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模型解题法的构建.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0317173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模型解题法的构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物理模型解题法的构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物理模型解题法的构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物理模型解题法的构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模型解题法的构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模型解题法的构建.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高中物理的模型构建思维定势是人们在思维活动中所倾向的特定的思维模式。它是指人们按照某种固定的思路和模式去考虑问题,表现为思维的倾向性和专注性。它有消极的一面,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指人将头脑中已有的、习惯了的思维模式生搬硬套到新的物理情景中去,不善于变换认识的角度和改变解决问题的方式。但是它也有积极的一面,积极的思维定势有利于物理概念的形成和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构建物理模型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利用了思维定势积极的一面。物理学科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对于那些纷繁复杂事物的研究,首先就需要抓住其主要的特征,而舍去那些次要的因素,形成一种经过抽象概括了的理想化的“模型”,这种以模

2、型概括复杂事物的方法,是对复杂事物的合理的简化。如运动员的跳水问题是一个“竖直上抛”运动的物理模型;人体心脏收缩使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可简化为一个“做功”的模型等等。物理模型是同类通性问题的本质体现和核心归整。高中物理模型可以分为三类,即实物模型、过程模型、试题模型。接下来分别详细阐述:一、实体模型它是用来代替由具体物质组成的,代表研究对象的实体系统。这一类模型在中学物理中最为常见,如力学中有质点、刚体、杠杆、轻质弹簧、单摆、弹簧振子;热学中有弹性球分子模型、理想气体、黑体;电学中有点电荷、试验电荷、理想导体、绝缘体、理想电表、纯电阻、无限长螺线管;光学中的薄透镜、光的波粒二象性模型、原子物理中原

3、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等。这种模型教材中较常见,是研究问题时,抓住事物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建立起来的实物模型,对理解的概念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例1、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l1、l2、l3、l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解析:本题中研究对象是弹簧,题设认为弹簧质量是零,这个弹簧就是一个理想实物模型。弹簧右端都受到F的拉力,则弹簧

4、上任一点受到的拉力都为F,与弹簧左端接触物无关。要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实质,还要注意分清研究对象。由于弹簧无质量,则弹簧上受到的合力为零,即中弹簧左端受到的拉力等于F。由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知,这4种情况作用在弹簧上的力都为F,其作用效果使弹簧伸长的长度也相同,即l1l2l3l4,正确选项为D。二、过程模型把具体物理过程理想化后所抽象出来的一种物理过程,称为过程模型。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在物理学研究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首先分清主次,然后忽略次要因素,只保留运动过程中的主要因素,这样就得到了过程理想模型,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

5、动、斜抛运动、简谐运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等温过程、等压过程、绝热过程、恒定电流等,都是以突出某一方面的主要特征,忽略一些次要过程后抽象出来的理想过程,都是一种过程模型。例2、如图所示,物体B和物体C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并竖直地静置于水平地面。将一个物体A从物体B的正上方距离B的高度为H0处由静止释放,下落后与物体B碰撞,A、B、C的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各物体自身的高度及空气阻力。(1)求A与B碰撞后瞬间的速度大小。(2)A和B一起运动达到最大速度时,物体C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多大?(3)开始时,物体A从距B多大的高度自由落下时,在以后的运动中才能使物体C恰好离开地面?

6、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点在于能够识别出AB整体的运动是一个简谐运动模型,然后根据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处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三、试题模型分析题目实质上是不断寻找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虽然题目可以无限,但这些联系方式却是有限的,将这些联系方式进行分析并归纳整理,建立“试题模型”,每一种“试题模型”都有自身鲜明的特点,熟悉其特点以及有效的解决方法,当面对一道试题时,首先将其归位到某一种模型或几种模型的组合,解题就水到渠成了。以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为例,课本上就讲解了已知运动情况分析受力情况和已知受力情况分析运动情况两种类型的问题,但是围绕的试题千变万化,可以提炼出物体运动情况的定性分析、连接体问题、突变问题、分离问题、系统问题、超重与失重等题型。针对试题模型,在接下来的几讲中将作详细阐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