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9捕蛇者说.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0323143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9捕蛇者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9捕蛇者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9捕蛇者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9捕蛇者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9捕蛇者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9捕蛇者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9捕蛇者说.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庙中心学校(初中部)语文学科导学案主备人: 丁先耀 授课人: 时间: 课题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掌握“说”的一般特点2读准字音,正确流畅、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内容重点难点1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2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实词、虚词)的用法及教法学法 朗诵法 讲解法 小组讨论法 合作探究法集 体 智 慧个人设计教学后记预习导学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理解文题及“说”的特点2反复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1)给加点字注音啮() 腊() 挛踠() 瘘疠( )嗣() 几死者数矣() 莅()蹙()殚()号呼() 转徙()顿踣()相藉()曩( )悍吏()隳突() 缶( ) 甘食( )

2、 恂恂()谨食之() 赋敛() 俟() (2)解释文中的重要字词腊: 岁: 若: 毒: 悲: 涕: 生: 病: 是: 安: 夫:(二次备课)本文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作。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重点字词,还要引导学生对本文的主题思想展开讨论。学习研讨 (一)简介作者、写作背景以及“说”的特点(学生发言,师生共作补充)(二)引导朗读1小组试读一人试读,小组其他成员指出读音或停顿有误的地方。如有不同意见,可查阅工具书,仍然不能确定的做上记号,准备提问。2组际交流学生提出朗读中未解决的问题,相互讨论解决。(教师巡视适时点拨)3自主朗读: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要求朗读顺畅,停顿正确。 4

3、认知性默读,要求: 全班同学认真阅读全文,阅读中注意读课文注释,粗知全文大意。5激情诵读,要求:全班同学大声、自由地诵读全文,每人至少诵读二遍,力争读得流畅。6齐读课文(三)学生自学1、学习小组内,由一个学生对照注释串讲,其他学生随时提出认为不妥之处,借助工具书讨论解决问题,有争论的,做好记号,以便全班交流时提出。2、组内讨论: 永州之野的“异蛇”,其毒无比,当能“当其租入”时,为什么“永之人争奔走焉”?用文中原话回答。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可联系马说、爱莲说回忆爱莲说马说体裁,关于作者回忆小石潭记教师应该范读并指导学生

4、朗读要求此部分还可以多设计一些问题如:异蛇的“异”在何处,表达方式。如何看待蒋氏的“利”训练延伸 阅读文中选段,完成下列问题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1选文作者是 。写出教材中该作者另一篇文章的标题: 。2解释加点字黑质而白章: 可以已大风:专其利三世矣: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言之,貌若甚戚者太医以

5、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4选文从 、 、 三个方面介绍了永州异蛇的特征。(用自己的话概括)当堂训练1自选喜欢的段落文字,有感情的朗读。2翻译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3.本文选 ,作者 , 代著名 。本文是他被贬 时写的,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作业布置1 课后熟读课文。2 完成课课练巩固强化部分练习。备课评价: 年级主任(签名): 关庙中心学校(初中部)语文学科导学案主备人: 丁先耀 授课人: 时间: 课题捕蛇者说 第2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通过对比、衬托突出中心的写法 2进一步深入掌握文中的词语3在熟读基础上,初步背诵课文,整体把握文意重点难点1能用现代汉语流畅

6、地翻译课文并记住重点字、词、句的解释2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教法学法 朗诵法 讲解法 小组讨论法 合作探究法集 体 智 慧个人设计教学反思预习导学1复习写出有关作家、作品的常识 2用一句话概括课文情节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3列举出对比手法在文中的具体运用(二次备课)学习研讨(一)质疑性朗读,要求: 提出自己不懂的内容,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二)巩固性复读,要求: 学习小组划分任务,从课文第一段起复述课文,复述一段,诵读一段。(每个同学都必须参加复述)。(三)小组讨论:1“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对蒋氏作介绍,是否还有别的意思?2文中哪些段落主要是叙?哪些段落主要是议?(学

7、生浏览课文,自由讨论后回答)。第1段从表达方式看,仅仅只有记叙吗?(学生自由朗读第1段,独立思考后回答)3学生齐读第5段,讨论:这段议论性文字的核心是什么?哪句话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看法? 4孔子说“苛政猛于虎也”(残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呀!)作者心中开始还存有怀疑,然而当他看到蒋氏的遭遇后,却得出了惊人相似的结论。那么,蒋氏的遭遇到底是怎样的呢?文中哪几段叙述出蒋氏的遭遇?第3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5蒋氏的遭遇不可谓不悲惨,可是课文中为什么却说蒋氏是“专其利”呢?蒋氏他自己也认为这是“利”吗?追问:蒋氏认为捕蛇之“利”表现在哪些地方?(阅读第4段,从蒋氏的答话中仔细揣摩蒋氏的心理)要讲清“利”的

8、实质训练延伸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耳。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9、!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君将哀而生之乎 殚其地之出 犯寒暑 又安敢毒耶2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乡邻之生日蹙可计日而待也 B、竭其庐之入其真不知马也C、悍吏之来吾乡主人处处款之 D、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欲言,无可进者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译文: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译文:4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原句:蒋氏 乡邻 作用:当堂训练课课练P95能力提升作业布置完成探究练习备课评价: 年级主任(签名

10、): 关庙中心学校(初中部)语文学科导学案主备人: 丁先耀 授课人: 时间: 课题捕蛇者说 第3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评价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捐杂税的思想感情。3背诵课文重点难点1理清课文结构,理解文意及对比衬托的运用2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捐杂税的思想感情教法学法 朗诵法 讲解法 小组讨论法 合作探究法集 体 智慧个人设计教学反思预习导学1注意文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1)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2)(岁)赋其二 (3)岁(赋)其二 (4)君将哀而(生)之乎 (5)而乡邻之生(日)蹙 (6)殚其地之(出) (7)竭其庐之(入) 2阅读下面短文,结合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

11、完成文后问题。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 !”(选自礼记檀弓)(1)文中横线处删去了原文中的一句话,请根据文意把它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如果用“为免赋税甘愿冒死捕毒蛇”来概括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那么,对上文的内容应怎样概括?把它写在下面横线上。(不要求对对联,字数相同、结构大致相近即可)(二次备课)学习研讨(一)比赛性竞读。要求: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四段。2各学习小组选派一代表朗读第四,看谁读顺畅,有情感。3在“竞读”过程中,其他同学要小声地跟读。(二)体验性背读1注意背诵方法:分层背译法、语言标志法、尝试抢记法、诵听背诵法、整体反复法等等 2小组讨论:在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