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经济论文:循环经济理论下电力产业价值链优化分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027987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经济论文:循环经济理论下电力产业价值链优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力经济论文:循环经济理论下电力产业价值链优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力经济论文:循环经济理论下电力产业价值链优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电力经济论文:循环经济理论下电力产业价值链优化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电力经济论文:循环经济理论下电力产业价值链优化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力经济论文:循环经济理论下电力产业价值链优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经济论文:循环经济理论下电力产业价值链优化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2023年建筑工程管理行业文档 齐鲁斌创作电力经济管理论文电力经济论文:循环经济理论下电力产业价值链优化分析摘要:电力行业是资源密集型支柱产业,随着环境意识的普及和电力产业规模的扩大,电力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环境和资源的重重限制。因此,从循环经济角度优化产电力产业价值链是电力产业面临的必然选择。文章结合了国内外对循环经济理论下产业链优化的研究成果,分别从发电、输配电和最终客户端环节对电力产业价值链进行分析,并提出局部与整体优化策略,以期为电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关键词:循环经济;产业价值链;优化流程随着电力需求的剧增,能源危机的加深以及环境治理的要求,电力行业发展面临着“瓶颈

2、”。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为电力产业转型及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与产业价值链理论结合应用则更为企业节约成本,联合增效提供了借鉴。因此,实行节能降耗减排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势在必行。循环经济要求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的禀赋优势,把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方式;产业价值链则以跨组织视角对企业内部价值链进行延伸,深刻挖掘产业链背后所蕴藏的价值组织及创造的结构形式,描述价值在产业链中的传递、转移和增值过程1。Paul Hawken(1993)2认为,任何企业都面临索取、生产和废弃三个问题且都与生态环境密不可分,索取开采资源,生产使用能源,废弃物污染环境,因此

3、,要改变直线型经济模式,建设恢复型经济;OECD(1999)提出了延伸生产者责任制(EPR),要求生产者承担产品使用后回收、再生和处置的责任或者应该有能力把责任移交给第三方企业来处理,从企业实践上提出了较为详细的循环经济实施原则3。笔者认为,循环经济产业价值链是在考虑资源稀缺性和外部不经济性的前提下强调产业价值链运行过程中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从而达到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效益增加的过程,是从经济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上共同实现产业价值链的增值过程。面对能源紧缺现状和环境压力,探索循环经济的产业价值链发展模式对目前“三多”(生产、消费、废弃)的火力发电行业有重要意义。一、我国电力产业价值链

4、发展概况电力产业价值链以发电企业为核心,由发电、输配电等价值增值环节共同组成的价值链,链上企业都紧密联系,相互作用,通过协同效应共同获利。它以产业内部分工为前提,以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和企业间协调运作实现价值的增值。2002年电价机制改革,电力产业重组,初步实现厂网分离。发电集团借此进行产业结构和电源结构调整,一定程度上优化企业内部的价值链结构,提升了企业经营质量和资本运作的能力,大大增强了发电行业竞争性和抗风险性,但是全国电力生产几乎被五大集团垄断,对区域性输配电企业拥有话语权,限制了配电企业以及下游企业的经济效益;反过来,输配电企业保持较高行政性垄断特征,高垄断性以及强购买力又左右了发电企业运

5、营。“链节”相互制约、相互抑制的垂直格局显然限制了发电与输电企业进一步获得成本节约和经营利润的机会,这与产业价值链理论是相违背的。另外,我国煤电为主体的发展模式,急需大量煤源,而煤价频繁上涨,给发电企业带来了严重的不稳定因素。此外,输配网络设施老化,无形电能损耗,也在增加企业的成本。因此,国内发电企业正在探求新发展模式,向循环经济与产业价值链相结合的模式转变。二、电力产业价值链分析电力产业价值链即以电力产品为对象的价值链和增值链。企业通过对电力产品的持续生产,传输,配送,维护等各个工作环节价值重新评估和整合,致力于提供终端用户满意,质高价优的电力产品,最终实现电力产品的价值与增值。增值过程更多

6、体现在各个链节区内资源配置合理程度和链接点处“原材料”、“中间产品”转化为“最终产品”的流畅与集约程度。下面就针对电力产业价值链发电、输配电等环节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产业价值链的优化措施。1、发电环节。火力发电多依赖于煤炭等化石能源,需求量大,处理程序复杂,污染较严重,是进行价值链优化的重点环节。火力发电企业内部价值链一般按由“煤水汽电”的工艺流程构成,流程中存在众多的价值增值环节,更多体现的是由于有效管理所获得的资源充分利用和成本节约所实现的价值增值。各个环节价值创造和成本花费都会影响到整体发电环节价值链价值增值程度,甚至会影响到垂直下游企业的价值链运行情况。因此,实现发电环节及其细小环节的优

7、化,对企业实现减本增效效果十分明显。下面主要从生产经营方面深入分析发电环节价值增值过程。生产经营是发电企业价值链的主体环节也是最为复杂的环节。电能在生产过程(尤其火力发电)中会产生大量“三废”污染物。传统生产模式下,对污染物的处理失当,回收模式单一,再利用不高,导致污染处理成了产业价值链上的赘疣,巨大环境成本和污处成本是企业沉重负担,影响电力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因此,必须强化电力生产过程废物处理这一薄弱环节,“变废为利”、循环利用。借鉴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广泛推广生物质燃料发电技术,同时尝试围绕厂区设立化肥厂、粉煤灰加工厂、脱硫石膏加工厂等高关联度的众多共生联营企业,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

