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第19套)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0302193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第19套)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第19套)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第19套)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第19套)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第19套)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第19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第19套)(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火邪.暑邪共同致病特点有A. 均为阳邪B. 均易致疮痈C. 均易伤津耗气D. 均夹湿邪E. 致病均见热象【答案】A C E2、阴虚风动的常见病因是A. 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B. 久病耗血或年老精亏C. 产后恶露日久不尽D. 热病后期,阴津亏损E. 水不涵木,浮阳不潜【答案】D3、“阴病治阳”适用证候是A. 虚热证B. 实热证C. 虚寒证D. 实寒证E. 寒热错杂证【答案】C4、据素问举痛论,思可导致的气机变化是A. 气下B. 气上C. 气滞D. 气结E. 气陷【答案】D5、属于火邪性质和致病特点有A. 升散B. 炎上C. 生风D. 动血E. 耗气【答案】B C D E

2、6、属于反治的有A. 以寒治寒B. 以热治热C. 以寒治热D. 以通治通E. 以补开塞【答案】A B D E7、与结石的形成关系不密切的是A. 饮食不当B. 情志内伤C. 服药不当D. 体质差异E. 气候因素【答案】E8、对于肺气虚弱之证,可以通过补益脾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其原理是A. 虚则补母B. 实则泻子C. 阳中求阴D. 阴中求阳E. 抑强扶弱【答案】A9、偏阳质者疾病初愈,不宜食用的是A. 熟地B. 龟甲C. 羊肉D. 乌梅E. 枸杞【答案】C10、衰老与五脏虚衰有关,其中最重要的脏是A. 心肺虚衰B. 肺脾虚衰C. 肝脾虚衰D. 肝肾虚衰E. 脾肾虚衰【答案】E11、循行于目外眦的经

3、脉有A二隹经B. 小肠经C. 胆经D. 肝经E. 阴跷脉【答案】A B C12、偏阴质者,多易发的是A. 实热证B. 虚热证C. 气虚证D. 实寒证E. 阴阳两虚证【答案】D13、脏腑之间的传变包括A. 脏与脏之间的传变B. 脏与腑之间的传变C. 腑与腑之间的传变D. 形脏之间的传变E. 表里传变【答案】A B C D14、“血为气之母”的内涵包括A. 气能生血B. 气能行血C. 气能摄血D. 血能养气E. 血能载气【答案】D E15、具有约束纵行诸脉作用的奇经是A. 任脉B. 带脉C. 阴维脉D. 督脉E. 冲脉【答案】B16、火(热)邪.暑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A. 伤津耗气B. 生风C. 夹

4、湿D. 动血E. 致疮痈【答案】A 17、胆为奇恒之腑的依据有A. 胆为六腑之首B. 胆与肝相表里C. 胆不直接传化水谷D. 胆藏精汁E. 胆为中空器官【答案】C D E18、精与血的关系表现为A. 精能化血B. 血能养精C. 精能摄血D. 精能行血E. 精能载血【答案】A B19、素问宣明五气提出“久坐所伤”的是A. 气B. 肉C. 骨D. 筋E. 血【答案】B 20、劳神过度,易损伤的脏腑是A. 心肺B. 心脾C. 脾胃D. 脾肾E. 肝脾【答案】B21、聚于胸中的气是A. 元气B. 心气C. 宗气D. 营气E. 卫气【答案】C22、循行环绕口唇的经脉是A. 胆经.胃经.肝经.任脉B. 肾

5、经任脉胆经冲脉C. 脾经.肝经任脉.冲脉D. 心经.脾经.肝经.胃经E. 胃经肝经冲脉任脉【答案】E23、风气内动的病机中,属于虚风的有A. 热极生风B. 阴虚风动C. 血虚生风D. 肝阳化风E. 血燥生风【答案】B C E24、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有机整体的中心是A. 五脏B. 六腑C. 脑D. 命门E. 经络【答案】A25、逸出脉外的血称为A. 血府B. 瘀血C. 离经之血D. 坏血E. 以上都不是【答案】C26、与湿浊内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 肾气不足B. 膀胱失司C. 脾失健运D. 肺失宣降E. 三焦气化失司【答案】C27、不属于既病防变方法的是A. 人工免疫B. 早期诊断C. 早期治

6、疗D. 先安未受邪之地E. 阻截病传途径【答案】A28、不属于津液的是A. 唾B. 涎C. 汗D. 尿E. 血【答案】E29、影响体质形成的后天因素有A. 性别年龄B. 饮食因素C. 疾病因素D. 情志因素E. 地理因素【答案】A B C D E30、某男,35岁。身体强壮,胖瘦适中,面色红润,性格开朗,精力充沛,睡眠 良好,其体质类型是A. 偏阳质B. 偏阴质C. 痰湿质D. 平和质E. 特禀质【答案】D31、常见血虚证的两脏是A. 心.肝B. 心.脾C. 脾肾D. 肝肾E. 心.肺【答案】A32、诊察“虚里”主候气之盛衰的是A. 心气B. 中气C. 宗气D. 肺气E. 卫气【答案】C33、

7、五脏阴阳之本为A. 心阴心阳B. 肾阴肾阳C. 脾阴脾阳D. 肺阴肺阳E. 肝阴肝阳【答案】B34、某些疫疠之气致病力强,侵袭机体致病,其发病类型是A. 感邪即发B. 徐发C. 继发D. 伏而后发E. 复发【答案】A35、阴阳最早的文字记载是A. 西周的金文B. 西周的小篆C. 西周的行书D. 殷商的金文E. 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答案】E 36、偏阳质者,多易发的是A. 气虚证B. 阳虚证C. 实热证D. 虚寒证E. 实寒证【答案】C37、生殖之精施泄主要依赖的是A. 天癸作用B. 肾阳推动C. 脾胃纳运D. 肝血充盈E. 肺气宣肃【答案】A38、偏阳质者,易感受的邪气是A. 阳邪B. 阴邪C.

