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0321398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文言文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文言文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文言文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文言文翻译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翻译(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1. 准确把握关键词语的用法和意义。2. 准确把握文言句式的特点。3. 翻译成通顺的现代汉语语句。教学内容:一. 句子的理解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是翻译文言文语句的第一步,理解文言语句必须遵循古文的 一般规律并把握其特殊性。对句意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1. 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去理解,要注 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如:对“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南齐书韩孙伯传)”的翻译, 就要注意这是在介绍韩孙伯所处的社会环境,所以翻译成“按襄阳当地的风俗, 邻里之间要在各自的分界处种上桑树作为分界的标志”。

2、2. 要注意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通假字、互文见义和偏义复词的理解,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把握,往往是翻译文言语句的关键。如:“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语出愚溪诗序)此句中“居”后省略了宾语“于此”或“于是溪”,“姓”是名词作动词,“给取姓”的意思。那么此句就可翻译成:姓冉的人家曾经在这条小溪居住,所以就给小溪取此姓,叫做冉溪了。3. 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通过前后推导,或选项推敲分析等方法,进行认真理解。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语出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这是孔子教育子路、冉有的话,文中难懂之处是“疾舍”“为之辞”几处,既是教训之语,那么

3、“疾”就不可能是“生病”之意,当是“厌恶”之意;“而”有表示并列和表示转折 关系两种理解,依据意味推敲,自然当作转折关系理解更好,那么“舍曰欲之” 与“为之辞”就在语意上相反了,以此推断“舍”是“停止”之意,“辞”是 “托词”“借口”之意。整句意思就可翻译成:品格高尚的人厌恶那些不说自 己想做什么事却去找借口推脱责任的人。4. 利用文言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把握句意。也就是说,在理解文言句 子时,要充分利用对应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去把握文句意思。如:“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语出谏太宗十思疏)这是一个对偶句,前后两句对应词语的词性担当的句子成分完全相同,甚至有些对应词语的意思根

4、本一样,如“望求”,都应该是想、希望之意。所以整句可以翻译成:源流不深却希望水流到很远的地方,根生得不牢固却想要树木长得高而茂盛。5. 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分析主干,“古人鸟兽”是主语,“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主语中“古人”与“观于鸟兽”是一种主谓关系。“往往”是副词,“有”是动词,作谓语。“得”就应该是宾语,看来是动词名用,引申理解为“收获”“心得”较为恰当。所以整句就可翻译成:古人对天地、山河、草木、虫鱼、鸟兽的观察,常常有所收获。6. 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

5、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去把握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如: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语出战国策魏策)“挠”一词陈述“色”,应为形容词,不能作动词,联想到“不屈不挠”,应理解为“屈服”之意。“长跪”一词古汉语是“直着身子跪拜”,这里也不例外。“谢”有多种意义:感谢、拜谢、谢绝、辞谢、告诫、谢罪等。根据前面对“挠”字的理解,应取“谢罪”“道歉”之意。所以整句应翻译为:秦王露出屈服的神色,直着身子跪拜,向他表示道歉。二. 文言翻译的原则:1. 译文忠于原文,要做到“信”。所谓“信”,也就是不能脱离原文语义,与原文语义要保持完全一样。2. 译文要符合现

6、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就是要做到“达”。所谓“达”,也就是行文通顺,意思表达清楚明白。3. 译文要体现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风格,语言要“雅”。所谓“雅”,就是要注意语言的美化,尽量用最美的语言翻译原文。小练习依据信、达、雅的原则,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惟余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三. 翻译的技法。对原文中的人名、官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可以采取保留的办法进行处理,不必 翻译。如:“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其中“大

7、中丞”就是表示官职的专有名词,翻译时采取保留的办法处理。整句可以翻译成:在这时,凭大中丞的身份担任吴县巡抚的官员是魏忠贤的亲信。2. “对”字法。对已由单音节词发展成双音节词语的,我们可以采用对译的办法处理。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其中,“求”在变成“树木”,是使动用法,变成使牢固。整句就可以翻译成:我听说想要树木长的高大,就一定要让它的根生得牢实。3. “换”字法。对有些文言词语,我们现代汉语已经不用了,而是用别的词语来替换了。如:上 例中的“闻”,现在都不单用以表示听说的意思,现在就换用“听说”一词来翻 译。4. “增”字法。对文言句子中的省略部分,翻译的时候应该为了使语句通顺

8、,必须增补出来。如:“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未足”之前省略了主语“我们”,与”后面省略了宾语“之”,翻译时应补出:对那些追求儒道却把穿得不好、吃得不好当作耻辱的读书人,我们不值得和他们议论。对于顾问中表示停顿或凑足音节的助词和部分表示陈述语气的助词,翻译的时候可以直接删除,不必译出。如:“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发语词,不翻译。6.“调”字法。对于文言倒装句,翻译的时候,必须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顺句。如:“凡人不 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这是一个定语后置句,首先顺句为:凡不能教 子女者人,亦非欲陷其罪恶。再翻译之。小练习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

