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2学案:第2课 故都的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0324682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必修2学案:第2课 故都的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2学案:第2课 故都的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2学案:第2课 故都的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2学案:第2课 故都的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2学案:第2课 故都的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必修2学案:第2课 故都的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必修2学案:第2课 故都的 Word版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故都的秋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有的描写秋天的肃杀和凄凉,有的刻画秋天的绚丽多彩。郁达夫则描写秋的“清、静、悲、凉”,他的秋弥漫在小院中那座低矮的破屋内外,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在秋蝉的每一声残鸣中,在秋雨的每一个雨点中,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也在那故都闲人充满了京腔的互答声中。心中有秋,笔下才有秋。郁达夫先生让我们“品尝”了一回老北平的大碗茶,齿颊留芳,清爽宜人;又仿佛是听完了一曲字正腔圆的京剧清唱,余音绕梁,不绝如缕。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1913年留学日本,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

2、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人发起并成立了“创造社”。1930年他参与发起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抗战爆发后,他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仍坚持抗日斗争,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为民族解放殉难的烈士”。主要作品: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连年战乱,民生凋敝,读书人也衣食无安,居无定所。为了谋生,郁达夫辗转千里,颠沛流离,饱受人生的愁苦与哀痛。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居住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

3、的是一种闲散安适的生活,花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导致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他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也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这篇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1创造社“五四”新文学革命时期形成的一个文学社团,1921年7月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田汉、成仿吾等。他们的作品侧重表现自我,较少客观描写,往往带有浓厚的主观抒情色彩,从一开始就流露出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1925年以后,积极提倡“革命文学”,对革命运动具有重

4、要的指导意义。2一叶知秋淮南子说山:“见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唐庚文录:“唐人有诗云: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一叶知秋”比喻由细微的迹象看出形势的变化,由现象或部分推知本质或全部。3陶然亭位于北京城南,是清代名亭,现为中国的四大历史名亭(绍兴的兰亭、滁州的醉翁亭、北京的陶然亭、长沙的爱晚亭)之一。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为亭命名。这座小亭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变成了文人墨客“红尘中清净世界也”,在这个文人雅集的地方,有林则徐、翁同龢所写的对联,还留下了很多诗文

5、,秋瑾、龚自珍等人都曾在陶然亭上留诗。陶然亭也曾经是早期革命者高君宇与石评梅爱情的见证者,两人后来合葬于此,“冰雪情谊”流传至今。4秋士出自淮南子缪称训:“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矣。”秋天的时候,男子会觉得繁华落尽,满目萧瑟,有些英雄末路的伤感。常与“春女”(春天的时候,女子往往会因为看到落花而感到红颜易老,时光飞逝伤感)陪伴相出。也指迟暮不遇之士。1识记字音混沌dn嘶叫s一椽chun鲈鱼l平仄z颓废tu潭柘寺zh廿四桥nin2近义词辨析(1)十足实足相同点两者都表示足,但“足”的程度不同不同点十足:指达到顶点,十分充足,多用于抽象概念。实足:是实际上足够、确实足够的意思,指足数,强调数量符

6、合要求。语境运用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陕西省体育中心进行适应场地训练。队中有9名刚刚加冕亚冠冠军的广州恒大淘宝队球员,主教练里皮信心地表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赢球,两场比赛全胜取6分”。这个店已有10年的经营历史了。店主诚信,商品质优,分量,童叟无欺,深得顾客的信任。(2)颓废颓败相同点两者都有衰败、消沉之意不同点颓废:指意志消沉、精神萎靡。颓败:指衰落、腐败。语境运用荒凉的景象让人们大为震惊。爱心是一轮炫耀在初春的太阳,使精神的人看到人生的美好。答案(1)十足实足(2)颓败颓废3成语辨析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1)视频接访能达到与传统的当面接访一样的沟通效果,涉诉信访的群众不需要不

