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环境保护.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0309737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环境保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环境保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环境保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环境保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环境保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环境保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环境保护.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大气环境保护巩固夯实基础一、全球变暖1.表现: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0.60.9 。2.人为原因: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等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加上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3.影响(1)引起海平面上升,对低地国家和地区构成直接威胁。(2)引起世界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导致各地经济结构的改变。4.防御措施(1)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2)采用新能源。(3)保护森林,植树造林。(4)要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二、臭氧层破坏1.原因:人

2、类大量使用消耗臭氧的物质。如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加。2.危害: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使全球变暖。3.解决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加强国际合作。三、酸雨的危害1.定义:一般把pH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2.成因:工厂、交通工具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这些酸性气体在大气中缓慢氧化,分别形成硫酸和硝酸,随雨、雪等落到地面,形成酸雨、酸雪、酸雾等,统称酸雨。3.我国的酸雨(1)类型:以硫酸

3、型酸雨为主。(2)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地区,重酸雨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4.危害(1)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2)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3)危及人类健康。(4)腐蚀建筑物等。5.防治(1)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是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径。(2)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理解要点诠释考点 三类大气环境问题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果解决措施全球变暖自然原因:气候的变化人为原因: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毁林海平面上升:海水温度上升膨胀;极地冰雪融化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率,采用新能

4、源,保护森林植被特别是热带雨林;加强国际合作臭氧层空洞自然原因:太阳活动人为原因:冰箱、空调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加强国际合作,减少氟氯烃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酸雨人为原因: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硫酸型酸雨自然原因:我国南方地区土壤、大气中灰尘颗粒呈现酸性,南方多山地丘陵,酸性气体不易扩散河湖水酸化,鱼类生长繁殖受影响乃至死亡土壤酸化危害植被和农作物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最根本途径是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中硫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洁净煤技

5、术、清洁燃烧技术难点一 全球气温升高的原因及后果难点二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影响及解决措施链接注意 全球合作的意义 (1)原因: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是不受国界限制的,任何一个国家的污染物造成的危害都是全球性的。 (2)发达国家对全球大气污染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应在大气环境保护方面承担更多的义务。 (3)国际公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共有150多个缔约国;京都议定书等。诱思实例点拨【例1】仔细阅读“1989年世界环境日宣传画”,完成下列问题。啊,地球出汗了!(1)这幅画所揭示的全球主要环境问题是_。(2)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_。(3)上述问题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解析:题中“地球出汗了”意思就

6、是全球气温升高。气温升高的原因又要紧紧围绕图中出现的地理现象去思考,不能泛泛而谈。导致“地球出汗”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等工业废气大量增加,产生的“温室效应”和滥伐森林,环境生态系统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削弱。答案:(1)全球气温升高(2)二氧化碳等工业废气大量增加;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放煤烟、粉尘、二氧化碳等;大量砍伐森林(3)首先是南极洲和格陵兰岛的大陆冰川和亚欧大陆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地球上的陆地面积减少;其次,全球气温升高,全球年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气候将变得干旱讲评:本题是1989年高考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让学生思考“地球出汗了”的原因以及造成的

7、后果。本题要求学生掌握温室效应的相关知识:温室效应的表现、产生的主要原因、导致的后果。第(2)题容易出现错误,让学生阐述全球气温升高的原因,往往不能紧紧围绕图中出现的地理现象去思考,而只是泛泛而谈。在讲评和复习中要引导学生用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同样全球变暖在带来灾害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好处:使中纬度地区冬季寒冷程度有所降低,减少取暖费用;使中纬度地区作物在温度升高不太大时增产等。【例2】下图是“欧洲某年降水pH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下述各国中,图示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两个国家是(把选定国家的代码填在横线上):_、_。A.西班牙 B.瑞典 C.德国 D.冰岛 E.意大

8、利(2)产生该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是_。(3)该环境问题对非生物界造成的主要危害是_。对生物资源造成的主要危害_。解析:本题是2000年吉、苏、浙文科综合测试题的一道读图题,该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图。图中曲线表示的是降水的pH,当降水的pH小于5.6时,所降的雨水为酸雨。其形成原因是人类向大气排放大量的硫和氮的氧化物。形成酸雨,危及动植物生长,对建筑物进行腐蚀。因此图中实际反映了一个环境问题酸雨,即pH越小,酸雨危害程度越严重。答案:(1)B C(2)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排入SO2、NOx等酸性气体(3)腐蚀建筑物、损毁文物古迹等 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土壤酸化,危

9、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讲评:首先要引导学生仔细读图,根据题目的要求重点分析图中的两种信息:等值线的数值以及国家的分布位置。分析该环境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时,如果让学生通过联系学过的化学知识来理解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同时利用比较法与其他大气环境问题的成因进行比较,会产生更好的效果。【例3】(2004辽宁、广东高考,13)近些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种情况是由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读图并完成下列问题。(1)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 )A

10、.北极上空 B.南极上空 C.赤道上空 D.北大西洋上空(2)臭氧层位于( )A.对流层顶部 B.对流层与平流层交界处C.平流层中 D.高层大气中(3)臭氧层能够大量吸收( )A.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B.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C.地面辐射 D.大气辐射解析:从图示经纬度范围可看出,图示地区位于南美洲南端,全球臭氧量最低值出现在南极地区的春季。从第(1)题四个选项看,A、C、D都与图示区域距离遥远,故正确答案为B。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因其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从而对地球生物起到保护作用。导致平流层中臭氧量减少的人为原因是人类活动大量排放氟氯烃化合物,因此从保护臭氧层的措施来看,减少人类活动影响是最重要的。答案:(1)B (2)C (3)A讲评:此组试题考查学生对臭氧层及臭氧空洞的位置、臭氧层破坏原因及保护的掌握。如果对臭氧层的位置及臭氧层破坏的原因不理解,第(2)题易出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