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词解释中国时序MicrosoftW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0277879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名词解释中国时序MicrosoftW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历史名词解释中国时序MicrosoftW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历史名词解释中国时序MicrosoftW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历史名词解释中国时序MicrosoftW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历史名词解释中国时序MicrosoftW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名词解释中国时序MicrosoftW》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名词解释中国时序MicrosoftW(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类型 形制】“工字殿” 喇嘛塔(白塔)“方上” 方城明楼明器石窟塔院寺“舍宅为寺”“经涂九轨”九经九纬面朝后市“前朝后寝”“左祖右社”里坊制 厢坊制样式雷安济桥【营造】“步架”与“进深” 通进深(面阔) 当心间举架照壁四阿顶抱厦出际以材为祖“金厢斗底槽” 分心槽“溜金斗拱”侧脚与升起收山与推山四铺作藻井燕尾榫【园林 民居】四面厅轿厅卷棚 轩 嫩戗发戗内宅门垂花门封火山墙地坑院土楼一颗印巧于因借 借景余意不尽“欲扬先抑”画舫斋【涵化】“石库门”开平碉楼骑楼建筑基泰工程司华盖事务所“中国固有形式”“中国建筑复兴”“首都计划”MurphyI.【类型 形制】【特征】 样式雷:样式雷是清代二百多年间主

2、持 皇家 建筑设计的雷姓 世家 的誉称。香山帮:苏州香山位于 太湖之滨 ,自古出建筑工匠,擅长 复杂精细 的中国传统建筑技术,人称香山帮匠人,史书曾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于香山的记载。明代生于香山的北京 天安门 城楼设计者 蒯祥 ,因其建筑技艺高超而被尊为香山帮鼻祖。香山帮匠人的杰作苏州园林和明代帝陵。烫样:就是 立体模型 ,是(中国古建筑)工官的营造制度中特有产物,为御览而造。因为需要熨烫,所以称 烫 样。(材料是纸张麦秸等,用小型烙铁使之成型,故曰“烫”。)【城市】考工记: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著述。都城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一般解

3、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涂,道路一夫,一百亩)三级城邑制度:考工记确定的“都”“王城”“诸侯城”的,用地功能分区、道路系统等。里坊制: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厢坊制:御街千步廊制:千步廊是皇宫前御街两侧的廊庑。具有组织空间和衬托高大的主体建筑的作用,造成相当开朗而又主次分明的

4、效果。北宋汴京大内正门宣德楼前御街两 侧已设很长的御廊。自金到明清,皇宫前面御街均有“千步廊”。瓮城:是为了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而在城门外(亦有在城门内侧的特例)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一部分。瓮城两侧与城墙连在一起建立,设有箭楼、门闸、雉堞等防御设施。【宫殿 坛庙 陵墓】三朝五门:“三朝”的称谓随时代而变迁,古称:外朝,治朝,燕朝,即:大规模礼仪性朝会,日常议政朝会,定期朝会三种。“五门”指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前朝后寝:明堂辟雍:“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但包含两种建筑名称的含义,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

5、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圜丘:位于北京天坛的轴线上,祈年殿往南坛三层,天为阳性,故此一切尺寸,石料件数均须阳数圜丘四周绕以圆形、方形平面的壝(音陪pei)墙各一重,高度甚低,不过一米余;壝墙内空阔不植树,壝墙外森林茂密,用以扩大形象来表现崇天。台榭建筑:是大体量的 夯土台 体与小体量的 木构廊屋 的结合体。基本特征是以阶梯型土台为核心,逐层架立木构房屋。鱼沼飞梁:在方形池沼上架起十字形桥梁。鱼沼飞梁位于晋祠圣母殿前,与圣母殿同建,为我国现存古桥梁中的孤例。四周有勾栏围护可凭