8、 湿邪D. 寒邪E. 燥邪【答案】A 39、可概括大肠吸收水液功能的是A. 主津B. 主液C. 主汗D. 主大便E. 主尿液【答案】A40、联结心肺两脏的主要环节为A. 肺气B. 元气C. 心气D. 营气E. 宗气【答案】E41、克服饮食偏嗜的方法有A. 防止饮食污染不洁B. 注意饮食定时定量C. 克服饮食偏热偏寒D. 重视药食性味结合E. 避免过度恣食五味【答案】C E42、关于“阴阳自和”叙述正确的包括A. 以“自”为核心,依靠内在自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B. 脱胎于中国古代哲学中“以和为贵的基本观点C. 为相对的动态的平衡D. 为绝对的静态的平衡E. 为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状态【答案】A B

9、C E43、阴虚质要慎用的药是A. 温热B. 补气C. 固涩D. 活血E. 养血【答案】A44、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有A. 气交B. 精聚C. 神机D. 气机E. 气化【答案】D E45、导致个体体质差异的根本因素是A. 气的盛衰B. 精的盈亏C. 津液盈亏D. 脏腑功能E. 气血多少【答案】B46、祛邪兼扶正之法适用于A. 正虚之证B. 邪实之证C. 正虚为主的虚实夹杂证D. 邪实为主的虚实夹杂证E. 真虚假实证【答案】D47、属于外感病因的有A. 外风B. 内风C. 痰饮D. 暑邪E. 疠气【答案】A D E48、某男,78 岁。长期食欲不振,脘腹胀满不适,便溏,近半年来出现反复感冒 并伴有咳

10、嗽.咯痰.气喘等症状,此病证变化属于A. 母病及子B. 子病及母C. 子盗母气D. 相乘E. 相侮【答案】A49、六淫中,易使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的外邪是A. 风邪B. 寒邪C. 暑邪D. 湿邪E. 燥邪【答案】B50、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A. 自然科学B. 社会科学C. 医学科学D. 古代哲学E. 中医药文化【答案】C51、某女,20岁。患热病 20 余日,出现筋惕肉瞤,手足蠕动,舌红少苔,脉细 其病机为A. 肝阳化风B. 热极生风C. 阴虚生风D. 血虚生风E. 血燥生风【答案】C52、某女,55岁。长期伏案工作到深夜。最近半年,出现心悸.失眠.多梦.腹胀. 食少体倦.面色无华等,中医病机是A

11、. 心肺俱虚B. 心肝血虚C. 心脾两虚D. 心肾不交E. 肝脾不和【答案】C53、容易侵犯人体上部的邪气是A. 风邪B. 燥邪C. 湿邪D. 寒邪E. 毒邪【答案】A54、逸出脉外的血称为A. 血府B. 瘀血C. 离经之血D. 坏血E. 以上都不是【答案】C55、“益火补土”中的“火”指的是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答案】E56、临床表现中属于偏阴质的有A. 面色偏白或欠华B. 精力偏弱C. 胆小易惊D. 性格内向E. 工作潜力大【答案】A B C D57、不属于脾的生理功能的是A. 统摄血液B. 吸收水液C. 转输水液D. 通调水道E. 运化水谷【答案】D58、疠气形成和疫

12、病流行的原因有A. 气候反常B. 社会因素C. 暴饮暴食D. 环境污染E. 预防隔离工作不好【答案】A B D E59、共同维持人体正常血液循行和津液代谢的重要环节是A. 推动作用B. 温煦作用C. 防御作用D. 固摄作用E. 中介作用【答案】A D60、某男,38岁。外伤大出血,而后出现口唇干燥.口渴多饮,尿少,其病机是A. 失血伤津B. 津液亏虚C. 血虚濡养D. 气随血脱E. 气血两虚【答案】A61、“乙癸同源”是指A. 肝肾同源B. 精血同源C. 气血同源D. 肝胆同源E. 津血同源【答案】A B62、足厥阴肝经分布于内踝尖八寸以上的部位是A. 内侧前缘B. 外侧前缘C. 内侧后缘D.

13、 外侧中线E. 内侧中线【答案】E 63、风邪所导致的症状,常见特点有A. 病位游移,变化迅速B. 病情缠绵,病程较长C. 多见阳位症状D. 多见动摇类症状E. 多见疼痛类症状【答案】A C D64、与心主血脉功能关系不密切的是A. 面色B. 舌色C. 爪色D. 脉象E. 胸部感觉【答案】C65、与后天之精关系密切的是A. 肝B. 心C. 脾D. 肺E. 胃【答案】C D E 66、五脏与奇恒之腑相同的生理功能为A. 藏精气而不泻B. 传化物而不藏C. 泻而不藏D. 实而不满E. 传化水谷【答案】A67、中医学的整体宏观思维的内涵包括A. 人与自然B. 人与社会C. 人体内部D. 形与神E. 动与静【答案】A B C D68、区别于络脉,经脉循行规律有A. 深而不见B. 较细小C. 纵行为主D. 行分肉间E. 较粗大【答案】A C E69、体现出中医学动静相召思维特点有A.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B.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