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沿江地带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0277633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沿江地带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长江沿江地带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长江沿江地带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江沿江地带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沿江地带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江沿江地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修文县第二中学 陈凯授课章节第八章第二节课 题长江沿江地带(后三框题)授课课时一课时课 型新授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上学期学生学过长江这条河流,知道长江有“黄金水道”和“水能宝库”之称,对长江的危害及治理都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对长江的学习学生并不陌生,只是这节内容很多,学生不容易记住,上课时要注意引导。学习任务分析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记住长江沿江地带四个特大城市及四大城市密集区。2记住长江沿江地带重要工业基地及钢铁走廊和汽车走廊的分布。3知道长江沿

2、江地带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沿江地带城市的分布图,自然资源的分布图,工业的分布图,了解主要城市和工业基地。2通过阅读图文资料,老师收集的图片,来认识沿江地带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保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树立区域协作、共同发展、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1沿江地带四个特大城市及重要工业基地。2沿江地带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教学难点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讲解法,讨论法,交流合作等。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 生 活 动复习引入新课上节地理课,同学们学习了长江沿江地带这节内容前两个框题的内容,知道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沿江地带

3、的辐射和纽带作用。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后面三个框题的内容。学生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 生 活 动沿江地带城市三、沿江地带的城市让学生阅读教材80页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城市的分布与河流的关系。 2.在图中圈出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并分析形成原因。 3长江上、中、下游城市密度差异及原因。 教师制作课件,在大屏幕上展示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上面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完成80页活动内容。阅读教材80页的内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1记住四个特大城市。2读图比较出下游城市密度大,尤其长江三角洲地区。理解80页活动内容。沿江地带工业四沿江地带的工业 让学生阅读教

4、材82页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与自然资源的分布之间的联系。 2钢铁工业走廊和汽车工业走廊的内容。教师制作课件,在大屏幕上展示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分布图与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工业分布与自然资源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完成83页活动内容。阅读教材82页的内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掌握四大工业基地,钢铁工业走廊和汽车工业走廊。交流合作完成83页活动内容。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五、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让学生阅读教材8384页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2治理保护措施。教师用收集的图片,指导学生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原因及治理措施。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指导学生完成8586页活动内容。阅读教材8384页的内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理解掌握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保护措施。相互讨论完成8586页活动内容。课堂小结小结本节知识要点。学生谈论收获与体会。随堂练习复习巩固所讲知识。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2011年5月17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