7、远千里来京上访,而是直接在地方法院做个预约就能见到最高法院法官的面。()解释: (2)一叶知秋,透过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点滴变化,我们可以感受到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正在发生从量到质的转变。()解释: (3)越来越多有“闲钱”的人不再满足于把钱存入银行赚取利息这种投资方式,开始涉足股票、期货类高风险投资。然而在面对涨跌输赢的时候,有的人却沉迷其中不能自已,致使血本无归。()解释: (4)近两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质量蒸蒸日上,这表明我国专利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解释: 答案(1)“不远千里”形容不怕路途遥远。根据前文“不需要”,可知用错语境。(2

8、)“一叶知秋”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的来临,比喻发现一点儿预兆就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向。(3)“不能自已”指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行为。应改用“不能自拔”。(4)“蒸蒸日上”形容事业天天向上发展,十分兴旺。对象误用。故乡的沉沦耿立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我心中涌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农民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

9、一声呜咽。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做依靠。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台湾把故乡叫作原乡,作家钟离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

10、才能停止沸腾”,真是透到了骨髓,彻骨彻肤。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像是背诵着夜。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曾记得一个台湾老兵的故事。他把装着故乡泥土的玻璃瓶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老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不了他这种思乡之痛。他的事传播开来,人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实验室里为老兵配制了他家乡的土。土里特别多放了一点盐分,用以配出老兵家人

11、在这土地上流过的汗水。但细心的老兵呢?他看出了黄土是用色素染成的!他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里的,那些炊烟留在土里的,那些牛羊的哞叫留在土里的,这些怎能够配制出来?老兵最后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缺一样最要紧的东西:当初,母亲把土摊在白纸上,戴好老花镜看过、拣过,弄得干干净净,两滴眼泪落在土里,这一大瓶配置的土里却没有!老兵带着那瓶故乡的泥土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台湾海峡。我不知道这个老兵最后的归宿,但我揪心的是即便他的灵魂得以还乡,在那被毁容整容后的故乡,他能找得到魂牵梦绕的归路么?他能找得到在路口大树下苦苦遥望的母亲么?我老家的村口也曾有几株明代的柿子树,经历了40

12、0年的沧桑啊!几年前被连根移走了。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我童年留恋的柿子树,那曾荫庇过多少代家乡子孙的老树啊!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基,没有身世。“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千年前的陶潜在时空外呼唤如今疲惫的心灵么?其实对沉沦的故乡来讲,连荒芜也不配,只是一片钢筋水泥的狰狞。我看不见灵魂的归路,我只隐约听见灵魂的呜咽!(选自耿立的同名散文,有删改)鉴赏点评文章的标题“故乡的沉沦”为贯串全文的线索。脉络清晰,突出了中国广大农村的田园风貌正在被毁坏,寄寓对故乡沉沦的悲愤之情;文中有意曲解成语“背景离乡”的含义,强调了故乡在游子心中具有无可替代

13、的作用。一、思维建构请把方框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答案秋槐落蕊秋蝉残声二、内容把握本文采用的手法,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流露出了作者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答案以情驭景(情景交融)故都的自然风物向往、眷恋故都之秋1文章第1段具有的作用。答案开门见山、提纲挈领,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2为了突出故都的秋的“、”的特点,作者主要从哪些角度选取了哪些平常景物进行了描写?有何作用?我的答案: 答案(1)清静悲凉(2)作者主要从秋声、秋色和秋味三方面(角度)来细致入微地展开描写。秋声(静):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扫帚声、衰弱的蝉声、风雨声、人声,处处透着寂静与落寞。秋色(清):碧空、蓝朵、青布、淡绿微黄,都是冷色调

14、。作者调绘出一幅冷色的画面。秋味(悲凉):疏疏落落、落寞、衰弱、凉风、微叹、清秋,处处流露出悲凉、忧伤。(3)作者从声、色、味的角度全面而有层次地展现了故都的秋的特色,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品其韵,如入其境。3作者主要用哪些声音来表现故都的秋声?写这么多声音,是不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呢?为什么?我的答案: 答案(1)鸽飞声、蝉声、风雨声、问答声。(2)不是,作者是以动(声)衬静,以声音反衬了故都的寂静,在秋天的故都,在那无际的碧天下,连小虫的鸣叫、扫帚这样的细微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正是为了反衬故都的寂静。4文章是怎样将自然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的心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试举例说明。我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