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叙事1.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0301698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叙事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叙事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叙事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叙事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叙事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叙事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叙事1.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叙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转眼间,参加工作也快13年拉!在这六年里我一直从事着英语教学工作,与学生一起学习英语。在这几年间与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发生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跟孩子们唱唱跳跳,学学玩玩,气氛融洽的学习。英国课程理论家斯滕豪斯提出“让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著名口号,曾极大地鼓舞过教师,使他们能重新信心百倍地审视自己的生存状态和职业生活。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研究者”?如同成功没有固定的“轨迹”一样,研究也没有单一的“路径”。然而不容质疑的一点是,研究型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勤于总结、敏于反思、善于自我“解剖”的人。英语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语言,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殊性。从学科本身来

2、讲,课堂上出现各种意外事件的频率比较高,再加上农村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相对差些,所以能否较为妥善地处理好突发事件就显的尤为重要。俗话说的好“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只有“沉着”,才能“应战”,才能将被动局面扭转。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优化课堂教学有许多办法,我认为好的教学设计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来优化课堂教学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主体的自觉能动性,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多样化地、富有个性化的学生。变革学习方式包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爱学习为探究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三种途径。学习方式变革的理念是新课

3、程的一大特色。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不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中,就是将“学会认知”(其余为学会做事、学生共同生活,学会成为你自己)放在首位的。在英语课中,“我们应当做的是教人们一种语言,而不是教给他们关于语言的知识。我们要培养的是使用语言的人而不是语言学家,是能用这种语言讲话的人而不是谈论这种语言的人”。英语教学的一个主要误区是把英语看作与历史、地理、物理、化学一样是一门知识课。而事实上,学习英语是学习语言运用,即言语。也就是说,英语课所涉及的,不是“语言”,而是“语言的运用”。没有注意到两者的区分,是当前英语教学的

4、弊病之一。英语教学长期摆脱不了“耗时较多,收效较小”的局面,其原因就在于我们是在教语言而不是教言语,由此造成学生的学习往往只停留在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上。但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主要不是靠掌握语言知识,而是靠语言实践,即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对英语语言进行感受领悟积累运用。 因此,英语教师必须确立言语本位的课程观:英语教学是以言语内容为中介使学生获得言语规律和技巧的教学活动;英语课的本质是通过开展言语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言语能力)。教育教学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注重培育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探究、实践、发现中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是

5、新课程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这是因为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力匮乏的民族意味着缺乏最根本的竞争力;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它需要长期的教育与培养。长期以来,一提及创新,人们就以为是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或申请专利,这是一个误区。基础教育阶段是创新教育的最佳时期,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培养模式上高度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在教育方法上全面推广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性环节、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强化民主性原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次在快要上完一节还算满意的课后,一个学生突然举手示意。原本以为他要提出针对本课的疑问,没想到是向我告状。告状的内容是他身旁的小李同学偷偷地看了大半

6、节课的课外书。因为他坐的是最角落的位置加之我在平时有不许学生在课堂上随便告状的规定,所以始终曾未发现。正当这时下课铃声响起,为了不耽误给其他学生布置作业,我只说了句:“下课后,小明同学帮我把录音机提到办公室去。”在回办公室的路上,我一边走在他身旁,一边和他进行了这样的对话:“上课看的是什么书啊?”小李:“马丁的早晨。” “哦,那这书讲的是什么故事啊?”小明:“一个叫马丁的魔术师的故事。”“哦?他会变魔术?变什么呢?”小明:“变很多种人。”“那具体说说啊。”他开始莫不做声,估计在努力回想,但似乎因为语言组织能力不是很好,没有立刻回答,这时也恰好走到了办公室。让他放下录音机后我问:“你这节课共看了

7、几页呢?”小明翻了翻书说:“好几十页。”我说:“不错呢,一节课可以看那么多。如果你一节课能学那么多知识该有多好啊(自言自语),那你在课上有听到我讲了些什么吗?”小明:“ruler。” (以前的旧知识,在这节课中运用于新旧知识的结合环节)我又接着说:“不错,一心能二用,边看书边还可以听课,说明你脑袋不赖啊。”小明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立刻又问:“那你能用英语说说这尺是什么颜色的吗?”(颜色是这节课的新授内容)小明不是很自信地回答:“red?”我竖起拇指表扬道:“Very good!”(接着便拿出了另外几种颜色的词语卡片,如我所料有大部分都读不出,我便反复耐心地教,耐心的纠正)不到5分钟,那孩子已

8、经掌握的差不多了。我又问:“你觉得那书好看吗?”小明有些不太明白意思地点了点头。我说:“说明你是看的懂那本书的,对吗?”小明回答:“是。”“那如果你没有很好的语文基础,能看懂里面的内容吗?”小明摇了摇头。“你知道吗?如果你英语学好了,能看懂更多更有趣的书呢。想看吗?”小明说:“想。”“那以后上课. ”小明没等我说完就说:“我会认真听讲的。”我点着头鼓励他:“好,我会在上课时看着你的表现的,别让我失望哦!”“嗯。” 从那次事情后,我在上课时就格外注意起像小明那样虽然聪明但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的孩子来,有时候因为喉咙疼,还会请他们来帮我做布置作业的小话筒(我轻声向他们传达作业内容,让他们大声向全

