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读《父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有感.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0310943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读《父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有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3年读《父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有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3年读《父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有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3年读《父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有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3年读《父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有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读《父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读《父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有感.docx(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父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有感 在本书的开篇第一个标题就是。一个父亲胜过20230个教师。看到这句话,吸引了我读这本书,书中对父亲是这样说的,“父亲是什么。是一个名词,也是一个称谓;是一个家长,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是一棵大树,也是一座山峰,我看这本书由此想到了现在家庭教育的缺失,尤其是父亲教育的缺失,据我所了解,有些父亲不太热衷参与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总认为是母亲的事情,父亲们还认为家庭里父亲教育不太重要,一切有学校教育在担待。 确实,学校负有对学生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可是殊不知,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特别是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可是非常之大。如书中所提到的,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如果父

2、亲做事有条理,守规矩,小孩自然也就养成有条理,守规矩的习惯。同时父亲的果断,刚毅等等,这些意志品质都会影响到小孩的一生,所以想到很多小孩从小没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家庭难以受到正面的影响,到了学校之后,教师在这方面就会辛苦很多,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有时还要担当小孩缺失的家庭教育之责。如在铸造孩子优秀的从格魅力方面,培养孩子注重礼貌,锻造团结协作的精神,特别是小孩的情商与智商的同等地位。其实关于孩子情商的培养这一点,不仅很多家庭教育无视了,学校教育也无视了。智商可能我们大家都注意得比较多,但情商却往往不太注意培养。情商(eq)也就是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来的与智商相对应的

3、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以往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学生学习成绩也就越好。但现在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上下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有时甚至超过智力水平。人们总以为智商的上下可以预测孩子学业成绩的优劣,其实,影响个体开展的因素很多,高分低能现象非常普遍。被学校认定为组织纪律、学习成绩都差的“双差生,有很大一局部走出校门后,在事业上的成就不比学校认定的好学生差,有的甚至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书中提到“双差生这个问题确实引起了我的思考,也就是说学校教育现在学生情商培养方面是有

4、缺失的地方,为什么会出现“双差生,是什么标准把这把孩子定义为“双差生,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所谓的“双差生不再有,很多时候是我们在成功教育方面做得不够,不能够同学生分享他们的每点每滴的成功,使学生从小就受到太多的挫折,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他们就开始抱有自暴自弃的心理,从而最终被学校定义为“双差生,我们在对孩子的评价体系上存在诸多的缺陷,不能以一个孩子父亲的心去体会、去看待学生,所以才会产生我们所说的“双差生,其实在学校对学生应该建立多方面的评价,有的孩子成绩不好,但他在其他方面,比方活动方面,组织能力方面,在动手方面可能有他的优点,而这些东西往往被过于强化的文化成绩的评价给掩盖了,所以孩子体会

5、不到成功。还有孩子的一些冒失的行为可能是为了掩饰学生心理中深层的一些东西,但我们学校教育往往忽略了,给贴上一个不守纪律的标签,所以孩子最终成“双差生。 书中还提到的关于孩子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其实现在的学校教育,由于考试的因素,由于标准答案的因素,使得学生在上小学开始,创造性的思维就受到禁锢,往往一冒出点创新思维的火花就被老师给浇灭了。而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创新意识主要是指自然界和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我想创新的核心就是要有好奇心。这里我想到了媒体报到的关于国外一名家长告幼儿园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孩上幼儿园不久

6、,他奶奶指给他看户外一些圆形的东西,结果小孩答复都是字母o,小孩的奶奶因此把幼儿园告上了法庭,说幼儿园的教育有问题,把她的小孩的创造力给泯灭了,圆形的东西本来能够代表很多东西,不仅仅是字母o啊。像这样的教育在我们国家的学校教育可比比皆是,如此下去,一个国家的未来堪忧。 我从这本书中读到的东西还很多,我不仅是以家庭教育应该怎么做去读这本书的,由这本书,我更多的是想到我们现行的学校教育要改进的东西确实还很多。 第二篇:习惯决定孩子的一生希望确保孩子做到: 一是每天2023小时的充足睡眠; 二是每天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温开水; 三是每周读完1本课外书并且写出读书笔记;四是每天户外运动一小时,特别提倡与伙

7、伴一起运动;五是有一个工具箱,勤于动手动脑; 六是每天看电视和上网不超过一小时; 七是在家里要有一个劳动岗位或负责的任务;八是学会设定目标和制定方案,并且检查落实;九是培养至少一项兴趣爱好; 十是每天与父母面对面交流半小时以上。 第三篇:父母决定孩子的一生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孩子不爱去幼儿园,每天送幼儿园都又哭又闹 孩子胆小,怕生人,不爱说话,也不爱跟同学玩,甚至有轻微的忧郁症孩子自制力差,光知道玩游戏,不爱学习,一提到学习就讨价还价孩子平时成绩很好,但是一上考场就考砸,越来越没自信 孩子在学校被同学嘲笑娘娘腔,很苦恼,不知怎么抚慰 孩子无论做作业还是其他事情总是磨蹭、拖拉、丢三落四,永远得

