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鹅沟旅游小记.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0322960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官鹅沟旅游小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官鹅沟旅游小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官鹅沟旅游小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官鹅沟旅游小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官鹅沟旅游小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官鹅沟旅游小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官鹅沟旅游小记.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官鹅沟旅游小记定西市陇西县菜子中学 陈龙“官鹅沟一游,能百事顺利,升官发财。”忘记是谁说了这么一句诙谐的话,但本着对官鹅沟乃“陇上小九寨”的神奇,与同事等四十余人,在端午节前一天的早晨五点半自威远楼出发,乘兴而往。途径岷县茶埠镇,见洮河水缓缓流动,水面宽阔,清澈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城郭,使人仿佛置身于海市蜃楼。也许是多年来李氏故里连渭河都几乎干涸,见不到淼淼之水的缘故,所以一看到如此美的水,不觉来了诗兴。于是信口赞之,随笔录之:“洮水悠悠慢抒情,波光粼粼浪漫诗。水天共镜山城见,初到乍来亦蜃景。”吟罢暗想,若是见了官鹅沟涧水飞瀑,湖泊流云,也许诗兴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憧憬是美好的,四五小时的

2、旅途不觉为然。时值九点多已到了官鹅沟。 由于团体旅游,自然买门票、商量游览车的事就没必要操心。所以一到山门口,大家就急着拍照。遗憾的是,因为逆光,照得很不理想。心想返回后顺光了再拍,以便做个纪念。很快,旅行社的小董与售票站办好了一切手续。于是,大家分乘四辆游览车飞也似的驰往景区。途中经过十多处堰塞湖,因车速快不能一一细看,但与九寨沟的湖海相比,除了面积上的差异外,其造型,色彩变化,水流快慢等,确有与之相似之处。可见,将官鹅沟名之为“陇上小九寨”是名副其实的。在一闪而过的印象中,依稀记得阴平湖、月牙湖、三叠湖、官鹅沟湖等湖最有特色,湖与湖之间,或断或连,或深或浅,加之水流速度或紧或慢,因而形成湖

3、面或波光粼粼,或平如镜面;色彩则或绿或蓝,或纯青一色,或五色相间,皆因山颜树色,日光强弱等因素造化。总之,十多处大大小小的湖泊五彩斑斓,奇妙无穷,尤如一串绿色的珍珠镶嵌在沟内,的确引人眼球。大约坐了近半小时的游览车,就到了官鹅沟自然风景区的山门口。自然风景区,游客就不能坐车了。所以,只能边走边赏。我们沿着用石板铺就或用水泥打造的路面,朝着沟口,蜿蜒而上,其间,时而过桥穿峡,时而行栈攀级,时而又是步行小道。总之,每到一处,或驻足观赏,或拍照留念,其乐无穷。不觉间以走了十五公里,一直到了大雪山下的原始森林。官鹅沟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与西秦岭、岷山两大山系支脉的交错地带。它北滋滔滔岷江水,南润滚滚白

4、龙江,西纳岷山千里雪,东吐秦岭万里云。游览其中,涧水飞瀑、奇峰怪石、峡谷层崖、山柚岩松皆为看点。其中飞瀑流云十多处,最是令人百看不厌之处,也恐怕是官鹅沟最为独特的看点。每处瀑布,或大或小,或高或低,其声响、流势及形状均异。声响者,有轰鸣如雷者,有琴声急弦者,亦有珠玑落盘者;流势者,有飞泻如倾盆迅猛者,有飞流如落帘舒缓者,亦有飞洒如思妇滴泪不紧不慢者;形状者,有帘瀑,有线瀑,有柱瀑,亦有珍珠瀑等。尤其是官鹅沟瀑布,高数百米,飞瀑似柱倾泻而下,其声轰轰,震如暴雷,水气弥漫,在阳光的照射下,幻化出七彩云雾,在十多处瀑布中堪为壮观。总之,每处瀑布皆有新感觉,绝无雷同之感。千姿百态的瀑布群,使官鹅沟森林

5、公园更加秀美,更具灵气。面对九寨沟都没有的瀑布景观,又不由得诗兴大发,于是吟出“珠帘飞挂三千尺,龙口吐云紫气盛。雷鸣山涧回声远,游人驻足暗吃惊。”的赞诗来。首游官鹅沟,景致多多,感受亦多多,可一时难竞笔端。然而,置身自然,野性横趣,又不能藏于心中而不发,故以诗言心声,兹将小诗官鹅沟写意录于下边,以补未尽之言。官鹅沟写意古木虬枝竞奇态,丹青泼崖画自在。 涧水雷鸣奇峰应,飞瀑弹出流云来。下午三时多,游览结束,我们乘车回宕昌县城就餐。途中张导游补述了宕昌的“三色”旅游,更使人感到官鹅沟一游,确实不虚此行。三色旅游,一是以官鹅沟国家四A级森林公园为代表的绿色旅游,二是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哈达铺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三是以宕昌国遗址和羌藏民族原始生态习俗为代表的古色旅游。尤其是古色旅游,更增添了官鹅沟旅游业的文化特色。古色主要讲的是居住在官鹅沟和大河坝两条沟的被藏化了的古羌族的三大绝活。一个绝活是古羌族人用石头砌成的碉堡建筑(可惜在汶川大地震中被毁),第二个绝活是羌绣,第三个绝活是羌笛。据说,羌族人用自己造的笛子吹一首曲子,无论长短,都是一口气吹完,中间从不换气。难怪有“羌管悠悠霜满地”的诗句流传至今呢。兴趣而至,满载而归。虽然返回时已到晚九点半,然旅途劳顿,皆在记游的字里行间消失地无踪无影。作记于2012年农历五月初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