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1.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0301020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1.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诸城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K一39 O一16 I一127一、选择题(本题包括l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瓷碗破碎 B石蜡熔化 C纸张燃烧 D湿衣晾干2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A取液时挤入空气B将滴管横放在桌面C将洗净后的滴管前入洁净烧杯里D将残留试液的滴管倒持3下列物质是自来水厂对水净化过程常用的消毒剂,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氯气(Cl2) B臭氧(O3) C漂白粉主要成分Ca(ClO)2 D二氧化氯(C

2、lO2)4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particulate matter)是指25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物,它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下列措施对PM25的治理起不到积极作用的是 A城市道路定时洒水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大力植树造林 D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5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主要成分有:K(10270)mgL;Cl(10240)mgL。这里的K、Cl是指 A单质 B元素 C金属离子 D分子6用分子观点解释切洋葱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正确的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7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KCl

3、O3:表示氯酸钾BK2MnO4:表示高锰酸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C2Fe2+:2个铁离子D2N2:表示两个氮原子8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B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的体积变大了C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D化合反应包含氧化反应9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H2O)和过氧化氢(H2O2)分子中都含有氢气分子(H2) B电解水实验中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C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D常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水10下列关于氮气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食品防腐 B制成各种电光源C医疗冷冻麻醉 D制化肥的重要原料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

4、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在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氧气,鉴别他们的最好方法是 A用燃着的木条 B用带火星的木条 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分别称取各自的重量12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O BZn CN2 DCO13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是由单宁酸分子构成的B一个分子中含76个碳原子C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76:52:46D单宁酸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14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

5、是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B分子间存在一定的空隙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反应后的生成物是化合物(表示一种原子,表示另一种原子)15在自然科学领域,对于“物质”概念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物质不灭理论说明物质不会转化 B物质用肉眼都能看的见,但构成物质的微粒,用肉眼都是看不见的 C物质是可变的,但物体在静止状态下,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D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按一定规律构成的16根据下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属于金属元素 B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l6 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g D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电子17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因为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所以

6、化学变化包含物理变化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是化学反应速率被改变不一定是催化剂的原因 D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含质子数相同,则所含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一定属同种元素18水在实验中有重要作用下面实验中水的作用解释错误的是ABCD实验内容仪器连接硫的燃烧检查气密性准备过滤器水的作用连接前用玻璃端蘸水,起润滑作用。瓶中的水起到防止实验时炸裂瓶底的作用。形成密闭系统,用于观察现象检查装置是否漏气。用胶头滴管滴少量水,让滤纸紧贴漏斗内壁。19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加热月球土壤,制得氧

7、气,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A氧元素 B氧气 C氧化物 D水20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X,则X的化学式为 ACO BC CMg(OH)2 DMgCO3三、本题包括5小题(共31分)21(8分)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根据下表信息,完成表中率格:化学符号2HMg2+符号的意义2个氮分子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2)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从微观角度看,A图表示:3_(填化学符号) 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单质的是_,化合物的是_ (填字母代号)。22(10分)如图是空气中氧气含

8、量的测定装置。试回答: (1)盛在燃烧匙中的物质常用_ ,颜色为_,该物质燃烧现象是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实验中,燃烧匙中的物质的质量太少,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会_ (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3)该实验中的止水夹应在什么时候打开_。 A在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前打开 B在燃烧匙中火焰熄灭后马上打开 C存在实验结束装詈冷却后打开(4)在这个实验过程中,下图能正确表示广口瓶内气体体积变化情况的是_。 (5)燃烧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请结合本实验推测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_; 化学性质:_。23(3分)生活离不开水,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

9、的应用。 (1)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_。 (2)自制净水器中常加入_,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3)井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为降低硬度,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是_。24(4分)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其中“”、“”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请根据图示回答: (1)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 (2)反应前的物质_ (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 (3)反应前后三种粒子的个数比是_(4)从图中还可获得的一条信息是_。25(6分)观察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上述粒子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填元素符号,下同),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10、电子趋向稳定结构的元素是_。 (2)氯化钠是由_和_构成(用符号表示),镁元素与氯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 (3)已知硫元素呈现负价时与氧元素相同,则硫化钠的化学式为_。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1分)26(15分)实验室常用制取氧气的方法有: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粉末;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C用二氧化锰粉末作催化剂使过氧化氢(H2O2)溶液分解产生氧气。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上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_ _ (2)利用装置A制氧气,棉花团的作用是_;涉及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 (3)利用装置B制氧气时,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_;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4)装置

11、A中收集方法是_,此法原理利用气体不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和_物理性质。采用此法收集气体,能说明氧气已收集满的现象是_ (5)如果要求你在装置B后面连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你会选择下面哪个选项_。 ABCD (6)小郑用高锰酸钾制得的氧气不纯净,请你帮他分析哪些因素会造成制取的氧气不纯净?(答一条即可) _。(7)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小玲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均为固体)的方法制取甲烷,她应选择_作为气体发生装置,如果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收集,则气体应由_端通入。27(6分)小刚和小洁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请填写以下探究过程中的空格。 提出假设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相等。 设计并进行实验已知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 (1)实验一:把蜡烛放在电子秤上,记录数据后将其点燃(如图一),几分钟后发现电子秤的示数变小了。 (2)实验二:将图二所示的装置罩在蜡烛上方,记录数据后再点燃蜡烛(图三),与实验一燃烧相同的时间,发现电子秤的示数蛮大了。 实验结论小刚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小洁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你认为:_的结论不正确,请你谈谈导致结论错误的原因_。 分析以上两个实验可知,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