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二部分题型7化学实验基础测试含解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0304842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二部分题型7化学实验基础测试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二部分题型7化学实验基础测试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二部分题型7化学实验基础测试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二部分题型7化学实验基础测试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二部分题型7化学实验基础测试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二部分题型7化学实验基础测试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二部分题型7化学实验基础测试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型7化学实验基础传统文化与化学实验1(2019华南师大附中测试)本草纲目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请你分析并对比此方法与分离下列物质的实验方法在原理上相同的是() A甲苯和水B硝酸钾和氯化钠C食盐水和泥沙 D苯和溴苯解析:由题意可知,烧酒的制造工艺利用了蒸馏的方法,蒸馏是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甲苯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A项错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可用降温结晶和重结晶的方法分离,B项错误;泥沙不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食盐水和泥沙,C项错误;苯和溴苯

2、互相溶解,且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D项正确。答案:D2(2019石家庄一中模拟)北宋梦溪笔谈记载:“解州盐池方百二十里浊水,入卤中,则淤淀卤脉,盐遂不成”文中描述现象与以下过程原理最为相近的是()A电解食盐水得到烧碱B豆浆加盐卤制作豆腐C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得到沉淀D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解析:这段古文的意思是:解州盐池方圆120里。浊水一旦流入卤水中,就会淤积堵塞盐卤矿脉,便不能产盐了。卤水中主要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盐,是电解质溶液,而浊水属于胶体,当胶体遇到电解质时便发生聚沉,是物理变化。电解食盐水得到烧碱是电解原理,故A项不符合题意;豆浆加盐卤制作豆腐,是胶体的聚

3、沉,B项符合题意;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得到沉淀发生化学反应,C项不符合题意;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是生成碳酸钙沉淀,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B常用仪器与基本操作3(2019广东化州二模)用下列实验方案及所选玻璃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所选玻璃仪器A除去KNO3中少量NaCl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酒精灯、烧杯、玻璃棒B证明HClO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同温下用pH试纸测定浓度为0.1 molL1NaClO 溶液和0.1 molL1CH3COONa溶液的pH玻璃棒、玻璃片C检验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向蔗糖溶液中加入

4、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再向其中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试管、烧杯、酒精灯、滴管D配制1 L 1.6%的CuSO4溶液(溶液密度近似为1 g/mL)将25 g CuSO45H2O溶解在975 g水中烧杯、量筒、玻璃棒解析:A项,二者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冷却结晶后过滤可分离,则玻璃仪器还需要漏斗,错误;B项,NaClO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pH试纸测定浓度为0.1 molL1NaClO溶液的pH,则不能确定pH大小,不能比较酸性的强弱,错误;C项,银镜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在加入银氨溶液之前需要加入NaOH溶液中和未反应的酸,错误;D项,1 L 1.6%的CuSO4溶液(溶液密

5、度近似为1 g/mL)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是0.1 mol,溶液的质量是25 g975 g1 000 g,25 g CuSO45H2O中硫酸铜的物质的量是0.1 mol,正确。答案:D4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中的药品使用正确的是()解析:配制溶液时,液面离刻度线23 cm时,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A错误;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硝酸能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沉淀,故不能证明非金属性:CSi,B错误;碳酸氢钠溶液能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C正确;二氧化硫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D错误。答案:C5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B

6、中和热测定实验的量热计中有少量水不影响测定结果C中和滴定实验中,用待装溶液润洗滴定管以减小实验误差D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测定实验中至少用托盘天平称量3次解析:洗净的容量瓶不可放进烘箱中烘干,A项错误;量热计中的水会吸收中和反应放出的部分热量,导致测定结果偏低,B项错误;中和滴定实验中,用待装溶液润洗滴定管以减小实验误差,C项正确;该实验中至少需用托盘天平称量干燥的空坩埚质量、反应前盛有硫酸铜晶体的坩埚总质量、冷却后CuSO4和坩埚总质量、再次冷却后CuSO4和坩埚总质量,故至少需用托盘天平称量4次,D项错误。答案:C6为了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实验环境,实验操作者都必须遵守

7、安全操作规程。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不是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的是()A完成银镜反应实验后的废液,可先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B使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溴时,振荡后需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C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时,用食指顶住装水的容量瓶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将瓶倒立D取出试剂瓶中的NaOH固体,发现取量过多,又把过量的试剂放回试剂瓶中解析:银镜反应实验后的废液中含有银,不能直接倒入水槽中,A项不符合题意;萃取时,若振荡后不及时放气,则会导致漏斗内压强增大,有爆炸的可能,B项不符合题意;C项为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的操作方法,C项符合题意;多余的试剂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中,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C7下列叙

