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朗诵艺术的技巧及欣赏.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0292738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17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word完整版)朗诵艺术的技巧及欣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word完整版)朗诵艺术的技巧及欣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word完整版)朗诵艺术的技巧及欣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word完整版)朗诵艺术的技巧及欣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word完整版)朗诵艺术的技巧及欣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ord完整版)朗诵艺术的技巧及欣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完整版)朗诵艺术的技巧及欣赏.doc(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完整版)朗诵艺术的技巧及欣赏朗诵艺术的技巧及欣赏前言朗诵是一门艺术,优秀的朗诵作品能给人极美的审美享受。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张颂教授认为,朗诵是一座殿堂,艺术的高雅和华贵仰首可见,经典的厚重和深邃引人入胜,它的精美隽永令人赏心悦目.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院长,播音系主任付程教授说:朗诵既有文本的文化传承血脉,又有当代人文精神的关怀;“口耳之学”在朗诵中得到了具体说明,“脍炙人口”在朗诵中显出了形象内涵。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数不胜数的优秀文学作品,汉语丰富的声调变化,给朗诵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外在条件。对中学生进行基本的朗诵技巧及欣赏方法的教学我认为作用有三1、教会

2、学生审美,并能创造美,进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是我们进行美育的核心目标。对中学生进行基本的朗诵技巧及欣赏方法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途径之一.2、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对语文的教学工作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3、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有不少困难:一方面在日常的教学中,即使是语文教学中,老师很少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培养,有些老师本身在这方面也知之甚少。另一方面没有合适的文本载体进行教学。人们对朗诵艺术的研究并不多,好的著作很少,适合中学生的朗诵教材更少。其实,在日常的教学中不可能(没时间,水平也不够)也没必要让学生对朗诵进行深入的学习

3、和研究。我们需要的是一本浅显的,能抓住朗诵主要技巧,能在较短时间(八九个课时)内讲完的小册子。对于老师,可以作为这方面教学的抓手;对于学生只要让他们掌握了最基本的技能技巧就可以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喜欢朗诵,可以作为生活中的一种爱好去继续研究学习.那是学生自己的事,我们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就可以了.基于上面的观点,我尝试着把自己近几年对于朗诵的研究及体会进行了简单的整理,形成了这本关于朗诵及欣赏的小册子,但不成系统,只能算是对朗诵的粗浅的认识.希望能对朗诵的教学有所帮助,也希望能与朗诵爱好者切磋,更希望求教与方家。这对自己也是有很大好处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要想更好地欣赏朗诵,最好

4、先学习一些朗诵的技能技巧。因此在顺序上将先谈技巧后谈欣赏.第一篇:朗诵及朗诵作品欣赏第二篇:朗诵文章的选择第三篇:配乐及环境的选择第四篇:朗诵的声音训练及处理第五篇:朗诵的动作配合第六篇:作品的情感把握第七篇:表达不同情感的特殊处理技巧第八篇:朗诵艺术的欣赏第九篇:朗诵作品的创作展示朗诵及朗诵作品欣赏教学目标:对朗诵有个概念性的认识;通过对朗诵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的朗诵兴趣及审美情趣。一、为什么学习朗诵?1、锻炼口才2、提高文章阅读能力。3、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4、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和情趣.5、创作朗诵作品,创造美.二、朗诵 是何物?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朗诵,即大声的诵读诗或散文,把作品

5、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从定义上可以看出,朗诵的方式是诵读,对象是诗和散文(其实并不仅限于这些体裁而是说大多是这些体裁),要达到的目标是把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也有人给出这样的定义: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这种说法比词典上的解释更具体更完备。但需要做几点说明.首先,声音要清晰,这点没错,所谓的清晰,是让人听清楚,并不是非把字咬清楚.有时出于作品情感表达的需要 ,例如要表现声嘶力竭的人物语言,可以利用气息对字的读音进行模糊处理。这时如果把字咬清楚效果反而不好,但要通过清晰的气息把感情表达出来。其次,朗

6、诵时的声音要响亮,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这是声音的三要素之一,也就是声音的大小。这点也没错。因为朗诵是为观众表演,让观众去欣赏,如果观众听不清甚至听不到,何谈欣赏?但朗诵非得拔高嗓门“大喊大叫”吗?有时由于朗诵的内容特点或表达情感的需要,“大喊大叫”反而不好。著名的配音演员曹雷曾举过一个例子:“记得那次在万体馆的朗诵会上,我朗诵的是一首摇篮曲,这是一首抒情的诗歌,不宜慷慨激昂、高调大嗓,可是,面对几千观众,怎么才能压得住台呢?也许,这样的诗根本不适宜在这样的场合朗诵?上场前,我几乎失去了信心。这时,我想起了黄宗英老师的处理方法,我在台上利用扩音设备,让话筒靠得很近,用一种喃喃的语气,轻轻地念出第