6、依。(古人以圆者为池,方者为沼。)黄肠题凑:汉代帝王墓用端方木叠成椁墙,墙内置棺椁,短方木端部均指向棺椁。此法耗费木材数量巨大,东汉以后不再使用。明器:因山为陵:因 (依、以 ) 山为陵、凿山为藏 (葬 )”是我国古代葬制的一种。它将墓葬埋在自然山体中, 形成背依大山的恢宏气势。初起于汉景帝的灞陵。方上:指的是(秦汉)以人工夯土建成的上小下大的方锥体形成的陵体。方城明楼:明清帝陵坟丘前的城楼式建筑,下为方形城台,上为明楼,楼中立,庙谥碑。此式始于安徽凤阳明皇陵。此后明清各帝陵均大致沿袭孝陵方城明楼形制。【宗教】石窟:塔院寺:伽蓝七堂:形成于宋代的佛寺布局,同传统四合院布局几乎完全一致,从此成为

7、固有标准。佛光寺大殿:位于山西五台山,大殿建于晚唐(857),现存最大唐代木构架建筑;木构架成熟期,金箱斗底槽、槽柱等高。柱身雄壮,斗拱硕大,出檐深远面阔七开间(等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单檐四阿殿,屋面坡度较平缓,举方约14.77。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柱高与开间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约为柱高的。应县木塔(佛宫寺释伽塔):辽清宁二年(1056),寺南北中轴线上、山门与大殿之间、二层砖台基,塔身八角,高九层(外观5层,暗层四层)、67.31米、底径30米。塔身的收分合理,暗层用来结构处理以加固塔身,使其在经过数次地震,仍安然无恙是世界现存木塔中最高的,也是我国仅存两个木塔之一,是现

8、存最早的木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式塔:明季从印度传来,长方形的石质高台基座之上建五座小塔,中央的塔较大,四角上的塔较小。以象四大部洲和中央须弥梵天。密檐塔:全塔分为塔身、密檐与塔刹三个部分,其中密檐即密叠的层层屋檐,为塔之主体;now最早:嵩岳寺塔。楼阁塔:仿楼阁造型,造成多层楼阁的塔。内设楼梯和楼层,可以攀登,每一层外部设塔门和塔窗,层之间外设腰檐,有的还有平座和栏杆,供人行走。例:应县佛宫寺释迦塔。II.【营造】 【各种构架】穿斗式构架:又称立帖式。柱距密、柱径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挑枋承托出檐。南方普遍,优点:用料小、山面抗风好;缺点:室内柱密,空间不开阔。

9、它有时和叠梁式构架混合使用适用不同地势,基本构件,柱檩穿挑。抬梁式构架:梁架结构体系:屋基上立柱,柱上支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再置梁。梁的两端并承檩;如是层叠而上,故又名叠梁式。(在最上的梁中央放脊瓜柱来承脊檩。)我国很广,官式、北方民间尤多,优点:室内少柱或无柱,空间开阔;缺点:柱梁用材较大,耗木较多。重要建筑则用斗拱承载出挑。主要构件,梁,柱,檩,枋。井干式构架:将木材层层相叠的房屋结构,(转角处木料端交叉咬合,形成四壁)围护结构承重结构一体,形如井上木围栏,故名。(不用立柱和大梁,左右两侧壁上立矮柱承脊檩)【各种山】悬山:两坡顶的一种,前后两坡,屋面两端悬挑于山墙或山面梁架之间,又称称挑山

10、、出山。硬山:两坡顶的一种,前后两坡,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山墙高出屋面,而非屋面悬出山墙; (屋面尽端与檩木梁架全部封砌在山墙内)庑殿:屋面有四坡并有正脊的建筑称庑殿建筑,又称四阿殿、五脊殿,古建筑屋顶最高型制。推山:由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样长。歇山:悬山屋顶和庑殿屋顶组合形成的一种屋顶形式,型制等级仅次于庑殿建筑。(宋称九脊殿:正脊、4垂脊、4戗脊。 收山:歇山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一檩径定作山花板的外皮)的做法,令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结构上的变化(增加顺梁扒梁和踩步金梁)。踩步金:歇山建筑

