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小“莓”好》 一、故事背景在晨间谈话时,舒雅带来了一盒草莓分享,当草莓盒一打开时有孩子说:老师!草莓上怎么长毛了!有的说:我知道,这是发霉了!还有的说:看着黑黑的,摸着绒绒的,好恶心哦!我发出疑问:发霉的草莓还能吃吗?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获得新经验问题一:草莓为什么会长“毛”?孩子们对着发霉的草莓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发现发霉的草莓不能吃草莓发霉的事儿很快过去了,但身为教师的我也在思考,如何根据幼儿的兴趣去促进他们的学习呢?如何提供更多的去发现去挖掘的机会?因此,针对幼儿对草莓的兴趣点,发动爸爸妈妈,一起搜集资料,做了一个草莓大调查根据调查表上的“我还想知道”的内容,来捕捉孩子们的兴趣有的问草莓有几颗籽呢?有的问草莓里面是白色部分更多还是红色更多?甚至有的问草莓为什么这么好吃?等等问题,针对孩子们对草莓的问题,我们带着思考踏上了《草莓知多少》的旅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孩子主动探究,再次激起孩子兴趣,可通过家园合作、调查问卷等方式,来捕捉幼儿兴趣点,从而使课程继续问题二:草莓怎么洗?继观察认知草莓后,爸爸妈妈周末带着孩子到草莓棚去体验采摘草莓的乐趣,了解草莓生长的环境及特点孩子们带着草莓回到了班级,看着这么多的草莓,我不禁疑问:草莓该怎么清洗呢?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迁移了生活经验,但孩子们的意见大不相同,于是我们进行了投票,通过投票发现,班里有7个小朋友是买来未经清洗直接吃的,7个小朋友会用自来水清洗后吃,11个小朋友会在自来水清洗后,用盐水浸泡草莓,再用温水冲洗。
说不如做,孩子们一起清洗草莓,再次让孩子们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增加对草莓的认知孩子们通过自主探索和体验,对草莓越来越感兴趣,对草莓有着无限的猜想,幼儿的自主性,是课程实施的关键部分问题三:草莓怎么种?一天, 有位小朋友带来几株草莓苗,孩子们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孩子问:这是什么植物呀?有的说:这是草莓!我跟妈妈去采过草莓,草莓叶子就是这样的教师应充分保护幼儿的好奇心,让孩子们看看、摸摸、闻闻,对草莓苗的外观及组成部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一阵讨论后,孩子们决定要种草莓!那要怎么种草莓?有的孩子说:我们要把草莓的根埋在土里有的说:要先挖个洞,草莓的根要放在洞里面,然后再埋起来!还有的说:我见过草莓都是长在草莓棚里的,不然会被冻死!既然草莓苗已经有了,那么草莓棚怎么搭?搭建需要什么材料?有孩子说:我见过的草莓棚是半圆形的!有的说:需要铁棍支架!还有的说:教室里的布就可以,盖在上面就能挡住风了找好道具,孩子们出发啦!孩子们细心的栽种草莓苗,搭建草莓棚,中三班草莓屋成立啦!可三天后,居然下雨了......我们的草莓棚湿透了有孩子说:布会漏水!都湿了,草莓会冻死的!教师问:那怎么办?一一说:用别的材料,要防水的!浩浩说:我知道!透明雨伞是防水的!根据孩子们的想法,选用了毛巾、布、塑料膜三种材料进行试验,结果可想而知,塑料膜胜出了!耶,第二次搭建成功了!适宜的课程少不了教师的思考,对于孩子,放手是唯一途径。
通过自发地去探索去解决问题,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去探究,才能获得深刻的体验及能力提升案例中以科学实验为载体,最终知道哪种材料为防水材料,也是利用了自然资源,给幼儿最大程度的环境去自主探索问题四:草莓长不出来怎么办?时间过的很快,一个月过去了,草莓屋开出了第一朵花,可孩子们却说:草莓为什么长得这么慢?什么时候才能吃呢?对此,孩子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说:我家的草莓也只开了一朵花,妈妈说草莓就是长得很慢的!有的说:我家的草莓土里放了蛋壳,爸爸说这样会更有营养,长得快!还有的说:可以浇肥料!我爷爷种菜就是这样的!在讨论分享的过程中,孩子们从同伴那里习得了不同的方法,获得各种信息那么是否将所有孩子的方法都采用呢?每个孩子的思考点和关注点不同,生活经验也不同,在讨论的过程中产生的是思维的碰撞与质疑,这也是审辩思维的养成,对此教师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论证问题五:草莓籽去哪了?随着幼儿对草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草莓的探索越发有趣就在清洗草莓的那天,有位孩子突然说:草莓籽被冲走了!原来是从洗脸盆冲到下水道了作为教师,有的人可能会无视这一件小事,可这不正是一个追随幼儿兴趣的点吗?教师回应:你们觉得草莓籽会到哪去呢?一个个天马行空的回答,孩子们讨论的越来越起劲,一场“草莓籽之旅”开始了,幼儿将自己的想象画下来,想象绘画的过程中发展了幼儿动手能力及创造性思维。
继草莓籽后,孩子对于草莓的美食越发向往,于是,对于草莓分享会的计划诞生了!在计划表上,看到孩子们对分享会的场地布置、所需材料、邀请人员等等进行了非常细化的计划,这也是团队的力量关于邀请人员,孩子们想邀请弟弟妹妹,那么邀请函当然少不了这个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家园联系,满足孩子们的一切想象既然是草莓主题,那么场景的设计也需要各式各样的草莓,孩子们有的用轻泥、有的用剪纸、有的用水粉,将对草莓分享会的期待全部呈现了出来分享会促进了同伴间的交流,敢于和弟弟妹妹交往并帮助他们,从而使社会能力有所提升三、展示总结——交流分享学习经验在班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整个活动的探索历程,形成完整文本,学期末在级段中以“课程故事”为主题,借助课件或视频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班本课程,相互学习、探讨,以求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