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冯宝忠.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0285347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冯宝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冯宝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冯宝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冯宝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冯宝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冯宝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冯宝忠.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乌丹一中 冯宝忠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单一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众多教学方式中,合作学习是相对传统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乌丹一中“五环节问题解决型”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意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改善了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一、合作学习的内容选取和案例分析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关键取决与合作学习的内容选取上,有些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可以或必须用合作学习,而有些部分用之则勉强,效果不佳。这就需要教师做出正确的抉择

2、,不能一味地为合作而合作,而要审时度势,确实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效果。以下就是几种具体情况下的合作学习及案例分析。1、在随堂小实验中组织合作学习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除了实验探究课以外,随堂小实验在物理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尽量多的以合作学习的形式组织随堂小实验,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案例分析: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先将学生按同桌两人为单位分组,给每组分别发事先准备好的一张厚纸片和两张薄纸片,三张纸片的面积大小均相等。让同桌中的一名同学拿一张厚纸片和一张薄纸片使其在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至课桌面,另一名同学注意仔细观察这两张纸片落下的现象,再将这张薄纸片捏成团

3、,仍使其与厚纸片在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继续观察下落的现象;然后同桌两位同学交换一下角色重复刚才的实验。实验完成后,两人共同交流讨论刚刚所观察到的现象并将结论汇报于全班同学。学生们得出的结论可能有两种情况:第一,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越重物体下落越快;第二,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无关。在这两种思维冲突的情境下,教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演示牛顿管实验,学生观察后有的吃惊,觉得不可思议;有的满足,验证了自己的猜测。这时教师可以请两名持第一种结论的同学到讲台前面来演示牛顿管实验,这样既解决了部分同学的疑惑,让学生看地更清楚,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学生探究实验中组织合作学习学生探究

4、实验旨在培养学生七种科学探究能力: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合作与交流、评估。考虑到教学条件和教学内容的切实需要,一般实验需要两名或两名以上的学生共同合作完成。 案例分析:学习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每人为一小组,每人一套实验器材(小车,一端带滑轮长木板,钩码,砝码,刻度尺,粗线绳,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纸带等), 提出目标: 加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何关系,如何测定?规定各小组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研究讨论, 看哪一组完成的最好? 创设了这样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每位学生都积极思考,同时还要学会小组内合理分工、协同

5、发展, 才能取得满意的成绩。3、物理学史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我们不仅学习前人总结的科学规律,而且要学习前人科学研究的方法,坚持不懈、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根据物理学史教学的特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教学效果更好。案例分析:学习行星运动一节课时,讲授人类对太空的认识,如果一味地展示历史资料则较枯燥,他采用让学生分别扮演托密勒、哥白尼、布鲁斯、开普勒等,让他们以戏剧方式灰谐地重演历史,既增加了趣味性也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合作意识。学习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科学家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科学史实。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伽利略通过巧妙的推理、

6、数学逻辑运算、大胆的实验假设成功地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规律。课堂上分组进行交流讨论,不仅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科学家的伟大人格,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4、多解问题时组织合作学习创新教育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要着力培养以发散思维为主的创造性思维,加强多解问题的讨论与训练。组织学生以合作学习的形式探讨一题多解, 学生不仅按自己的独立思维方式思考问题, 而且在与同伴的合作、协商过程中达到思维发散。案例分析:学习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在分组做完实验并记录了相关数据后,可让一部分小组用图表分析并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另一部分小组用公式法(又可取任意

7、值法和逐差法)进行分析并求出加速度的大小,然后让各组代表展示各自的分析过程并进行方法比较。在万有引力习题教学时(习题略),同一问题常出现多种求解方法, 这时可安排学生分组自由讨论, 然后各小组交流, 在交流的基础上做总结。学习探究求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方法,设计实验来探究求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方法有多种,根据具体情况,老师至少可以提高两套器材,一套是:木板一块,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一段,细绳,弹簧策力计两个,三角板,刻度尺,量角器,一套是:木板,滑轮,刻度尺,细绳,钩码,砝码。让每组学生通过交流讨论选择探究方法和实验器材,实验后不同小组之间再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及比较两种方法。5、课堂小结及

