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杞教授简介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030704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杞教授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施杞教授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施杞教授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杞教授简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施杞导师简介一、基本情况: 施杞,男,70 岁,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及上海市名中医,香港大 学名誉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中 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及脊柱病研究所、国际华人骨研学会联 合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班导师,荣获国 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原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2006年被 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2007 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首批 “中医骨伤名师”称号,并被文化部任命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 传承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上海中医药学会会长、

2、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会长、 中华中医骨伤科学会、世界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名誉会长、国家药品审评委员会委 员、国家科技部评审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咨询专家、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 规划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施杞教授从事骨伤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积极探究损伤的病因病机, 传承石氏伤科气血理论,融汇各家学说,强调“扶正祛邪,调治结合,以人为本”的 整体观和辨证施治,在石氏伤科的“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痰 瘀兼顾、肝脾肾同治”的内伤治疗原则;在坚持继承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并积极引 入现代科学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慢性损伤修复的基础与

3、应用研究,特别是在 中医药防治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损伤等方面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提出了 “动力失衡为先,静力失衡为主”是颈椎病发病力学基础的观点,先后建立了“脊柱 痹证病理模型”、“脊柱力学失衡性颈椎病模型”、“脊髓型颈椎病模型”等,并通过病 理解剖学研究,提出了“咽喉炎是颈椎病的发病因素之一”论点,被国内同行认同。先后主持召开了18次全国骨伤科学术交流会及10次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228 篇,主编骨伤科学、伤科集成、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实用中国养 生全书等专著26部。担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5年制规划教材中医伤科学 的主审和 7 年制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教材

4、中医骨伤科学临床研究 主编。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上海市 科技攻关重点项目、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等 30 余项,并参加国家“973”项目, 先后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国家教育部直推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中华中医药 科技奖一等奖各 1 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华 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 15 项。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中医骨伤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 31 名,硕士研究生37 名,指导博士后4 名,带高徒7名。曾先后应邀去美、英、日、德 等国及港台等 18个国家和地区访问并进行学术交流。二、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脊柱及骨关节退变性疾病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三、对进站博士后的要求 中医、中西医结合各个专业或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各个专业;具备良好的科研思路; 英语基础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