7、一句:“摇啊摇,摇啊摇”尽量真挚、尽量柔和。忽然间,场内悄然无声,真好像眼前有个婴儿在摇篮里睡着了这时我相信,好的诗句,通过恰当的处理,把意境、把情感表达出来,完全能够传达到听众的心里去,用不着非得大喊大叫的。”是的,声音的大小要根据所朗诵的作品的内容感情决定,想让观众听清楚,完全可以利用扩音设备达到目的。再次,朗诵的作品一定要背下来吗?其实可以不必.有时由于朗诵的作品的篇幅太长,而准备的时间又过于仓促,很难把作品背诵下来;有时即使背下来,因某种因素的影响在台上仍会出现“卡壳”的现象,尤其是在大型的场合上,这是很不好的。在台上完全可以拿着一个资料夹,把作品加在上面,必要的时候可以看看。这种现象

8、,我们在一些朗诵节目中经常看到,甚至这种做法可以成为一种舞台上的设计需要.不过应该注意的是,朗诵时即使有资料夹在手,也应尽量把作品背诵下来,至少非常熟悉.不这样的话,一方面很难把握好作品的思想感情,这一点将在后面的章节里谈到.另一方面,如果在台上老是低着头盯着资料夹,不但不能很好的控制气流、声音,外在的形象上也很难看。因此,朗诵时应尽量的把所朗诵的作品背下来,但可根据实际情况携带资料夹,进行诵读.三、朗诵、朗读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朗诵和朗读都是通过语言把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但他们又有着很大的不同。有人说朗读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读出来,以传达文章的思想内容,朗诵则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

9、文章背出来,以传达文章的思想内容.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朗诵不一定是把文章背下来(况且这也不是主要的区别).朗诵的要求远高于朗读的要求.著名的配音演员赵兵教授认为,二者最大的不同是目的不同:朗读是为了学习,而朗诵是一种表演,是一种艺术品,要在观众面前呈现,让观众去欣赏。正是这一点的不同,决定了其他一系列的不同。例如:1、选材不同.朗诵的文章体裁非常广泛,诗词、散文、小说、公文、新闻报道等等都可以。而朗诵则要精心地选择。一方面要选择便于发挥的体裁,例如诗词散文等,另一方面即使是诗词,还要考虑到里面的情感问题,考虑到朗诵的场合,考虑到观众的特点及接受能力。2、表现的手法不同.朗读时,只要把作品完整地

10、带感情地读出来就可以了。而朗诵对感情的表达要求更高,这就要借助外界的某些辅助条件.例如灯光、背景音乐、舞台布景、等等方式的配合。3、发挥的自由度不同.朗读要求对文章一字不动,朗读时的动作也很受限制,个人发挥的自由度很小;朗诵则不然,根据实际情况和感情表达的需要,增删字数,或替换词语,或用声音动作等代替一些词语等等(当然,赵兵教授谈到,这样做的前提是:不能伤筋动骨.也就是不能改变原来文章的意思)另外,朗诵时可以配合适当的动作和表情.但绝不能过火,像拍戏一样,那就不叫朗诵了。正所谓:“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因此朗诵在个人的发挥上有着更大的自由度。要注意,正是自由度大了,意味着越难了(后边将谈到这一点

11、)。四、朗诵的最高境界在书法艺术里,有所谓的“神品”、“妙品”、“能品”等说法。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书法作品中的神品。朗诵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什么样的朗诵才是最好的朗诵呢?这里总结了一个公式:合适的朗诵者+合适的文章+合适的环境+合适的听众+“妙手偶得=最好的朗诵这个公式将在后边的章节里进行解释。五、朗诵作品欣赏这里先做一个名词区分:“朗诵的作品”是指朗诵者所朗诵的文章;“朗诵作品”是指朗诵者的整个表演.后面提到这两个名词即是这个意思.从网上可搜到许多优秀的朗诵作品,下面列举几个.(教学时老师可以从网上下载给学生听)1、雨巷作者:戴望舒;朗诵者:濮存昕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12、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2、相信未来作者:食指;朗诵者:濮存昕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 无情地 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 叹息着 贫困的悲

13、哀我依然固执地 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 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 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 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我要用手指 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 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 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 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不管人们 对于我们 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我坚信 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

14、定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3、中国最高爱情方式作者:唐辛 ;朗诵者:赵兵我爱她爱了六十年,爱了六十年没说过一句话我肯定她也爱我爱了六十年没说过一句话我们只是邻居永远只是邻居我有一种固执的想法我一开口就会亵渎了她我知道她也是如此我们只是久久的凝望着整整六十年没说过一句话六十年前相爱的人已经老态龙钟老态龙钟的参加了子孙的婚礼回家就各自想各自的心事他们互相躲避。互相设防.互相诅咒他们早已不再相爱而我们的爱情已经是陈年老酒纯的透明,醇的透明我们深深知道那是致命的爱情阿一接近它我们就会死去六十年就这样过去了我已经老的成了一个孩子她已经老的成了一个孩子我们都将不久于人世我想时候到了.时候到了那个深夜啊。雪落下来六十年的雪落下来我叩响她的木门我们的头发已经像雪一样爱情已经像雪一样她灰心的看我,看我炉火熊熊,一切都和想象一样她取出两杯酒,和想象一样纯的透明,醇的透明我们没有说一句话我们只是久久的凝望我们深深知道这是致命的酒我们将永远睡去这就是我们的爱情方式我们没有说一句话外面的雪还在落,沉重的落下来盖住屋顶,盖住道路,盖住整个世界六十年的苍茫大雪啊4、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朗诵者:唐国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