8、述正确的是()A操作导致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小B用装置除去CO2中的HClC实验可观察铁钉的吸氧腐蚀D实验记录的读数为12.20 mL解析:选项A,定容时,俯视读数,所配溶液体积偏小,溶质质量不变,浓度偏大,错误;选项B,CO2可以被碳酸钠溶液吸收,除去CO2中的HCl,应用饱和NaHCO3溶液,错误;选项C,左侧试管中铁钉发生吸氧腐蚀,造成试管内压强减小,右侧导管中形成一段红色水柱(红墨水进入导管),正确;选项D,滴定管刻度从上到下,数字增大,应是11.80 mL,错误。答案:C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检验与鉴定8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

9、下口放出B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须经烘箱烘干后才可使用C配制0.5 molL1 480 mL的NaOH溶液需称量9.6 g NaOH固体D某溶液中滴入2滴K3Fe(CN)6溶液生成具有特征蓝色的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解析:苯的密度比水小,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溴的苯溶液在上层,应将其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A项错误;中和滴定时,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经过烘干不影响测定结果,B项错误;配制480 mL NaOH溶液应选用500 mL容量瓶,需称取的NaOH固体的质量为0.5 molL10.5 L40 gmol110.0 g,C项错误;根据Fe2能与Fe(CN)63形成Fe3Fe(C

10、N)62蓝色沉淀知,D项正确。答案:D9如图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能实现目的的是()选项中试剂中试剂目的装置A澄清石灰水足量酸性KMnO4溶液检验SO2中是否混有CO2B溴水NaOH溶液除去CH4中混有的C2H4气体C饱和Na2CO3溶液浓硫酸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D澄清石灰水CuSO4溶液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2和H2O解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应先通过高锰酸钾除去二氧化硫再检验二氧化碳,A不能实现目的;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可用溴水检验乙烯,B能实现目的;二者都与饱和Na2CO3溶液反应,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杂,C不能实现目的;不能检验是否含有水,应用硫酸铜粉末检验水

11、,然后再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D不能实现目的。答案:B10(2019福建三明一中月考)现有一瓶标签上注明为葡萄糖酸盐(含钠、镁、钙、铁元素)的复合剂,某同学为了确认其成分,取部分制剂作为试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已知:控制溶液pH4时,Fe(OH)3沉淀完全,Ca2、Mg2不沉淀。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根据现象1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NaB根据现象2可推出该试液中并不含有葡萄糖酸根C根据现象3和4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Ca2,但没有Mg2D根据现象5可推出该试液中一定含有Fe2解析:由于向试液中加入了NaOH和Na2CO3溶液,故不能确定原试液中是否含有钠离子,A项错误;无论试液中有没

12、有葡萄糖酸根离子,都无银镜生成,因为葡萄糖酸根离子中不含醛基,B项错误;滤液中加氨水无沉淀产生,说明无镁离子,加入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有钙离子,C项正确;试液中可能含亚铁离子,也可能只含铁离子而不含亚铁离子,D项错误。答案:C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11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事实结论A将SO2通入含HClO的溶液中生成H2SO4HClO酸性比H2SO4强B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铝箔表面氧化铝熔点高于铝CSiO2可以与NaOH溶液或HF溶液反应SiO2属于两性氧化物D将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SO2具有漂白性解析:将SO2通入含HClO的溶液中生成H2SO

13、4,是因为HClO具有氧化性,A项错误;铝箔表面的氧化铝熔点高于铝,故铝箔加热熔化但不滴落,B项正确;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C项错误;将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是因为发生反应:SO2Br22H2O=H2SO42HBr,说明SO2具有还原性,D项错误。答案:B12(2018沧州质检)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或解释A向两份4 mL 0.2 molL1酸性KMnO4溶液中分别滴加2 mL 0.01 molL1和0.02 molL1草酸溶液滴加0.02 molL1草酸溶液的先褪色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B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非金属性:C

14、lSiC将Fe(NO3)2晶体溶于稀硫酸,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Fe(NO3)2晶体已变质D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固体溶液红色变浅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解析:A项,KMnO4与H2C2O4反应关系式为2KMnO45H2C2O4,选项中KMnO4过量,溶液不能褪色,错误;B项,该实验只能说明盐酸酸性强于硅酸,比较非金属性要通过比较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来进行判断,错误;C项,将Fe(NO3)2晶体溶于稀硫酸,溶液中存在H、NO,NO可将Fe2氧化为Fe3,加KSCN溶液变红色,故不能判断Fe(NO3)2是否变质,错误;D项,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固体,

15、Ba2与CO反应生成BaCO3沉淀,CO减少,溶液颜色变浅,说明溶液显碱性与CO有关,即溶液中存在CO的水解平衡,CO减少,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碱性减弱,D项正确。答案:D13下列无法达到实验目的的是()解析: A项,NH4Cl和NaOH溶液加热时生成NH3,NH3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能达到实验目的;B项,制取乙酸乙酯时,应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乙醇,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项,该装置中发生反应:CaCO32HNO3 = Ca(NO3)2H2OCO2、NaHCO3HNO3=NaNO3H2OCO2、Na2SiO3H2OCO2=Na2CO3H2SiO3,根据“强酸制弱酸”,可得酸性:HNO3H2CO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