举改革影响了书籍出版B 学术思想适应了社会转型 D商业发展冲击了学校教化23. 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

12、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行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困难,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 A 君主制的存在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B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根深蒂固 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缘由无从说明 D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 24. 王阳明与友人的书信中说:“近世所谓道德,功名而已;所谓功名,富贵而已。” 他有感于“世衰俗降”,发出 “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的慨叹,遂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论题。据此可知其心学理论()A 核心是强调相识与实践相统一 B根植于小农经济主导的社会

13、现实B 主旨是培育君子道德端其志向 D从哲学高度论证儒家伦理合理性25. 隆庆元年(1567年)进士蒋以化在西台满记中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由此可知当时“大户”与“小户”之间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A. 不固定性对立性B. 松散性对立性 C. 不固定性松散性D. 松散性契约性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国是最早独创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

14、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起先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向北发展到今日的内蒙古地区,汉朝的丝织品,以临淄和襄邑(在今河南)所产最为出名。那里的丝织品,种类多,产量大,有珍贵的锦、绢、纱等。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变更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渐渐形成两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简明宋史材料二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更(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比较项西汉(公元2年)唐朝(752年)南宋(121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42.832.353.2江淮地区15.223.445.6西南地区3.97.19.2简明宋史材料三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代一片葱郁。秦岭及其北麓在汉代被人称为“陆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