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合参读《论语》返本删芜寻真路.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0321481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史合参读《论语》返本删芜寻真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经史合参读《论语》返本删芜寻真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经史合参读《论语》返本删芜寻真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经史合参读《论语》返本删芜寻真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经史合参读《论语》返本删芜寻真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史合参读《论语》返本删芜寻真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史合参读《论语》返本删芜寻真路.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经史合参读论语 返本删芜寻真路 外国语学校 火东娟每天中午小班会外国语学校的教室里都会传出朗朗的诵读声。外校的学子们三年初中要通篇背诵论语。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平时对国学经典还是有一点爱好的,2009年成了一名年轻的班主任。所以在教学之余就读了一些与论语相关的书。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于丹论语心得等。在工作和生活中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论语中的很多语录都是人们常挂于嘴边的。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可见儒家的经典论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下面我粗浅的谈谈论语对我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中的影响。

2、一、做人的根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仁孝是孔子学问的基本,也是中国文化的根本。文学好,知识渊博,那是枝节。把四书五经编辑起来,加上孝经、尔雅等,汇成一系列的总书叫十三经。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我们却在褪色。有多少人对父母的付出习以为常,又有多少人在父母年老体弱时能陪在身边养老送终。我们总以为给予物质的奉养就已是不错。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给予了很好的告

3、诫“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学习孝的本质是非常必要的,在工作中让孩子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也很重要。孝就是回过来还报的爱。悌是兄弟姐妹的友爱。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

4、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从根本培养孝悌,培养至爱,那是人性光辉的爱。仁是孝悌在社会上的推广。“仁”就是孔子做学问的最高目的。礼是人立身之本,中国是“礼仪之帮”,论语上的礼是指礼记中所载的我国传统文化初期包罗万象的著作,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卫生、医学等各方面的学问,是社会秩序的礼,不只是个人的礼貌,所以是立身之本。告诫我们个人行为道德要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做人做事的立足点处于仁道,应讷于言,行动敏捷,小心谨慎才不致于犯错。也就是言讷敏行。 二、做事的方法:巧言令色鲜矣仁、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不患无

5、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做领导人的第一个修养是宽容,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很多时候自己总是在说孩子有什么问题、家长有什么问题,或者很着急,急于孩子怎么不是像自己引导的方向发展,其实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正是包容吗?对待每一个人都以温、良、恭、俭、让,要求自己才能让学生感觉到有人陪伴和支持。说起生活的道理,生存哲学。我们中国人往往因为有五千年的等级社会的生活经验。比如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争权夺利,互相倾扎,落井下石,背后捅刀,见利忘义,过河拆

6、桥,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说的一套,做的一套,损人利己,假公济私,猜疑嫉妒,暗地造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等等 。总之,我们中国人最不缺的就是智慧,尤其是生存智慧。中国人是适应力最强的生物,在任何的环境里都可以生存。并且还有一整套自我娱乐的方式,我们是最喜欢内耗,窝里斗,最容易忘记过去,最经常变得麻木不仁,最喜欢隔岸观火,充当看客的民族。可是这些能带给你成功和快乐吗?在同时之间要站在别人的角度为别人着想,站在大局的角度为集体着想。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获得大家的认可,助他者自助。三、治学的态度: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

7、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是孔子的治学态度。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

8、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教学班上的,在这个近5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号召学生多向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

9、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我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顺应规律、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通透豁达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儒家思想中庸之道。历史是面镜子,历史往往以相同的面目再现,透过历史的烟雨,我们必能观过而知仁,指导日常的工作、生活。人生短暂,不可能任何事情都自己去尝试一遍,学习前辈的智慧就显得尤为重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为名为利日夜操劳,老子言: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让自己快乐、健康,活好每一天,及时行孝、尽量行善,努力工作。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