8、以价值增值和转移为基础形成各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4,形成以发电产业为核心多产业经营的生态产业园。通过建立循环路径,可以实现发电企业“三废”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收集农村富足的生物质燃料与煤炭共同送入发电企业发电,提高燃烧率,剩余煤灰进入煤灰加工厂和建材厂等加工成煤品和建材,生物质灰则送入化肥厂制造化肥,实现“灰渣零排放”;企业废水全部经过回收后重新补入循环冷却水系统再利用于发电生产,处理后排出的水再用于锅炉冲灰冲渣,实现“污水零排放”;废气中的二氧化硫经过装置脱硫,所得硫化石膏送建材加工厂,实现“废气低排放”;同时,加强金融、政府和运输等公务服务机构为整个生态产业园的顺畅运行提供资金、政策

9、和物流支持也是必要的。以小型电厂为例,年燃烧秸秆10.5万吨,相当于减少原煤消耗7.56万吨,可减少SO2年排放量近1500吨;水泥厂和建材厂多用1吨粉煤灰节省矿石1吨,减排CO21吨,节电至少50度,每吨水泥成本可降低20元。因此,这种循环经济的生态电力产业园模式不仅环保,而且效益非常可观,同时,跨链联合、网状化经营增加了产业价值链的稳定性。2、输配电环节。从循环经济和产业价值链角度分析,输电企业的盈利是以付出巨大的环境成本和电能损耗为代价的。产业价值链上,输配电是连接发电和终端用户的枢纽环节,一方面承载者发电企业电力传输的重任,另一方面电网企业直接面对终端客户,因此,此环节显得尤为重要。电

10、力产品单一和零库存决定了电网企业需将价值增值重点放在信誉和服务方面,通过差异化和低成本竞争创造优势来稳定价值增值的连续性。目前“电老大”的帽子仍未脱去,服务至上和信誉良好只在个别区域存在;厂网虽分但专门的电力交易中心职责不明晰,传统调度中心信息化落后,交易延时低效带来电能无形损耗和额外成本增加。再者,电网广阔密集,分布架构不尽合理,网点设施老化等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影响还导致电网输送质量下降,间接增大煤耗量,加速机器折旧,这些是产业价值链上可以避免的价值损失。电网企业应遵循节能输电的调度规则和节能、环保、经济的经营标准,优先调度可再生发电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此外,还需注重

11、电力需求侧管理(DSM),加强分时分段电力输送,保障电力需求又避免浪费。配电是电力产业能量损耗的主体部分。从发电到用电所需配电层级多,设备多,损耗占配电网整体损耗比例也最大。因此要想在配电环节实现价值链的循环经济优化,首先,要先降低变电设备损耗,大力推广节能变压器;其次,配电网的损耗来源于线路损耗,必须对配电网中的所有线路进行优化;再者,不少地区用户与公司远离配电中心,配送距离过长,线路损耗很大,因此合理布局配送电网络结构也是降低配电网损耗要考虑的因素;最后,配电网应该选择灵活的配电方式同时加强智能配电网络建设,根据电能需求种类和高低峰用电时段自动调整负荷运行,达到降低配电损耗,节约能源,间接

12、增收的目的。3、循环电力产业价值链优化模式。通过对发电、输配电产业价值链环节的深入分析,了解到各个环节实施循环经济模式优化过程的可行性。为电力产业更能体现循环发展和价值增值,对发电企业实施的循环经济模式的价值链进行调整、补充和拓展,得出了新的电力产业价值链循环发展的模式(如图1所示)。 垂直方向上看,发电企业可以向上延伸到设备和燃料供应商,向下延伸到终端用户,这是电力产业价值链的主链;从横向上看,发电企业可以扩张到有共生耦合关系的相关企业,它们之间通过合同等方式互相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自己生产中的原料,这是为促进电力产业价值链高效运行的辅链。针对上述优化流程,以价值链增

13、值为导向,建立价值链核心区。核心区的发电系统必须具备灵活的经营思路,将如何实现“煤电一体、新源开发、产输平衡和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路线放在首位;输配电系统则如何保障电力承接、网电高效运行和市场输用平衡作为重中之重;终端客户的用电需求和环保要求是电力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企业改革的动力。同时,为顺利实现核心区的高效运转,需要进一步建立与完善价值链辅助体系,包括电力企业本身必须具备的电煤供应保障体系、运输体系、检测维修体系,以及与企业息息相关的金融体系、政府政策等。辅助体系运营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力产业价值链整体运行的协调和效率,对企业的效益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价值链的链条效应和辐射作用也将对其他

14、产业有所影响。结论:电力产业价值链优化仅要强调资源与资本节约和价值链节前后协调创益,还要注重产业结构、组织结构的战略性优化和升级,这样才能更能体现循环经济的要求和产业价值链的整体效用5。因此,在继续坚定不移地走“煤电一体、热电联产、产业协同、路港配套、新能源替代”的发展道路的同时,还需从更高的循环经济角度优化产业价值链,以发电企业为核心的建立众多共生联营产业集群,发挥循环经济和产业价值链的最大效用。参考文献:1韩士元,陈柳钦.论产业价值链的集群效应和链式效应J.财会月刊(理论).2007(9):83-85.2Paul Hawken,The ecology of commerceM.1993.3

15、Kate McKerlie,Nancy Knight and Beverley Thorpe,Advancing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in Canada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6(14):616-628.4刘志坚.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链耦合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7):111-113.5Humphrey J,Schmitz H.How Does Insertion in GlobalValue Chains Affect Upgrading in Industrial Clusters?J.RegionalStudies.200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