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0309064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毕 业 论 文题目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姓 名:刘凯 学 号:1514001455039 专 业:行政管理 入学时间:2015。09 指导教师:程老师 教 学 点:古交目录内容摘要、关键词 1大纲2一、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 3(一)农村义务教育程度普及程度高 3(二)建立了相应的教师培养体制 3(三)形成了完善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4(四)加强了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4二、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问题 4(一)财政投入仍然不足 4(二)农村义务教育目标错位 4(三)教师引入渠道狭窄,师资结构不合理 5(四)社会、家庭和其他因素的

2、影响 5 1、应试教育的缺陷,加大了学生的厌学心理5 2、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6 3、经济压力大,促使学生辍学6三、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对策 6(一)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资力度 6(二)正确引导义务教育发展方向 6(三)健全教师培养机制,完善师资结构 7(四)改变观念,提高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7总结: 8参考文献: 9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推行与不断深入,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我国教育事业也进入一个新的改革和发展时期,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要以发达的教育事业为前提.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国家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视,并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3、制定相应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大力支持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立足于国家目前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剖析相关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教育经费体制;师资队伍;教育发展机制.1提纲我国是拥有9亿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对农村人口的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往的实行义务教育都不是真正完全免费的全民义务教育。根据国务院的部署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将实现免收学杂费,这一项举措被人们誉为政府的最大政绩。但这项工作在实施中肯定会出现许多问题,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调整政策。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正确

4、认识和研究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农村未来教育的发展前景,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一、 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 (一) 农村义务教育程度普及程度高 (二) 建立了相应的教师培养体制 (三) 形成了完善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四)加强了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二、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问题 (一)财政投入仍然不足 (二)农村义务教育目标错位(三)教师引入渠道狭窄,师资结构不合理 (四)社会、家庭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三、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对策 (一)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资力度 (二)正确引导义务教育发展方向 (三)健全教师培养机制,完善师资结构(四)改变观念,提

5、高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正文: 一、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自1986年国家出台义务教育法以来,中国农村的教育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2006年国家重新修订了义务教育法,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从根本上扭转了农村教育落后的情况。(一)农村义务教育程度普及程度高国家义务教育法自1986年出台以来,农村教育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严峻.2000年,国家宣布如期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任务,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2002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8.6和90%。全国有2598个县实现了“两基目标,占总县数的90%。2004年,中央党校

6、经济学教研部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调查课题组”先后奔赴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调查。发现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辍学率出现了较大反弹,并不是2002年统计所说的小学和中学入学率分别达到了98.6和90,辍学率远远高于普九所规定的3,在很多地方达到了6%以上,一些农村学校不惜采取造假的办法来完成“普九任务,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2007年国家实行对农村公办中小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极大的缓解了农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降低了学生辍学率。(二)建立了相应的教师培养体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5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

7、(试行)。会议决定,该办法经进一步修改后公布实施。2009年8月国务院公布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明确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等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要求免费师范生一般要回到生源所在省份的中小学任教10年以上。免费师范生可享受在校四年期间免学费、免住宿费、领取生活补助费;在师范生毕业以后,国家保证,只要他们到中小学工作就有编有岗,由省级政府统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方面具体落实;在任教农村服务的两年期间,可选择就读在职的教育硕士研究生。 国家通过提供免费培养教

8、师人才的途径,增强农村师资力量的队伍建设。(三)形成了完善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2006年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规定了农村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分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体制。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国务院规定分项目、按比例分担。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的范畴。该机制的确立,保障了农村教育经费的来源和统筹安排。(四)加强了农村师资队伍建设2008年起国家针对农村教师的匮乏,实行“特岗教师”制度。特岗教师是中央实施的一项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政策,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学校

9、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创新农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该制度的建立,为广大农村学校提供了巨大的师资人才,提升了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二、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问题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举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凸显出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财政投入仍然不足在2006年召开的义务教育法修订会议中,提出要在2006年至2010年5年内,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累计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182亿元,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

10、供免费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虽然国家增大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但作为一个拥有9亿人口的农民大国来讲,财政投入力度仍远远不足,许多偏远山区经济条件落后,学校的基础设施较差,很难在短时间之内获得大的提升。(二)农村义务教育目标错位农村教育的最大问题,是教育目标的错位。长期以来,农村教育按葫芦画圈的照搬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这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在国家实行高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下,由于在学校硬件、师资水平和资讯等方面的劣势,农村大学入学率,只有城市学生的十几分之一乃至几十分之一。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苦读九年(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只能回乡务农,因为缺乏生活技能,进城打工没门,搞二三产业无

11、路,只好在家里闲着。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很快融入当地的经济活动,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三)教师引入渠道狭窄,师资结构不合理首先,2007年5月我国推出了以北京师范大学为首的5所重点师范大学免费培养教师人才到农村任教,以缓解农村学校教师不足并提高农村学校教师整体素质。但面对中国9亿农村人口子女教育的需要,不管从数量上、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当代农村义务教育的需要.其次,从师资力量上来看,城市和乡村的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相差不大,但是城市的小学教师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要超过农村。在初中教师队伍中,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村初中教师的学历平均合格率低于城市的初中教师学历平均合格率。城市具有大

12、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初中教师是农村的两倍.此外,在地区之间,师资力量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东部地区的教学质量较好,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也比较高,基本上可以跟城市相比.但在西北地区一些极为偏僻的地方,由于经济及其落后,教师的月工资只有几百元。所以,学生只能聘请一些民办教师,这些教师常常身兼数职,同时教授多门课程,使得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此外,从教师负担学生的数量来看.城市和农村的小学专职教师负担学生的数量都呈下降趋势,这有利于老师更有针对性的教授课程,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但在初中教育方面,农村的中学专职教师负担学生的数量要高于城市初中教师负担学生的数量,这不利于中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四)社会、家庭和其他

13、因素的影响近几年,农村学校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各个年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流失,尤其是初中阶段尤为严重,令一些学校到了难以维持的地步。学校。社会,经济,家庭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居高不下。农村中小学生辍学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这几个原因相互交织,决定了这一社会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解决。1、应试教育的缺陷,加大了学生的厌学心理在课改数年后的今天,扔把应试教育作为升学,评价教师业绩,衡量学校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使片面追求升学率成为学校工作轴心,成为广大中小学生的无形压力,造成许多学生心里失衡,目标迷茫.分数的竞争,家庭的压力使部分升学无望的学生不堪胜任,对读书产生惧怕心理,学生经历了几次考试失败体验并逐渐积累,就会形成“我不行”的自卑心态。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证”很难得到教师的帮助.久而久之,他们无法承受考试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只有选择辍学.2、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组织“城市中心”的倾向较为严重,没有充分考虑农村学校,尤其是贫困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无法帮助那些不能继续升学的学生适应农村生活。而且农村初中升学率低,约在30-40%,大部分农村初中毕业生要走向农村或其他劳动岗位,而现行的农村教学内容仍围绕升学考试组织,根本不适应农村初中的实际情况。许多升学无望的学生感到学校里学的东西对他们无用,而有用的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