8、要大人跟在屁股后头提醒 到底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为什么,当在孩子出生时内心充满了喜悦和骄傲的父母,在仅仅过去几年之后,心头肉变成了心头刺,无比开心变成了无尽闹心, 无上骄傲变成了无地自容,甚至感觉生不如死。 其实,作为一名从事亲子教育多年的专家,我想告诉大家的是: 做父母也需要取得“资格证。 不懂得孩子,就培养不好孩子。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连老母鸡都会做。 但是如何去爱,却是一门伟大的学问。 我们没有受过任何职业训练,完全无证上岗, 而一旦上岗,我们却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可以做父母, 于是许多家庭冲突、人生悲剧就不可防止地发生了 同时,作为一名母亲,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从事教育20多年的经验心得

9、,我还要告诉大家的是:其实我们是绝对完全可以做到: 我们即便不能给孩子创造优越的条件,但我们完全可以塑造他的优秀性格。我们即便不能给孩子提供高贵的出身,但我们完全可以培养他的良好习惯。我们完全能让孩子真正赢在起跑线上,为他将来成功铺下最重要的第一步。我们完全应该在岁后以孩子为荣,人过40岁后,大家比的就是孩子了。确实,没有一项事业比创造优秀的孩子更伟大。 您任何成功都不能弥补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失败。 我衷心希望所有的家庭都幸福美满, 那种“小时把孩子养成“宠物,长大把孩子逼成“废物的悲剧不再重演。 孩子就是我们生命的全部。我们的一切。 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我们一辈子只当一次父母。 我们不可能像我

10、们父母那辈人,心存侥幸,慢慢摸着石头过河, 期待“东方不亮西方亮,万一这个孩子没长进,还能指望另一个。 而我们只能“孤注一掷。 一个孩子成功了,就是20230%成功。 一个孩子失败了,就是20230%失败。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不要等到孩子已无可救药,才懊悔不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 第四篇:读好父母决定孩子的一生+有感读好父母决定孩子的一生有感 教育孩子是一件特别不容易的事情,稍不小心就会走上歧路。这是我做幼师的最大感触。最近有幸读了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我如获珍宝,如饥似渴地读起来。 这本书是由著名的亲子

11、教育专家陆惠萍老师写的,陆老师25年来一直致力于亲子教育的实践和研究,见解独到,感悟深刻,其教育理念和方法不仅适合父母,更适合作为幼师的我们。陆老师在书中提到父母的习惯直接的影响孩子。习惯好坏影响一生成败。多一个好习惯就会多一次成功的时机,多一份成功的信心。好习惯是决定孩子一生命运的关键。做为幼师,我平时知道锻炼小朋友各方面的能力,也知道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是一些看起来微缺乏道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好的习惯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做人或者处世中均能表达。它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贯穿于生活的每个细节,从而主宰着人的一。对于孩子来说,要成就学业、事业,要拥有美好的人生,必须养成良

12、好的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生活的一切都会变得顺其自然。但习惯也有好习惯与坏习惯之分。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人容易受到别人的尊敬,使别人更愿意与他相处。具有良好习惯的人不会抱怨社会,不会抱怨人生,不会认为生活枯燥无味。具有坏习惯的人只会一味埋怨,不懂进取,这样的人不会讨人喜欢。因此我们要培养好习惯,改正坏习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更清楚地知道我为人师、为人母在培养孩子习惯的道路上应该怎么样做,并且反思了自己的缺乏,从而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需要怎样去完善自己。 孩子就像一块没有雕琢过的玉石,作为父母,作为老师,我们的责任重大。陆老师讲到: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其实老师也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老师

13、的言行习惯直接会被孩子复印,所以我们父母千万不要增加孩子的错误记忆。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话“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能也。老师应该以身作那么,将爱的细节感染孩子,将爱的行为传达给孩子。我以前在教育幼儿园小朋友时,经常说“你不要不要,“这是不对的,有时还会很重地批评小朋友。看完这本书,我才发现我做错了许多。孩子小,犯错是难免的,教育批评也是必须的,但批评要针对某件事,最好不要反复提起,以免加强孩子对不好事件的记忆。我们应该多给孩子做正面的引导,多树立身边的典范,用身边的事例去影响他们。 作为父母,作为幼师,我要用科学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用实际行动来感染我们的孩子,用耐心去扶好孩子人生路程的每一

14、步。 第五篇:好父母决定孩子的一生读后感悟采撷反思成珠华 读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有感 众所周知古今中外的神童们。甘罗12岁做宰相,曹植7步能写诗,白居易1岁识字,6岁作诗,16岁名扬天下,日本的三轮光范,2岁开始写日记,11岁翻译詹天佑传莫扎特五岁作曲,6岁主演音乐会,德国数学家高斯3岁掌握心算,5岁便能解复杂方程式3岁看大,7岁看老,很多优秀的人才,从小表现就与众不同。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大家们是这样说的。卢梭曾言,父母是他们子女最早的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斯特娜夫人认为,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父母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做孩子的表率。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全

15、面开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典范中怎样认识人与人的关系。 教育孩子的第一场所是家庭,教育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是家长。人的一生有很大一局部时间是在自己的家庭中度过的,孩子能产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是否进行正确的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最重要的生长环境,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中国的一句俗语“有其父,必有其子,印证了父母的行为处事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你的复印件 孩子就像一块没有雕琢过的玉石,作为父母,作为老师你应该怎 样做。父母的言行习惯直接会被孩子复印,所以我们父母老师千万不要增加孩子的错误记忆。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话“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能也父母做的好才可以提高父母对孩子的内在感觉所以“教的意义就是上所做下所孝。没有哪一位父母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雕琢成一堆垃圾废物,相反,都希望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