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0279882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4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第1章 人口 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第1章 人口 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年级:姓名:- 12 -第一章过关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读图,完成第13题。1.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地广人稀气候宜人交通便捷矿产丰富A.B.C.D.2.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气温较适宜位于平原地带开发历史较长经济相对发达A.B.C.D.3.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

2、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A.人口密度低B.开发了新资源C.交通条件改善D.市场广阔答案:1.D2.C3.B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可以看出,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是气候寒冷,交通不便,地广人稀。第2题,相比较来说,该地区南部纬度较低,气温较为适宜;开发历史较长,经济相对发达;南部多位于河流上游,地形多为山地、丘陵。第3题,人口从南部迁移到北部,主要是因为北部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大量就业和发展的机会。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完成第45题。“环境负担”公式:EB=P+A-TP人口(Population)A消费程度(Affluence)T创造财富的技术(Technologi

3、es)EB环境负担(EnvironmentalBurden)4.图中最能反映我国19572000年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A.耕地面积在减少B.总人口数在增加C.人均耕地在减少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5.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的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够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C.推广良种,提高产量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解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答案:4.C5.C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572000年,我国耕地面积日益减少,而总人口数在不断增加,人均耕地在减少最能反映人口

4、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第5题,由“环境负担”公式可知,减轻环境负担的途径应落实在技术方面,故通过生物技术改良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能有效减轻“环境负担”。下图为某年春运首日全国十大热门迁徙线路图。读图,完成第67题。春运首日全国十大热门迁徙线路1.北京上海2.天津德州(山东)3.广州重庆4.上海六安(安徽)5.广州荆州(湖北)6.沈阳北京7.北京太原8.上海阜阳(安徽)9.广州天门(湖北)10.北京菏泽(山东)6.该日,人口流动总体呈现()A.由中小城市流向特大城市B.由沿海城市流向中、西部地区C.由农村流向城市D.由北方流向南方7.该日上海、北京有人口流入,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婚姻家庭旅

5、游就业机会国家政策A.B.C.D.答案:6.B7.A解析:第6题,图示春运首日全国十大热门迁徙线路中,多数线路是由东部沿海城市指向中、西部地区的,故选B项。第7题,春运期间,人口流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家庭团圆共度春节,此外还有少部分人利用假期旅游;春节期间寻找工作的人很少,春运期间的人口流动也非国家政策所致。故选A项。读某国总人口和外来移民人口的年龄结构图(单位:%),完成第89题。8.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A.男女比例不平衡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9.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答案

6、:8.D9.D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在外来移民人口中,占比例最高的是2050岁的青壮年,其次是20岁以下的青少年,占比例最低的是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所以外来移民可以缓解该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第9题,外来移民人口中,比例最大的集中在2050岁,属于劳动人口,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存在“候鸟式”迁移的人口流动状况。“候鸟式”迁移指在城市务工,但在农村仍保留宅基地的一种迁移方式。据此完成第1011题。10.农民“候鸟式”迁移而不定居城市的原因是()A.城市老龄化严重B.城市劳动力充足C.城市生活成本高D.城市环境污染严重11.“候鸟式”迁移带来的影响有()A.土地资源合

7、理利用B.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C.农村留守儿童增多D.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答案:10.C11.C解析:第10题,农民不定居城市的原因主要是城市房价及消费水平较高,生活成本高。第11题,农民“候鸟式”迁移导致农村许多土地荒芜,留守问题出现,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下表为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完成第1213题。年龄段/岁男性人口/万人女性人口/万人0145.043.84152925.1437.0304414.6811.6345594.944.01601.761.7812.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以青壮年人口为主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A.B.C

8、.D.13.人口的迁入给该市带来的影响有()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制约了该市经济发展增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B.C.D.答案:12.B13.C解析:第12题,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529岁、3044岁年龄段迁入人数最多,说明人口迁入以青壮年为主,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第13题,迁入人口包括014岁及60岁以上人口,说明人口迁入增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同时,由于人口的大量迁入,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下表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据此完成第1415题。预测内容预测数据

9、2050年预测人口数量14亿15亿人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15亿16亿人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15.1亿人或16.6亿人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8亿9亿人14.表中反映出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A.15亿16亿B.15.1亿或16.6亿C.8亿9亿D.14亿15亿15.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地区开放程度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国家人口政策A.B.C.D.答案:14.C15.A解析:第14题,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根据表格数据,我国的合理人口

10、容量应为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第15题,人口合理容量受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地区开放程度、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耕地面积百分比与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示意我国某地不同海拔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读图,完成第1618题。16.20002008年,该地人口与耕地关系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地带是()A.1 300米以下地带B.1 3001 600米地带C.1 6001 900米地带D.1 9002 500米地带17.20002008年,该地区1 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反映出的人地关系状况及其原因可能是()A.

11、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18.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A.华北平原B.云贵高原C.山东丘陵D.柴达木盆地答案:16.A17.B18.B解析:第16题,依据概念,人口耕地弹性系数越大表明人均耕地面积越大,则人地关系越缓和。结合图示信息可知,20002008年,1300米以下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明显变小,则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第17题,图中显示,在1900米以上地带,2008年较2000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大,则人地关系趋于缓和。理论上可能是由于在此高度上大量开垦耕地或人口迁出所致。结合国家政策(加大

12、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退耕还林工程等)与经济发展情况分析,人地关系趋于缓和最有可能是人口迁出所致。第18题,结合海拔数据判断,该地最可能是云贵高原。读2006年至2014年我国劳动人口增长率图,完成第1920题。19.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A.2006年B.2010年C.2013年D.2014年20.近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出现低增长甚至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A.老龄化加剧,死亡率增高B.出生率低,人口增长缓慢C.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增加D.劳动力跨国流动逐渐增多答案:19.C20.B解析:第19题,由图示可以看出,2013年及之前年份,劳动人口增长率大于零,说明劳动人口一

13、直增加,2014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小于零,说明劳动人口减少。所以2013年劳动人口数量最多,故选C项。第20题,近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出现低增长甚至负增长,主要原因是出生率低,人口增长缓慢,导致老龄化加剧。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21.(11分)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材料二2005年和2010年我国不同区域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例表(单位:%)。区域2005年2010年东北地区6.956.2北部沿海地区11.9713.2大西北地区3.134.1黄河中游地区7.9

14、811.1长江中下游地区9.71东部沿海地区20.58南部沿海地区28.70(1)根据材料一,分析1982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的数量变化特点。(2)根据材料二,说出流入人口最多的地区,并分析人口大量流入给该地区带来的影响。(3)2005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比例逐年增加,试分析其原因。答案:(1)流动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比例持续增长;1990年之前流动人口的数量和占全国人口的比例每年的增幅相对较小;1990年之后流动人口的数量和占全国人口的比例每年的增幅明显变大。(2)南部沿海地区。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不利影响:产生交通拥堵、城市环境破坏、住房紧张以及就业困难、治安压力大等社会方面的问题。(3)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数据可知,1982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的数量变化特点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