8、复习知识点时组织合作学习一节课或一单元学完后适时对知识点进行小结和复习,对学生了解知识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把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全都归纳好后讲授给学生,学生仍然充当着“容器”的角色,听完后如果自己不再去琢磨推敲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每一单元结束以后,如果能安排学生按小组讨论的方式把知识点做归纳总结,既弄清了知识脉络,又让学生知道独立学习过程中总结知识联系的重要性。案例分析:学完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节教师自己不急于进行本节课的小结,而是让学生回忆刚刚上课所讲的内容并结合课堂笔对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范围和有关的物体运动进行总结归纳,再利用23分钟

9、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间交流讨论,最后任请两名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教师做适时补充。学完曲线运动这一章后,一般来说学生在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为了加深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构建程度,在上复习课之前可将学生按46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要求概述本章的主要内容,合理将本章节内容按模块进行归纳、记忆,并标出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最后将本章的知识结构和相关要点写在幻灯纸上或做成幻灯片。在上复习课时,请每个学习小组的派一名代表发言,阐述本组的复习思路和知识要点,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说明,最后在全班共同讨论交流。6、在物理科技活动和社会调查活动中组织合作学习物理科技活动和社会调查活动的开展

10、既能锻炼学生的物理科技制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将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往往仅靠一个人力量很难实现,必须利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共同合作才能发现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加以解决,有助于物理知识的延伸。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鼓励学生组成团队,分工搜集资料、集中学习、共同评价,这样便于各尽其能、全面提高且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共同工作来实践其社会技能,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案例分析:物理必修1中桥梁的研究,世界上有多少种桥梁?这些桥梁为什么具有不同的形状?这些桥梁为什么有的用木头、石板,有的用钢铁,而有的用混凝土等,对于这些问

11、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关注点的不同,确定不同的课题。根据所确定课题将学生分组,每组610人,组内按照各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可分工为:总负责人(组长)1名负责及时了解其他同学的任务完成情况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将信息反馈给教师;查找资料人35名负责通过不同的方法、途径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实地考察等尽可能广泛详尽地查出有关资料;筛选资料人12名负责将所有查到的资料粗略浏览后按重点进行筛选;归纳总结人12名负责在筛选过的资料中划出要点,必要时添加适当的文字说明。所研究的结果可以特意安排一节课在全班进行交流也可以教师收上去批阅后让学生课后自行交流。最后若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开展一个制造模拟桥梁比赛。二、合作学习

12、的环境支持及案例分析不论合作学习过程处于什么阶段,它都离不开一定环境的支持,那么如何才能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呢?1、合理的物理环境。教室的物理环境安排既可以促进合作学习,也可以妨碍合作学习。理想的教室安排要满足以下条件!第一,适时调整课桌椅的安排,以促进学生对新思想的反思和应用;第二,教室要有一个指定的展示和供应区域。适合于学生等级水平的成果展示区域应该是醒目的;第三,课桌椅的安排以及小队的工作应该减少班级同学之间的干扰。2、安全的心理环境。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这样学

13、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气勃勃。案例分析: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条件时,学生分组交流后踊跃回答,有的说和正压力的大小有关,有的说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也有些同学会说出比较新奇的答案如说和地面所挖小洞的个数有关,这时全班同学很可能会哄堂大笑。教师此时千万不能嘲笑或是批评这些同学,反而要对他们认真思考、大胆推测的学习给予肯定,让他们心理感到自己没被瞧不起,在这个合作学习的大环境中,讨论就要各抒己见、大胆想象不能被书本束缚。3、热情的帮助环境。全班十多个小组中,免不了有些因组长的组织能力的偏低,或因小组整体实力偏差等原因而无法顺利地展开合作,教师

14、应因组而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式帮助。教师可以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去,让学生觉察不出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助。4、真诚的激励环境。适时适当的激励,可以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并运用好这个课堂杠杆,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甚至各执己见的合作学习氛围,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每个学生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案例分析: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时,本节课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节理论探究课,这就需要学生合理逻辑思维和大胆的想象。在处理弹力这个变力做功的难点时,若有学习合作小组经讨论能主动对比变速位移的求法,把知识进行迁移,从而得出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此时教师一定要在全班表扬这一学习合作小组,不仅是对成功合作学习的肯定更是对他们这种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能力的赞许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