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现代文阅读.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0303129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现代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现代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现代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现代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现代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现代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现代文阅读.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现代文阅读考點透析及技巧解構【现象透析】 从最近十年的中考试题来看,B卷课外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以记叙文为主,满分18分。不少考生在此失分较多,究其原因,根本在于没有掌握科学的、规律性的答题技巧和方法。我们认为,现代文阅读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本专题采用“各个击破”的原则,按计划、按步骤的解决阅读题中的“疑难杂症”,使学生减少失分量。另外,我们在每个小专题的前面,安排有国学经典素材,既陶冶学生的情操,又避免使课堂陷入枯燥无味的境地。【考点总结】 1、为何以此为题目?以此为题目的妙处是什么?这个题目如果放在前面,只要答出文章主要描写对象,也可能是线索,或答出具体特征等就基本到位了,主要还是

2、答基本义和引申义;如果这道题目出在后面则除了答出上述内容外,还必须结合全文答出题目的蕴含义、象征义,才有望得满分。放在后面分值加大,不能只从单一角度而要从多角度答题。如2002年第21题“从全文看,题目亲近自己的双腿的含义是_。”一个角度是表面义,“用自己的双腿走路”;另个角度是人物品质,“用自己的力量挣来坦荡而快乐的生活”。一个好题目往往从文章内容和主题的角度来思考,既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基本内容,又能显示主旨。 2、如何赏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主要指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品质又是以其表现作依据的,因此又要具体地看文章写了人物的哪些表现(事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如现代文阅读敲雪,

3、分析文中的父亲的人物形象。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关爱子女、重视教育的好父亲,从他精心照料果树,只为能用卖果子的钱送孩子上学就可以看出来;同时他又是一个具有坚韧、吃苦耐劳品质的人,从他一夜未眠,冒着大雪给果树敲雪的行为可以看出。 3、词语理解型:(1)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2)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3)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4)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即“六比

4、较”:比较范围的大小、比较词义的轻重、比较搭配习惯、比较构成成分、比较词性功能、比较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 4、句子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在文章开头:(1)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5、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可结合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景中藏情此为散文中的描写,而在小说中的描写主要有衬托人物的心情,交代故事发生背景,推动

5、故事情节的发展,最后的景物描写一般都有象征意义,比如课文药之结尾。注意结合具体的题目。此外有渲染(烘托)气氛、衬托情感或主旨、表现人物品质、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揭示人物心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补充: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举例或列举:具体实在,易于被读者接受,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白描:文字简练,不加学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 6、人物形象的分析:首先,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

6、行动、心理等。每一神态、动作或语言的描写要与所表现出的优秀的品质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写中揭示的内涵,即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 7、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8、语言特色: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

7、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 、“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夏之绝句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附: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 (1)、朴实无华 (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 (3)、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 (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 (5

8、)、文字洗练,意境深邃 (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 (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 (8)、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 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 (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 (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 (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 (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 (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 (10)、深

9、婉隐约,耐人寻味 (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 (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9、句子理解型:一是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点明所用修辞手法。(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句内容分析每一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具体如下: 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

10、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 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

11、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注意和思考 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 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如1998年第29题即可答为:运用反

12、复的修辞手法,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强化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中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附: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 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一方面可使语言幽默,另一方面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表现力。 10、写作手法及作用: (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答

13、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1) 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14、(5) 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 以次衬主; (7)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11、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求根据选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