11、山面的特有构件。其正身似梁,两端似檩,位于距山面正心桁(或檐檩)一步架之处,具有梁、檩等多种功能。 攒尖:多用于面积不大的建筑屋顶:屋面较陡,无正脊,数条垂脊交合于顶,上覆宝顶。雷公柱:用于庑殿建筑屋脊两端太平梁之上,用于支顶脊桁挑出部分的柱子; 用于攒尖建筑斗尖部位的悬空柱。【各种槽】槽:宋代殿阁类术语,指殿身内用一系列柱子与斗拱划分空间的方式,也指该柱列与斗拱所在的轴线。营造法式载有殿阁分槽平面图4种:金箱斗底槽、分心斗底槽、单槽、双槽。古建筑平面内外设两圈柱廊的做法称金厢斗底槽(唐佛光寺大殿);以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区的为单槽(晋祠圣母殿);以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区的为双

12、槽(唐大明宫含元殿和北京清故宫太和殿);在门屋建筑中,用中柱一列将平面等分的称分心槽(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在建筑主体以外另加一圈回廊的在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移柱造:宋辽金元建筑中,常将若干内柱移位。如山西大同华严上寺金代的大雄宝殿。减柱造:宋辽金元建筑中,减少部分内柱。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金代所建文殊殿。【屋架 装修】大木作:大木作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的主要构成部分,由柱、梁、枋、檩等组成,同时又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的重要决定因素。小木作:中国古代建筑中非承重木构件的制作和安装专业出际:榑头伸到山墙以外的部分。抱厦:宋龟头屋,清称抱厦;主建筑一侧突出一间或三间。(两九脊殿丁字相交的插入部分叫

13、抱厦;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就是歇山的山面很好看,也可作Front。)鸱吻:屋项正脊两端的装饰物。剪边:屋面做法:在屋脊和檐口部分使用色彩、种类与屋面不同的瓦件,明显突出屋面的边际线。(如青瓦vs.琉璃瓦;镶边) 翼角:建筑物四个转角处的檐头翘起部位。(由老角梁、仔角梁、翼角檐椽、翼角翘飞椽等构件组成。) 老角梁:角梁的下面一根称老角梁,主要用于承接翼角椽。 仔角梁:角梁的下面一根称仔角梁,主要用于承接翘飞椽。 嫩戗发戗:指子角梁将屋脚翘起,此做法可使屋角翘起的高,多用于攒尖顶亭子等。水戗发戗:子角梁不翘起,仅靠屋角上的脊翘起。藻井: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如帝

14、王御座之上,神佛像座之上,形式有方,矩形,八角,圆形,斗四,斗八等。平棋:唐宋时使用的大方格天花,格内贴络木雕花饰,并绘彩画。平闇:唐宋间使用的一种小方格天花,规格较大方格平棋稍低,一般不作华丽的彩画。砌上明造:即不带顶棚,将上架的梁,枋,檩,椽都暴露于室内,这样就把屋顶层的内部空间并入内里空间,使室内大为高敞,清称露明。燕尾榫:卷杀:宋代拱,梁,柱等构件端部作弧形(其轮廓由折线组成),形成柔美有弹性的外观。月梁:梁高呈弧形,梁底略向上凹,梁侧常做成琴面并饰依雕刻,外观秀巧。叠涩:以砖石层层向外出挑之法,用于砖石建筑的出檐,或须弥座束腰上下枋的出跳。腰檐:塔与楼阁平座下之屋檐,称为腰檐。平座:宋代建筑构造名称,亦称鼓座。建筑周围用木柱、梁额、斗拱等构件架设的平台。须弥座:高级建筑如殿宇等的台基,由印度的佛座演变而来,由多层砖石构件叠埋而成。(开始形式简单,由数道直线叠涩与较高束腰组成;后来装饰日丰,造型复杂。)抱鼓石:用于石栏结束处,阻住栏杆不使它掉下来另为优美形象,作为栏杆尽端处理。如意踏步: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形式比较自由。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围一圈外廊的做法。早商建筑中已出现,用于较隆重建筑。照壁:【斗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