9、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 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1文言文翻译练习(一)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进曰:“君退朝 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 君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 吾是以有忧色也。”注释:当,妥当。不谷:古代姓自称的谦词。逮:及,达到。王:称王。足:意动用法,以己为足,认为 足够。莫之若:没有谁比得上他。 几:接近,几乎。楚庄王谋划一件事情,做得很妥当,群臣没有谁能赶上他,退朝以后,脸上露出 忧愁的神色。申公巫臣进

10、前说道:“您在退朝之后面露忧色,这是为什么呢?” 楚王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 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现在凭我这样 没能耐的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就比不上我了,我们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 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廩丘以为养,孔子辞(1)不受,入谓弟子曰: “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2)而行。孔子布衣也,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 取舍不苟也夫! 注释:廩丘,齐国地名。万乘,指万乘大国的君主。致:招引。以为:“以之为”的省

11、略,把作为。辞(1):推辞。 之:代词。辞(2):告辞。 显:显扬,显耀。 苟:苟且,不严肃,马虎。 孔子会见齐景公,齐公送给他廩丘作为他的奉养之地,孔子推辞不接受,回去告 诉弟子说:“我听说君子有功劳才接受俸禄。如今我游说齐景公,景公没有实行 我的主张就赏赐我廩丘,他也太不了解我了。”让弟子急忙驾车,告辞后就走了。 孔子是平民,万乘大国的君主很难与他有同等的品行,夏禹、商汤、周王的辅佐 大臣也没有他显耀,这是由于他在取舍上不马虎啊!(三)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 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 乃还而视之,去而

12、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比:副词,接连地。 之:代“卖的是骏马”。 还:通“环”,环绕。 顾: 回头看。有个卖骏马的人(注意:定语后置), 接连在市场上站了三天,没有人知道他 卖的是骏马。(他)便前往拜见伯乐说:“我有骏马要卖掉它,接连在市场上站 了三天,没有人理我。希望您环绕着马察看它,离开时再回头看一下它,我愿意 付给你一天卖马的钱。”伯乐便绕着圈看看马,假装要走了又回头看看马,一天 那马的价钱(就涨了)十倍。(四)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 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

13、,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 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 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务:致力。 受:接受。 诚:确实,的确。 因:于是。 廷: 当廷,名作状。唐太宗刚刚即位的时候,致力于制止作奸犯科的官吏。一次,听人说,在办理案 件的官署、部门里,有很多官员受贿,于是(唐太宗)暗中派人(给主事官员) 用财物试验一下(这件事的真假)。主管的官吏通过属下接受了赠给他的绢帛一 匹,唐太宗非常愤怒,要下令杀掉他,裴矩进谏说:“这个人接受贿赂,确实应 该严惩。可是,是您用东西引诱人家,所以,即使对他处以极刑,在性质上也还 是属于诬陷人家犯罪,这恐怕不是

14、倡导德行、合乎礼仪的行为。”唐太宗于是采 纳了他的建议,并因此而召集百官,对百官们说:“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 肯当面顺从(我)。如果每一件事都能够这样处理的话,还用担心不能治理好国 家吗!”贞观元年裴矩辞世,赠官至绛州刺史,谥号敬。(五)木之生,或孽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 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 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 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 而荒江之漬,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 数?则其最幸者之

15、中,又有不幸者焉。注释:孽(nip)聂):树木的嫩芽。拱(gong巩):指树有两手 合围那般粗细。汩(gu古)没:沉没。漬(fn坟):水边高地。野人: 村野之人,农民。殇:未成年而死。 为:被。 患:灾祸。其:其中的。强:勉强。 薪: 动词,打柴。树木的生长,有还在幼苗时便死了的,有长到两手合围粗细时而死了的。幸而长 成可以用作栋梁的,也就被砍伐了。不幸而被大风拔起,被流水漂走,有的折断 了,有的腐烂了;幸而能够没有折断,没有腐烂,便被人认为是有用之材,于是 遭受到斧头砍伐的灾祸。其中最幸运的,在急流和泥沙之中漂流沉埋,不知经过 几百年,在水冲虫蛀之后,有形状好似山峰一样的,就被喜欢多事的人拿走,加 工做成木假山,从此它就可以脱离泥沙而且避免斧砍刀削的灾难了。但是,在荒 野的江边,像这样形状似山峰的树木有多少啊,不被好事的人发现,却被樵夫农 民当作木柴的,哪里数得清呢?那么在这最幸运的树木中,又存在着不幸呢!(六)善呼者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有客衣带 索而见曰:“臣能呼。”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 故有能呼者乎?”对曰: “无有。”公孙龙曰:“与之弟子籍!”后数日,往说燕王。至于河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