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0298034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教学大纲.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华东师范大学学特院基础部,2005年6月订) 一、本课程的性质、作用、任务和目标大学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课是高等职业专科学习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对于学生学好其它学科,掌握专业知识,养成独立工作能力,提高道德素养,增强人文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语文课的教学任务是: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名篇的精读及自读,要求学生了解各名作家的思想特点;了解各名篇的思想内容;掌握各名篇的写作特点;掌握并运用有关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汲取名篇的精华。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现代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要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创造

2、力,结合学前专业特点,发展他们的情商和智商。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审美观,使之具有人和人格的力量。大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首先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增进学生对我们民族文化传统的系统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汉语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感悟力和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以增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体目标体现为:(一)基础知识方面:1、 继续巩固并进一步掌握汉语语言,文学,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语文基础知识。2、 掌握一定教学的文言实词和常用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掌握常见的一语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了解一般文言句式的特点。3、 继续学习关于记叙文,说明文

3、,议论文和应用文的有关知识。4、 学习并运用一些欣赏文学作品的知识。(二)基本能力方面:1、 听话能力:能养成细心地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听别人讲话能把握重点,及时作出判断,并形成个人重法;听教师讲课和听报告,能边听边作笔记。2、 说话能力:能用普通话简明而有条理地叙事状物,阐述自己的见解;能在大庭广众的饱满的热情进行演讲。3、 阅读能力:能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阅读现代政治、科技和文艺读物。精读,能划分文学的层次,概括段落大意,总结全文中的中心思想,理解写作特点。略读,能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迅速把握文学的主要内容。泛读,能从报纸,杂志及一般科技资料中,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能不借助工具书阅读江易

4、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阅读与专业有关的古代文章。4、 写作能力:能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各类文体的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书写整洁,行款规范。二、各单元教学内容及重点第一单元:儒家经典选读1、 熟读并能背诵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选段2、 各篇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3、 客观认识并辨证评论儒家思想的精华。第二单元:秋水1、 庄子生平及庄子一书2、 本文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3、 客观评价庄子的哲学思想第三单元:和而不同1、“和而不同”单元中各篇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2、比较同主题论述的角度3、结合当今社会现象再谈“和而不同”精神。第四单元:“风骚”1、 熟读诗经选篇,领会“采风”,

5、了解“赋、比、兴”艺术手法2、 离骚的思想内容和浪漫主义的抒情特色;3、 诗经和“楚辞”的历史地位4、 先秦文学总结:散文及诗歌的两大方向第五单元:报任安书(司马迁)1、 司马迁的人生及对其生死观的认识2、 报任安书的艺术特色3、 司马迁史记的历史意义4、汉代文学总结:散文及诗(汉大赋、乐府诗、文人诗)第六单元:别赋(江淹)1、 别赋内容:七种别情的表现2、 本篇抒情小赋的艺术特色:以环境、气氛渲染来刻画心理3、 类型人物的不同书写4、 赋体文的发展第七单元:哀江南赋序(庾信)1、 骈文艺术特征:辞藻、对偶及用典2、 评价庾信“改仕北国”3、 领会“危苦”、“悲哀”主线,赏读篇中骈文佳句第八单

6、元:世说新语(三则)1、 刘义庆生平及创作情况2、世说新语所体现的当时的社会风貌3、志人、志怪小说4、“过江诸人”“雪夜访戴”“石崇与王恺争豪”三则在记人方面简洁、传神的特点第九单元:唐诗(一)春江花月夜(张若虚)1、 以画解诗,以音和诗2、 文中多种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3、 本诗主旨及“哀而不伤”的艺术特色第十单元:(唐诗二)李白1、李白其人其诗2、蜀道难的浪漫主义特色3、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的抒情艺术第十一单元:(唐诗三)杜甫1、“诗圣”其人,“诗史”其义2、羌村三首的艺术手法及“诗史”意味3、秋兴八首(其一)的主旨及艺术魅力第十二单元:(唐诗四)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终南山(王维)、锦瑟

7、(李商隐)1、 艺术魅力:空前绝后的孤独感2、 讨论中国古代的“士不遇”、“家国不幸诗家兴”现象3、终南山的艺术特征。4、锦瑟的主旨多义性5、唐代文学总结第十三单元:宋词(一)1、 宋词源流及发展2、 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的艺术特色3、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的写作特征4、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的主旨和艺术特色第十四单元:宋词(二)1、苏轼其人其文:前赤壁赋内容概述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3、理解“以诗入词”第十五单元:元曲选读1、 元曲渊源和代表作品2、 双调夜行船(秋思)的艺术手法:对比和象征3、 船涉调稍遍(高祖还乡)的人物描写4

8、、 古典文学中的典型“意象”第十六单元:明清小说选读1、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人物特征和情节设置2、婴宁中的人物描写和象征意蕴3、 明清小说主要作品第十七单元:中国现代文学选读1、翠翠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2、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和绘画美3、现代文学串讲第十八单元:外国文学选读1、苦恼中心线索及小说中细节描写对小说刻画人物的作用2、麦琪的礼物中“含着眼泪的微笑”的体现3、瓦尔登湖中的“蚁群大决战”的人文意味三、大学语文课程的教材、教学方法与要求 本课程选用教材:大学语文(第八版),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由于本课程以史为经的系统性、以主题为纬的发散性与课内学时有限的矛盾,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以文学史为纲,串联以往阅读的积累,以丰富自己的背景知识和对相关主题的理解。课内教学以主题讲授为主,以篇带组,以篇带类,尽可能使知识的系统性与有重点的深入理解、感受相结合。讲授中力求引入多种视角,注重分析比较,以增强时代感。学习本课程应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式,加强课外的阅读和复习,做到精讲多读,举一反三。凡教材中未讲的课文和附录均作为课外阅读的材料。学生每学期还应完成不少于3次的书面作业。 四、教学安排本课上课时数为54课时,3个学分,学期完成。各部分课时大体分配如下:课时安排:以学期课时54节计,每一单元3课时,共18单元。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