9、班同学宣布),发现他们在上课时的表现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我上课也更有效率了。卡尔?罗杰斯有句名言:一旦真诚、对个人的尊重、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等态度出现了,振奋人心的事情就发生了。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的幼稚和天真;用充满爱的眼睛欣赏学生即使是成绩最差,行为最随便的孩子,他们也有自尊,也要我们所说的“面子”。情感是打动心灵的秘诀,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因。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关注学习者的意愿、情感和需要,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交往关系,以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建构主义心理学倡导创建解决问题的情境,教师

10、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进行丰富的、多向的交流,提倡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 教师温和的声音、微笑的面孔、理解的表情会给课堂带来愉快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所谓“ 亲其师,信其道”。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外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外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对学生的活动参与给予肯定和赞许,帮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消除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教师只要对学生进行激励并引导,学生就会情绪激昂、思维活跃、产生创造的欲望。 很多课堂上的突发事情其实并不需要立刻处理,如果留到课后,给

11、学生和自己的思想一片天空,让谈话沟通给彼此的心灵一个自由,那么我想教与学就将不再是心血来潮和灵感突发的过程了。我上面提到的例子,是很平常、很普通的事情。我们做教师的几乎每个人都能够遇到,但要真能够做到恰如其分,得心应手,却也不是那么容易,就我本人来讲,在平时很多的教学过程中就犯过不少错误。解决一系列的问题除了自身的素质之外,仍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自身的努力,加上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加上对自己所教学生的深厚的爱,我想我会把这种应对此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升为一门教育艺术的。为了担当好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英语教师必须对“什么是理想的英语课堂教学”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把握:它以培养学生的言

12、语能力为目的,以获取言语经验为主要途径,以学生主体的言语交际活动为主要构成成分,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充分激发为前提,以学生对言语的亲身体验为基本要求,以真实的人际交往为表现特征,以学生认知、思维、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最终效果。英语的学习,主要在于吸收、积累语言和习得、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积淀有两个心理学前提:一个是主体的亲历性,学生主体必须真实参与言语过程;一个是环境的“真实性”,即为主体的“真实的”言语活动提供同样“真实的”言语环境。因此,为了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真正变讲授型课堂为交际型课堂,变知识型课堂为言语型课堂,就要在英语课堂中

13、设法营造“真实的”、“生活化”的言语环境。所谓“生活化”,不是要把英语课堂搬到社会,而是把生活中的某些要素“引入”课堂,从而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沟通,变课堂为言语交际的场景和处所。“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有:人文活动,如会话、采访、自我介绍、订计划等;解决问题,如描述工作程序、完成指定任务、根据图表进行讨论;游戏,如猜谜、竞赛;学科活动,如报告会、研讨会、新闻广播等等。 “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设计,使英语课堂教学具有了真实的言语交际性质,其效果不仅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更主要的是它能够使学生产生真实的“言语体验”,这种“言语体验”是培养学生英语能力、塑造学生整体人格的切实途径。巩固和反

14、馈知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机械的笔头练习或让学生死记硬背来完成任务,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压力大,效果差。为改变这种状况,充分发挥学生在巩固知识中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巩固知识的效果,我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创设意境,吸引学生自觉地去记忆所学知识,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巩固效果好。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动脑、动手、动口,从而达到同学间彼此沟通,取长补短。例如:在操练 Whos this woman/man? How old is she /he? 句型时,先让学生自己准备自己家的全家福照片,然后四人一组看相片询问。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互问互答,互相学习

15、,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练习 I can. 句型时,可以在小组内开展竞赛,比一比谁会的多,学生会争先恐后的说 I can sing. I can dance. I can ride a bike. I can play football. 这时,完全可以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来回巡视中适当加以指导,以等待的心态来让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在乐中学,在学中乐!学会等待,意味着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不指望一次活动、依次谈话,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一个好的品质的形成,一个不良品质的矫正,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

16、长期的、曲折的过程:即使是一个概念,一个原理的掌握,也很难一步到位,而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深化的过程,一个需要不断“温故知新”和“知新温故”的过程。人的一生有 90% 的努力是徒劳的,而正是这貌似徒劳的努力,使我们拥有 9% 的接近成功的机会,而正是这“9% 的接近成功的机会”,最终让我们有了 1% 的取得成功的可能。每个人都有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何况我们整天面对的不懂世事的学生呢?学会了等待的教师,一定不会对学生说“你不行”。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最能体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我们付出真诚的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效,尽管更多的时候不是那么直接,那么迅速。当我们学会了用等待的心情看待学生时,我们就能对学生少一点苛责、少一点失望、少一点冷漠,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心、多一份亲切。而我们也会有效地减少白发的增生、皱纹的出现 让我们共同尝试“学会等待”带给我们的愉悦和宽心吧!让孩子们也能在我们殷切的期待中从容而快乐地学英语吧!从此以后,我每节课都创造出适当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兴趣,有分组竞赛、学生表演、互换角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