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0303207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1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教学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备课时间:9月27日上课时间:9月30日授课人

2、:和世营【课前预习及小组活动任务】一. 课前预习作业1. 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使用牛耕都在 时期,到了 时期,它们的使用范围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和推广。2 我国有关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在 一书中,书中记载了 已经使用铁农具耕种土地。3 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指的是 。4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 在岷江修筑的 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5 春秋时期以前,土地的所有权属于 所有。6 春秋以来,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是由于 。7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8 战国时期变法效果最显著的是 。9 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国国君是 。10 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是 。11

3、 战国时期,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和 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12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的作用有哪些?13 简述都江堰的历史作用。14 简述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15 简述战国时期变法的共同作用。二. 小组活动任务1 小组成员合作从本课内容中找出春秋战国时期变革的具体事例。2 思考一下,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教学过程设计】课前预习作业检查(5-10分钟)按照布置分配好的小组对预习作业进行检查,通过小组竞赛加分的方式进行。导入新课设计(2-5分钟)导入设计一:今天我们要学习大变革的时代,说到变革,我们今天就处在一个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时代;而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

4、战国时期,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剧烈变革时代。那么,春秋战国时期都发生了哪些变革呢?根据小组活动任务1,让各小组找出春秋战国时期变革的具体事例,教师总结导入新课。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生产力的发展变革(因)兴修水利土地转化为私有,奴隶主转化为封建主 生产关系的发展变革(果)各国变法,封建制度确立 导入设计二:从讲述教材导入框的故事导入新课。 导入设计三:回忆上节课教学内容,教师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语言:我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正式这一特殊的新旧交替,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成为我国历史上一次剧烈的社会变革时期。那么在这一时期,为什么会出

5、现旧的社会制度瓦解和新的社会制度形成的情况呢?下面我们就从本节内容中寻找答案。讲授新课(20分钟)讲授新课前教师对本节课来那个大部分教学内容的关系以图表形式进行整体概括。然后依据图表,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对教学知识进行讲解。铁器和牛耕的运用 生产力水平提高(因)兴修水利 私田出现,奴隶主转化为地主 各国进行变法,确立了封建统治 生产关系发生变革(果) 封建社会形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知识对其优越性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得出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生产力发展的巨大进步,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兴修水利。指出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经济部门是农业,农业的发展里不卡水利

6、建设,因此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兴修水利。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水利工程就是秦国的都江堰。通过提问学生问题,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以及兴修水利,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日益繁荣。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经济关系也在悄然的发生变化。教师提问学生:传统的经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依据教材对学生回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并由此导入下一个问题“商鞅变法”的学习。教师对秦国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进行简单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商鞅变法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历史趋势的,从中领悟到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确立封制度,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公元前35

7、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提问: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如下: 奖励耕织经济发展国富奖励耕战 奖励军功军队战斗力增强兵强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当然,变法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商鞅本人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动脑筋”部分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商鞅虽遭车裂,但新法未败,最终实现了秦国由落后到强盛的巨大飞跃。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让我来回顾一下封建制度是怎样一步步确立起来的。问题:按照因果关系排列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的过程(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制度确立各国掀起变法运

8、动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广,生产力水平提高私田大量开垦,新的剥削方式出现封建地主和农民两个阶级出现A. B. C. D.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由此可见,推动封建生产关系出现和确立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使封建制度确立,在新的制度中,农民和地主两大阶级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我国从奴隶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学生回忆旧知识,回答教师问题;学生依据教材内容回答教师问题。通过提问加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从教材中得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学生了解相关的拓展知识,以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学生分组讨论,从争论中得出正确认识

9、。学生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得出正确答案,同时使学生串联本节内容,认清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课堂小结春秋战国时期,既有上节课我们所学习的金戈铁马的场面,也有本节课所学习的发展生产、纷纷变革的生机勃勃的场面。与此同时,在思想领域还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百家争鸣的场面。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就是大变革。【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前秦史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但是第6、7课是一个难点,学生不易从总体上去把握。如: 西周(镐在西)周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东周(洛在东)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所以在讲解或课后小结时要注意用知识网络的方式进行呈现,这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体把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